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介质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2440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技术相关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却介质供应系统。其中包括内腔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的储液箱,以上四个隔板将内腔分隔形成依次设置的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第三储液腔、第四储液腔和第五储液腔,且由第一储液腔至第五储液腔,各个储液腔内的液体的预设温度依次降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高度依次降低,第四隔板高于第三隔板,隔板的梯度设置实现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储液腔内液体的自动溢流,降低了系统自动控制的复杂程度,第二隔板上开设有通流孔,第五储液腔内的液体可由管道进入第三储液腔,进一步促进了储液箱内高低液位的动态平衡,更好地实现了温度的集中控制,简化了系统流程。简化了系统流程。简化了系统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介质供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技术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介质供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都会配有冰机和冷却塔来给高温设备或产品进行冷却,在冷却介质供应系统中,冷却水供水温度要求较低,但是回水温度又相对较高,若采用冷却塔直接降温在夏季很难实现目标供水温度,在夏季最不利条件下,冷却塔的最高出水温度可达35℃。
[0003]因此在现有的冷却介质供应系统中,一般共同配置有冷却塔和冰机,与板式换热器相配合进行分级冷却,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下,高温设备或产品的冷却需求。同时,为了实现对冷却介质供应系统出水温度的调节,冷却介质供应系统中往往还需要设置多个水箱,并且每个水箱均需配备独立的水泵及控制系统,以保证合适的出水温度。但是多个水箱以及多个板式换热器的配置,使得整个冷却介质供应系统结构庞杂,易造成现场摆布及运行维护管理混乱。
[0004]因此,亟需一种冷却介质供应系统,简化冷却介质供应系统流程,降低冷却介质供应系统的分散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介质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箱(100),其内腔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01)、第二隔板(102)、第三隔板(103)和第四隔板(104),所述第一隔板(101)、所述第二隔板(102)和所述第三隔板(103)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四隔板(104)高于所述第三隔板(103),所述第二隔板(102)上开设有流通孔,四个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依次设置的第一储液腔(111)、第二储液腔(112)、第三储液腔(113)、第四储液腔(114)和第五储液腔(115),且由所述第一储液腔(111)至所述第五储液腔(115),各个储液腔内的液体的预设温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三储液腔(113)连通于待冷却设备(400)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一储液腔(111)连通于所述待冷却设备(400)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五储液腔(115)内的液体能够由管道进入所述第三储液腔(11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介质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却装置(200),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00)包括有第一冷却塔(201)和第一温度传感器(203),所述第一储液腔(111)内的液体能够经与所述第一冷却塔(201)内的循环介质换热后进入所述第二储液腔(112)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03)用于检测进入所述第二储液腔(112)内的液体的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介质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00)还包括板式换热器(202),所述板式换热器(202)具有冷流道和热流道,所述冷流道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塔(201)的两个端口连通,所述热流道的一个端口通过第一水泵(204)与所述第一储液腔(111)连通,所述热流道的另一个端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储液腔(112),所述第一水泵(204)被配置为调节从所述第一储液腔(111)进入所述热流道内的液体的流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介质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00)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文裕薛峰冯丽月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璟赫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