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和电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256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系统,该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阵列部,包括行状的第一和第二扫描线、列状的信号线以及矩阵形式的像素,每个像素被设置在两条线的交叉部分;以及驱动部。驱动部对像素执行逐行扫描。像素包括发光器件、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保持电容器。采样晶体管对信号线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以在保持电容器中保持信号电位,驱动晶体管根据保持信号电位使发光器件导通从而处于发光状态,以及开关晶体管根据在对视频信号进行采样之前所提供的控制信号变为导通,从而使发光器件变为非发光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有均匀的发光亮度而不被发光器件的特性改变、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迁移率的改变等所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发光器件作为像素的有源矩阵显示装置 和该装置的驱动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这种显示装置的电 子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广泛开发使用有机EL器件作为发光器件的发光 平板显示装置。有机EL器件是利用当对膜施加电场时有机薄膜发 光的现象的器件。有机EL器件是低功耗器件,因为通过施加10V 以下的电压驱动这种器件。此外,有机EL器件是通过自身发光的 自发光器件,因此不需要照明构件,使其很容易减轻重量并减小厚 度。此外,有机EL器件具有大约几p秒的高响应速度,因此在显示 运动图像时不会有残像。在使用有机EL器件作为像素的发光平板显示装置中,尤其是 通过对于各个像素集成薄膜晶体管作为驱动器件而形成的有源矩 阵显示装置得到广泛地开发。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7>开第2003-255856、 2003-271095 、 2004-133240、 2004-029791 、 2004-093682号中公开了有源矩阵型的发光平板显示装置。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4支术的有源矩阵显示装置的实例的 电路图。该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阵列部1和外围驱动部。驱动部包括 水平选择器3和写扫描器4。像素阵列部1包括列状的信号线SL 和行状的扫描线WS。 4象素2 i殳置在各条4言号线SL和扫描线WS 的交叉部分处。在图中,为了1"更于理解,只示出了一个^象素2。写 扫描器4包括移位寄存器,响应于外部提供的时钟信号ck进行操 作,并顺序传送也是由外部提供的起始脉沖sp,因此顺序向扫描线 WS输出控制信号。水平选择器3根据写扫描器4的逐行(Line progressive)扫描向信号线SL提供视频信号。像素2包括采样晶体管Tl、驱动晶体管T2、保持电容器Cl 以及发光器件EL。驱动晶体管T2是P沟道型,其源极连接至电源 线,其漏极连接至发光器件EL。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通过采样晶 体管Tl连接至信号线SL。采样晶体管Tl响应于由写扫描器4提 供的控制信号变为导通,对由信号线SL 4是供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 以将信号写入保持电容器Cl。驱动晶体管T2接收写入保持电容器 Cl的视频信号作为栅极电压Vgs,并使漏极电流Ids流向发光器件 EL。因此,发光器件EL以根据视频信号的亮度发光。栅极电压 Vgs表示参照源纟及的4册々及电位。驱动晶体管T2在饱和区进行操作,4册极电压Vgs和漏极电流 Ids间的关系通过如下特性表达式来表示Ids = (1/2))4W/L)Cox(Vgs - Vth)2其中,ia表示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W表示驱动晶体管的沟道 宽度,L表示驱动晶体管的沟道长度,Cox表示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容,以及Vth表示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从该特性表达式可以明显看出,当驱动晶体管T2在饱和区进行操作时,驱动晶体管T2 用作根据栅极电压Vgs提供漏极电流Ids的恒定电流源。图21是示出了发光器件EL的电压/电流特性的曲线图。横轴 示出了正极电压V,而纵轴示出了驱动电流Ids。在这点上,发光 器件EL的正极电压是驱动晶体管T2的漏极电压。发光器件EL的 电压/电流特性随时间而改变,并且特性曲线具有随时间流逝而下降 的趋势。因此,即使驱动电流Ids恒定,但正极电压(漏才及电压) V也会改变。在这点上,图20所示像素电路2中,驱动晶体管T2 在饱和区进行操作,因此使驱动电流Ids根据栅才及电压Vgs流动, 而不管漏极电压的变化。因此,不管发光器件EL的特性随时间的 变化,可以将发光器件EL的发光亮度保持为恒定。图22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的像素电路的另一实例的电路 图。与之前图20所示的像素电路的不同点在于驱动晶体管T2由P 沟道型变为N沟道型。从电路制造工艺的角度来看,所有包括在像 素中的晶体管为N沟道型通常是有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图22的电路结构中,驱动晶体管T2为N沟道型,因 此其漏极连接至电源线,而其源极S连4妄至发光器件EL的正才及。 因此,如果发光器件EL的特性随时间变化,则源极S的电位受到 影响,从而Vgs发生变化,并且由驱动晶体管T2提供的漏极电流 Ids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存在发光器件EL的亮度随时间而变化的 问题。此外,对于每个像素来说,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Vth和 迁移率ia也会改变。这些参数p和Vth均包括在上述晶体管的特性表达式中,因此即使Vgs是常数,Ids也会变化。