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浮车辆悬浮架构架的强度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机车车辆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磁浮车辆悬浮架构架的强度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磁浮车辆悬浮架是磁浮车辆的走行机构,相当于传统铁路轮轨车辆的转向架,是磁浮列车实现悬浮、导向、牵引、制动的核心部件之一。因此在悬浮架构架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初产的悬浮架构架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台架试验,因为磁浮车辆悬浮架电磁铁通电后与轨道相互作用,使磁浮车辆悬浮,垂直方向上悬浮架构架上方的车体重量与悬浮架下方的电磁力相互平衡;车体通过曲线时会产生横向的离心力作用或车体收到横风作用,电磁铁环抱轨道产生横向约束;直线电机通电后产生的行波磁场推动磁浮列车在纵向方向运动,通过牵引拉杆带动车体运动,因此纵向方向上,直线电机对悬浮架构架的作用与车体对悬浮架构架的作用是一对反力。因此,在磁浮车辆悬浮架构架进行台架试验时,如何模拟磁浮车辆实际运营中的各种载荷单独作用或组合作用对悬浮架构架进行垂向、横向以及纵向加载以及如何对悬浮架构架进行各个方向的约束而不至于产生过度约束,直接关系到试验的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浮车辆悬浮架构架的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架构架本体(1)、试验支撑平台(2)、横向载荷加载机构(3)、纵向载荷加载机构(4)和垂向载荷加载机构(5),所述悬浮架构架本体(1)包括第一悬浮架纵向梁(101)、第二悬浮架纵向梁(102)和两根悬浮架横梁(103),两根所述悬浮架横梁(103)分别跨接在所述第一悬浮架纵向梁(101)和所述第二悬浮架纵向梁(102)的两端,所述第一悬浮架纵向梁(101)和所述第二悬浮架纵向梁(102)的下方均设有电磁铁模拟梁(6),所述第一悬浮架纵向梁(101)和所述电磁铁模拟梁(6)之间及所述第二悬浮架纵向梁(102)与所述电磁铁模拟梁(6)之间均安装有直线电机模拟梁(7),所述悬浮架构架本体(1)底壁的四角均设有电磁铁安装座(8),所述电磁铁模拟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电磁铁安装座(8)的侧壁上;所述悬浮架构架本体(1)的顶壁的四角均设有空气弹簧加载座(9),所述横向载荷加载机构(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弹簧加载座(9)的侧壁,所述横向载荷加载机构(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试验支撑平台(2),所述横向载荷加载机构(3)通过所述空气弹簧加载座(9)将横向载荷传递到所述悬浮架构架本体(1);所述垂向载荷加载机构(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弹簧加载座(9)的顶壁,所述垂向载荷加载机构(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试验支撑平台(2),所述垂向载荷加载机构(5)通过所述空气弹簧加载座(9)对所述悬浮架构架本体(1)进行垂向载荷加载;所述纵向载荷加载机构(4)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空气弹簧加载座(9)与所述第一悬浮架纵向梁(101)及所述第二悬浮架纵向梁(102)连接,所述纵向载荷加载机构(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试验支撑平台(2);且所述横向载荷加载机构(3)、纵向载荷加载机构(4)和垂向载荷加载机构(5)互相垂直;所述横向载荷加载机构(3)包括横向加载组件(10)和横向约束组件(11),所述试验支撑平台(2)为凹型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两个平台端(201)和凹进部(202),所述凹进部(202)设于两个所述平台端(201)的中部;所述横向约束组件(11)安装在所述平台端(201)且与所述悬浮架横梁(103)平行设置,所述横向加载组件(10)的一端连接所述横向约束组件(11),所述横向加载组件(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空气弹簧加载座(9)的侧壁,实现将横向载荷传递到所述悬浮架构架本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车辆悬浮架构架的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加载座(9)包括连接柱(901)和安装框体(902),所述连接柱(901)安装在所述悬浮架构架本体(1)顶壁的四角上,所述安装框体(902)用于连接所述横向载荷加载机构(3)、纵向载荷加载机构(4)和垂向载荷加载机构(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浮车辆悬浮架构架的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约束组件(11)包括四个横向约束单元,四个横向约束单元分成两组,两组所述横向约束单元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平台端(201)且与所述悬浮架横梁(103)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的横向约束单元均包括第一支撑柱(1101)、横向反力座(1102)和横向支撑杆(1103),四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101)及四个所述横向反力座(1102)均安装在所述平台端(201),所述横向支撑杆(110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磁铁模拟梁(6)的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1103)的第二端与所述横向反力座(1102)的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浮车辆悬浮架构架的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载组件(10)包括横向加载作动器(1001),所述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刘潮涛,宋烨,邬平波,魏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