【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即速加热组件在生产过程中工序很多,由于加热组件会有加热管、连接管路、电极、电线、温控器等多个部件,每个部件都需要组装,组装工序繁杂,例如在安装电极时,需要将扁平的电极弯成圆弧形套在加热管外周,通过螺丝或螺母将电极位置对准,再将螺丝或螺母与壳体的固定孔对准固定,组装要人工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加热组件装配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加热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管、用于给电热管通电的金属电极、温控器,还包括两个安装支架,两个所述安装支架均具有电极安装部,两个所述电极安装部相配合,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夹紧于一个所述电极安装部与所述电热管外壁之间,所述第二部件夹紧于另一个所述电极安装部与所述电热管外壁之间,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电连接,至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管(14)、用于给电热管通电的金属电极(13)、温控器(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安装支架(9),两个所述安装支架(9)均具有电极安装部,两个所述电极安装部相配合,所述金属电极(13)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夹紧于一个所述电极安装部与所述电热管(14)外壁之间,所述第二部件夹紧于另一个所述电极安装部与所述电热管(14)外壁之间,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安装支架(9)具有温控器安装部,所述温控器(8)与所述温控器安装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9)具有一体设置的主体部(5)、延伸部(6),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电热管的端部位置,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电热管的外周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电热管间隔设置,沿着所述电热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延伸部相对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电热管的端部位置,所述电极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5),所述温控器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6),所述温控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温控器安装部卡扣固定和/或折弯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安装部包括延伸板(29),所述延伸板(29)具有限位凹槽(36),所述温控器(8)的主体部限位于所述限位凹槽(36),所述温控器的安装板与所述延伸板卡扣固定和/或折弯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13)包括两个分布在电热管(14)两侧的导电金属片(24),所述第一部件为其中一个导电金属片,所述第二部件为其中另一个导电金属片,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均具有凹槽接电部(21),所述电极安装部靠近电热管(14)的一侧具有凹陷部(12),所述凹槽接电部(21)位于所述电热管(14)外壁与所述凹陷部(12)之间;所述金属电极具有接线部位,所述接线部位位于所述安装支架外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接线部位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接电部为两个以上,每两个凹槽接电部(21)之间一体成型有一个平板部(19),所述电极安装部具有凸出部(11),所述凸出部(11)位于每两个凹陷部(12)之间,所述凸出部(11)抵在平板部(19)远离电热管(14)的一侧;所述平板部(19)具有第二通孔(20),所述电极安装部设有第一通孔(17)、插杆(15),一个所述电极安装部上的插杆(15)贯穿平板部(19)的第二通孔(20)并插入另一个电极安装部的第一通孔(1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1)一体成型有两个以上第一凸台(23),两个所述电极安装部上的第一凸台(23)侧面相抵靠,和/或同一个所述凸出部(11)上的第一凸台(23)之间留设有限位缺口(18),所述导电金属片(24)的平板部(19)嵌设在限位缺口(18)内;或者所述凸出部(11)一体成型有第二凸台(25),所述第二凸台(25)与凸出部(11)之间形成限位口(26),所述平板部(19)嵌设在限位口(26)内;和/或两个所述电极安装部上的第二凸台(25)侧面相抵靠;或者所述凸出部(11)一体成型有两个以上第三凸台(27),两个以上所述第三凸台(27)与凸出部(11)之间形成卡口(28),所述平板部(19)卡扣在所述卡口(28)内;和/或两个所述电极安装部上的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均,龙建兵,郭志英,胡如国,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