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翻梁定形夹具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671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52
本申请涉及一种上翻梁定形夹具,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两相互平行且间距可调的限位架;各所述限位架上沿其长度方向均排列设置有两间距可调的滑套;各所述滑套对应两限位架的相互靠近一侧均铰接有自调节块,所述自调节块上均设置有两一端连接且角度可调的两定位臂。本申请具有便于上翻梁模板的定形固定的效果。模板的定形固定的效果。模板的定形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翻梁定形夹具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翻梁定形夹具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框架结构中,梁把各个方向的柱连接成整体;在墙结构中,洞口上方的连梁,将两个墙肢连接起来,使之共同工作。作为抗震设计的重要构件,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梁一般水平放置,用来支撑板并承受板传来的各种竖向荷载和梁的自重,梁和板共同组成建筑的楼面和屋面结构。与其他的横向受力结构(如桁架,拱等)相比,梁的受力性能是较差的,但它分析简单,制作方便,故在中小跨度建筑中仍得到了广泛应用。上翻梁就是梁的底面与现浇板底面标高一致,下翻梁就是梁的顶面与现浇板顶面标高一致。通俗说法是梁在板上叫上翻梁,梁在板下叫下翻梁。
[0003]上翻梁,作为现有混凝土建筑物中较为常见建筑物构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有的上翻梁浇筑之前,需要对上翻梁模板进行支护加固;而传统的模板支护加固为支设对应高度的管架,然后通过扣件进行管架的加固,并将上翻梁模板与管架进行固定,进而实现上翻梁模板的加固。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上翻梁模板加固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模板加固作用,但是其管架支设过程复杂,需要的管件和扣件较多,费事费工,装拆麻烦,调整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上翻梁模板的定形固定,本申请提供一种上翻梁定形夹具及其施工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翻梁定形夹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上翻梁定形夹具,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两相互平行且间距可调的限位架;各所述限位架上沿其长度方向均排列设置有两间距可调的滑套;各所述滑套对应两限位架的相互靠近一侧均铰接有自调节块,所述自调节块上均设置有两一端连接且角度可调的两定位臂。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上翻梁的浇筑模板搭建后,将固定架立于搭建后浇筑模板的一侧,调节两限位架之间的距离,使限位架从搭建后浇筑模板的一侧套设于搭建的浇筑模板上,然后,调节两滑套的距离,调节各滑套的两定位臂之间的角度,使各滑套的两定位臂抵接于搭建后浇筑模板的各拐角两侧,最后调节限位架之间的距离,保证各滑套的夹紧臂夹紧搭建后浇筑模板的各拐角两侧,即可实现搭建后浇筑模板的夹紧定形,便于上翻梁的浇筑,此外,采用的自调节块与角度可调的定位臂相互配合,能够在对拐角成不同角度的浇筑模板进行夹紧固定时起到适配,保证搭建后浇筑模板夹紧的牢固稳定性。
[0008]可选的,两定位臂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自调节块,且两定位臂铰接于自调节块的
一端均固接有与其转动轴线相同的齿轮,两定位臂的齿轮相互啮合,任一定位臂对应齿轮的一侧固接有蜗轮,自调节块内转动连接有啮合于蜗轮的蜗杆。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转动蜗杆,能够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以定位臂转动,同时,一定位臂转动,带动对应齿轮转动,从而可以通过另一齿轮转动带动另一定位臂转动,即可实现两定位臂的角度调节。
[0010]可选的,所述蜗杆的一端固接有与其同轴线设置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内设置有能够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的滑轴;所述滑轴的一侧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相同的V形的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一端固接于滑轴且其弧口朝向滑轴,所述自调节块固接有套设于调节柱外侧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内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调节柱周面开设有能够凸出弹性杆长度方向中部并使其插设于任意定位槽的通槽;按压所述滑轴能够推动弹性杆回缩至调节柱内。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节两定位臂之间的角度时,按压滑轴,可以通过弹性杆的弹性形变,使弹性杆的长度方向中部回缩至调节柱内,即可转动调节柱,从而带动蜗杆转动,进而通过蜗轮与齿轮的配合,实现两定位臂角度的调节,完成两定位臂的角度调节后,停止按压滑轴,通过弹性杆的弹性形变能够推动滑轴复位,并使弹性杆的中部凸出于通槽并插设于定位套内周面的任一定位槽内,从而实现调节柱相对于定位套的相对位置的固定,进而避免蜗杆转动,保证两定位臂对浇筑模板定位时的稳定性。
[0012]可选的,所述限位架上转动连接有两相互平行的螺杆,两滑套分别螺纹连接于两螺杆。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转动两螺杆,能够分别带动两滑套沿滑套滑移,从而调节两滑套的距离,进而可以调节同一限位架上两自调节块之间的距离,便于适用不同尺寸的浇筑模板的夹紧。