因此,对于每个像素,发光亮度发生变化,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希望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均 匀的发光亮度而不被发光器件的特性改变、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和迁移率的改变等所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4是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fe: <象素阵列部;以及驱动部,驱动该^象素阵列部, 其中,像素阵列部包括行状的第一扫描线行和第二扫描线行、列状 的信号线、以及矩阵形式的像素,每个像素均设置在每条第一扫描 线和每条信号线的交叉部分处,驱动部分别向行状的第 一扫描线和 第二扫描线输出控制信号,以行为单位对像素执行逐行扫描,以及 与逐行扫描同步地向列状的信号线提供一见频信号的信号电位和基 准电位,像素包括发光器件、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 管、以及保持电容器,采样晶体管具有连接至第一扫描线的控制端 和一对电流端, 一个电流端连4妄至信号线,另一个电流端连4妄至驱 动晶体管的控制端,驱动晶体管具有一对电流端, 一个电流端连4妄 至电源线,另一个电流端连接至发光器件,开关晶体管具有连接至 第二扫描线的控制端和一对电流端, 一个电流端连4妄至固定电4立, 另 一个电流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 一个电流端,以及保持电容器 具有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的 一端以及连4妄至驱动晶体管的 另一个电流端的另一端,其中,采样晶体管根据由第一扫描线提供 的控制信号来使电流通过,并对由信号线提供的视频信号的信号电 位进行采样,以在保持电容器中保持信号电位,驱动晶体管根据由 来自电源线的电流冲是供的保持信号电位来4吏驱动电流流过发光器 件,从而使发光器件变为发光状态,以及在对一见频信号进行采样之 前,开关晶体管根据由第二扫描线提供的控制信号而变为导通,以 使驱动晶体管的另 一电流端连接至固定电位,从而使发光器件变为 非发光状态。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发光装置优选地包括正极和负极,正极优 选地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 一 电流端,负极优选连接至预定的负极 电位,并将连4妻至开关晶体管的一个电流端的固定电位优选地j皮i殳 置为低于负极电位。此外,驱动部优选地包括阈值电压校正装置以 控制第一和第二扫描线以及信号线,以执行将与包括在每个像素中作,从而消除像素间的阈值电压的变化。此外,阈值电压校正装置 优选地在对视频信号进行采样之前的多个水平周期内分别重复校 正操作。此外,阈值电压校正装置优选地将信号线设置为基准电压, 并且优选地使采样晶体管导通以将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设置为基 准电压,同时,优选地使开关晶体管导通,从而将驱动晶体管的另 一电流端设置为相对于基准电压低于阈值电压的固定电位,然后优 选地使开关晶体管截止,从而将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相对应的 电压写入保持电容器。此外,控制扫描器优选地向第一扫描线输出 具有预定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阵列部;以及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像素阵列部,其中,所述像素阵列包括行状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列状的信号线以及矩阵形式的像素,每个像素都被设置在每条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每条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分处,所述驱动部分别向行状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二扫描线输出控制信号,以行为单位对像素执行逐行扫描,以及与所述逐行扫描同步地向列状的信号线提供视频信号的信号电位和基准电位,所述像素包括发光器件、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以及保持电容器,所述采样晶体管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线的控制端和一对电流端,一个电流端连接至所述信号线,而另一个电流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驱动晶体管具有一对电流端,一个电流端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个电流端连接至发光器件,所述开关晶体管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线的控制端和一对电流端,一个电流端连接至固定电位,而另一个电流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个电流端,以及所述保持电容器具有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的一端以及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个电流端的另一端,其中,所述采样晶体管根据由所述第一扫描线提供的所述控制信号来使电流通过,并且对由所述信号线提供的视频信号的信号电位进行采样,从而将所述信号电位保持在所述保持电容器中,所述驱动晶体管根据由来自所述电源线的电流提供的保持信号电位来使驱动电流流过所述发光器件,以使所述器件变为发光状态,以及在对所述视频信号进行采样之前,所述开关晶体管根据由所述第二扫描线提供的所述控制信号而变为导通,以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个电流端连接至固定电位,从而使所述发光器件变为非发光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野胜秀山本哲郎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