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模式叶轮组件和通风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房间内空气交换、主要用于在室外环境与房屋中的房间之间交换空气的通风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现今,在建造房屋以供人或动物使用时,空气通风是强制性的。通常,通风单元需要包括热交换功能。
[0003]在可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设计既提供高效率又提供高的空气流的通风单元是具有挑战性的。在通风装置的尺寸、空气流、热效率与噪音之间总是存在权衡。热回收通风单元的一些传统实施方式使用2模式操作,其中,通过使风扇或多个风扇的方向交替来使气流交替,以经由具有温度梯度的多孔介质交热交换量。与改变风扇方向相关的时间损失减少了总有效流通过量(flow throughput),并且噪音变得不规则。几何学限制使轴流式叶轮成为这种原理的自然选择,然而,轴流式风扇由于风扇叶片周围的空气动力学条件而具有较低的压力容量。因此,关于该原理的主要缺点涉及高流动阻力,这又导致低流通过量和噪音发出。通常还需要两个叶轮(和马达),每个方向需要一个叶轮(和马达)。
[0004]另外的现有技术是横流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房间通风单元的双模式叶轮组件,包括双模式叶轮(2、210)和用于向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提供转动力的马达(103),其中,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具有筒形形状以便绕其纵向中心轴线(166)旋转,所述双模式叶轮包括多个空气供应通道(61)和空气排放通道(62),其中,当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旋转时,所述空气供应通道(61)从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第一侧的中心部分(181)朝向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第二侧的外轨道部分(182)推动供应空气(16、17)进入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第一侧的中心部分(181)并离开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第二侧的外轨道部分(182),并且所述空气排放通道沿相反的方向从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二侧的中心部分(102)朝向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一侧的外部轨道环区域(184)引导排放空气(18、19)进入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二侧的中心部分(102)并离开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一侧的外部轨道环区域(184),所述空气供应通道的壁被设计成使得所述空气供应通道的所述壁形成在所述空气供应通道(61)之间横向流动的所述空气排放通道(62)的壁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叶轮组件,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二侧上的环形形式的空气过滤器(108、211),环形形式的所述空气过滤器(108、211)具有朝向所述双模式叶轮面向的第一侧部,以用于接收从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二侧的所述外轨道部分(182)流出的所述供应空气(16、1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模式叶轮组件,其中,设置有纵向中心管道(111、213),所述纵向中心管道(111、213)用于在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二侧处将在其外侧的供应空气(16、17)和在其内侧的排放空气(18、19)分离,其中,所述纵向中心管道(111、213)的第一部分设置有适于与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二侧的所述中心部分(102、214)的直径相对应的直径,并且所述纵向中心管道(111、213)以密封的方式布置至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使得供应空气流(16、17)与排放空气流(18、19)之间有极少的空气或没有空气能够混合,并且其中,环形形式的所述空气过滤器(108、211)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纵向中心管道(111、213)的上方和外部。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模式叶轮组件,还包括在所述双模式叶轮(2、210)的所述第二侧上布置于所述供应空气流(16、17)路径中的环形形式的静态的空气导向器(107、220),环形形式的静态的所述空气导向器(107、220)包括布置在中心管道(111、222)的外周外部的轨道流通路径内的箔片,所述空气导向器(107、220)的所述箔片设置成用于停止由所述双模式叶轮(2、220)的旋转引起的所述供应空气的大部分旋转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模式叶轮组件,其中,所述箔片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入口高度(h1、h2),以减少在“低角度”方法下遇到边界层时出现的冲浪效应。6.根据权利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