[0014]可选的,所述限位架沿固定架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架,两所述限位架的相互远离一侧与固定架端部之间均设置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固定架与限位架;所述伸缩柱包括柱套以及一端延伸至柱套内并滑移连接于柱套的滑柱,所述滑柱外侧螺纹连接有能够沿柱套轴线方向运动的顶套。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在将两限位架抵接于浇筑模板的两侧后,转动任意顶套,趋向柱套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实现伸缩柱的延伸,直至两限位架夹紧浇筑模板的相对两侧,从而实现浇筑模板的定形。
[0016]可选的,所述柱套靠近顶套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止动环,所述弹性止动环与顶套之间固接有推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弹性止动环与推簧相互配合,能够在拧紧顶套后,保持推簧始终推动弹性止动环与顶套,进而通过弹性止动环推动顶套,避免顶套相对于弹性止动环转动,防止顶套松动。
[0018]可选的,所述定位臂远离自调节块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弹性定位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多个弹性定位轮,一方面能够便于浇筑模板的自调节夹紧,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定位臂与浇筑模板的摩擦,减少定位臂夹紧浇筑模板时产生的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
[0020]可选的,所述定位臂远离自调节块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支架,各所述弹性定位轮均转动连接于支架。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支架与定位臂可拆卸连接,在弹性定位轮磨损严重或需要更换时,可以直接拆卸支架,更换支架与弹性定位轮。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翻梁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上翻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浇筑模板搭建,根据所需成型的上翻梁形状,搭建浇筑模板;S2,浇筑模板初步固定,将搭建完成的浇筑模板进行初步捆扎固定;S3,钢筋骨架捆扎,在浇筑模板内搭建钢筋骨架;S4,模板定形固定,1、采用定形夹具完成模板的牢固固定定形:2、调节两限位架距离,将定形夹具从搭建完成的浇筑模板的一侧套设于浇筑模板外;3、调节两滑套距离以及各滑套上两定位臂之间角度,使各定位臂均抵接于搭建后浇筑模板的各拐角侧壁;4、调节限位架距离,保证各定位臂夹紧搭建后浇筑模板的各拐角位置,实现浇筑模板的牢固定形;S5,上翻梁浇筑,对浇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S6,拆卸模板,将定位夹具与浇筑模板从浇筑成型的上翻梁上拆卸。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上翻梁的浇筑模板搭建后,采用定形夹具实现浇筑模板的夹紧定形,保证浇筑模板定位,便于浇筑,且采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翻梁定形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两相互平行且间距可调的限位架(2);各所述限位架(2)上沿其长度方向均排列设置有两间距可调的滑套(4);各所述滑套(4)对应两限位架(2)的相互靠近一侧均铰接有自调节块(5),所述自调节块(5)上均设置有两一端连接且角度可调的两定位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翻梁定形夹具,其特征在于:两定位臂(6)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自调节块(5),且两定位臂(6)铰接于自调节块(5)的一端均固接有与其转动轴线相同的齿轮(61),两定位臂(6)的齿轮(61)相互啮合,任一定位臂(6)对应齿轮(61)的一侧固接有蜗轮(62),自调节块(5)内转动连接有啮合于蜗轮(62)的蜗杆(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翻梁定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51)的一端固接有与其同轴线设置的调节柱(52),所述调节柱(52)内设置有能够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的滑轴(53);所述滑轴(53)的一侧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相同的V形的弹性杆(531),所述弹性杆(531)的一端固接于滑轴(53)且其弧口朝向滑轴(53),所述自调节块(5)固接有套设于调节柱(52)外侧的定位套(54);所述定位套(54)内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槽(541),所述调节柱(52)周面开设有能够凸出弹性杆(531)长度方向中部并使其插设于任意定位槽(541)的通槽(522);按压所述滑轴(53)能够推动弹性杆(531)回缩至调节柱(5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翻梁定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2)上转动连接有两相互平行的螺杆(21),两滑套(4)分别螺纹连接于两螺杆(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翻梁定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2)沿固定架(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架(1),两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贤兵徐锡东杨旭辉杨科
申请(专利权)人:华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