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器至少包括时序控制器,源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以及含多个液晶单元的显示面板,所述栅极驱动器输出包括选通电位Von,关闭电位Voff和削角电位Vsh的扫描信号,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时序控制器提供数据给源极驱动器;b)源极驱动器施加不同极性的数据信号于数据线,保证相邻行的每一列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极性都相同或都相反;c)若当前行的数据信号和上一行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栅极驱动器则输出第二扫描信号,若相反则输出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削角电位Vsh1大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削角电位Vsh2,使得每一个液晶单元的充电速度基本一致;d)重复步骤c,直至施加第一扫描信号或第二扫描信号于所有的栅极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器驱动方法,能够调整连续两个液晶单元的充电速度和Feedthrough电压,达到平衡亮度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是利用夹在液晶分子上电场强度的变化,改变液晶分子的 取向控制透光的强弱来显示图像。目前,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具有的重量轻、体积 小、厚度薄的特点,已广泛地被用在各种大中小尺寸的终端显示设备中。 一般来 讲,液晶显示器包括具有像素矩阵的液晶显示板和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板的驱动 电路。如图l所示,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其具有像素矩阵;栅极驱 动器12,用于对液晶显示面板11的栅极线GL进行驱动选通;源极驱动器13,用于对液晶显示面板11的数据线DL进行驱动;在液晶显示面板ll,在栅极线GL和 数据线DL间交叉的各个区域中存在液晶单元Clc,该液晶单元Clc在液晶显示面 板ll中成矩阵分布;在该交叉的区域中,还存在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当TFT所 处的栅极线GL被输入Von电位信号选通TFT时,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Vdata充 入液晶单元Clc;当TFT所处的栅极线GL被输入Voff电位信号关闭TFT时,已充 入的数据信号由Cs保持;液晶单元Clc根据保持的数据信号来改变液晶的状态, 从而控制透光率以实现灰阶显示。为了提升显示质量,在栅极线GL的驱动中,不仅使用了开关TFT的Von和Voff 的电位信号,还常使用削角电位Vsh来达到均衡栅极线GL的RC延迟和TFT的栅 源极寄生电容对Feedthrough (馈通)电压的影响。Feedthrough电压在这里定义 为TFT选通时数据线DL施加的数据信号Vdata和TFT关闭时Cs实际保持的数据 信号的差值。常见使用削角电位Vsh的驱动方式如图2所示。在栅极线GL上的TFT 被选通的时间内,起初的时间以Von为选通电位,其余的时间由Von向Vsh切换。3当栅极线GL的选通电位为Vsh时,栅极线上的TFT同样被选通,但TFT的充电电 流比Von为选通电位时低。由于液晶材料本身的特性,需要采用各种反转模式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通 过周期性地反转在每个液晶单元中充电数据的极性,来减少闪烁和残像。由于液 晶的状态由液晶单元被充入的数据信号Vdata与公共电极电位的电压差控制,并 继而控制光的透过率;当电压差为正时,定义充电数据为正极性;当电压差为负 时,定义充电数据为负极性。在平衡闪烁程度和源极驱动能耗时,常用一种2线 反转模式。2线反转模式如图3所示。在2线反转模式中,提供到水平方向排列的 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分别以一个液晶单元的间隔具有相反的极性,提供到垂直方向排列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分别以两个液晶单元的间隔具有相反的极性。在每 帧的间隔对每个数据信号的极性进行反转,如图3所示,每个数据信号在Fn帧和 Fn+1帧的极性相反。由于数据信号对每个液晶单元的充电时间T相同,当采用上述的2Line反转 模式时,源极驱动器在连续的两倍T周期内将正数据信号提供到数据线,之后, 在接下来的两倍T周期内将负数据信号提供到数据线,并如此依次循环。从中, 不难看出使用2线反转模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即当采用正数据信号进行充电时, 两个液晶单元中的第二个液晶单元充电执行得较为迅速,而第一个液晶单元由于 其前一个液晶单元为负极性,因此,第一个液晶单元的充电速度比第二个液晶单 元要慢;当采用负数据信号进行充电时,也同样存在,第一个液晶单元的充电速 度比第二个液晶单元要慢的问题。因此,采用2线反转模式时,连续两个液晶单 元容易出现亮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采用2线反转模式的液晶显示器 的驱动方法,避免连续两个液晶单元因充电速度不同而出现亮度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驱动方法, 所述液晶显示器至少包括时序控制器,源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多条数据线,多条 栅极线以及含多个液晶单元的显示面板,所述栅极驱动器输出包括选通电位Von,关闭电位Voff和削角电位Vsh的扫描信号,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时序控制器提供数据给源极驱动器;b) 源极驱动器施加不同极性的数据信号于数据线,保证相邻行的每一列液晶单 元的数据信号极性都相同或都相反;c) 若当前行的数据信号和上一行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栅极驱动器则输出第 二扫描信号,若相反则输出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削角电位Vshl大于 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削角电位Vsh2,使得每一个液晶单元的充电速度基本一致;d) 重复步骤c,直至施加第一扫描信号或第二扫描信号于所有的栅极线。 上述中,每一帧内,所述数据信号在水平方向以一个液晶单元的间隔具有相反的极性,在垂直方向以两个液晶单元的间隔具有相反的极性。上述中,所述数据信号的极性在每帧的间隔进行反转。 上述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选通点位Von的持续时间大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选通点位Von的持续时间。上述中,所述选通电位Von直接切换或者线性切换到削角电位Vsh。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第一扫描信号和第二扫 描信号,分别对相邻的栅极线提供不同的带削角电位的扫描信号,从而调整连续两个液晶单元的充电速度和Feedthrough电压,达到平衡亮度差的目的。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具有削角功能的栅极驱动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2线反转驱动模式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扫描信号波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扫描信号波形图。图中11液晶显示面板 12栅极驱动器 13源极驱动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迸一步的描述。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扫描信号波形请参见图4,当液晶显示面板采用2线反转的模式时,提供到水平方向排列的 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分别以一个液晶单元的间隔具有相反的极性,提供到垂直方向排列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分别以两个液晶单元的间隔具有相反的极性。在每 帧的间隔对每个数据信号的极性进行反转,具体如图3所示。假定对GL1和GL2两 行,每一列上的液晶单元采用相同极性的数据信号,对GL2和GL3两行,每一列上的 液晶单元采用相反极性的数据信号,对GL3和GL4两行,每一列上的液晶单元采用相 同极性的数据信号,以此类推,对相邻的两行,每一列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极性都相 同或都相反,所以可以对每一行提供不同的扫描信号,分别为第一扫描信号或第二 扫描信号,以补偿寄生电容影响,使得每一个液晶单元的充电速度基本一致。所述 第一扫描信号和第二扫描信号有不同的削角电位,分别为Vshl和Vsh2, Vshl和 Vsh2不相等。具体如图4所示,奇数行GL1, GL3,…,GLm-l采用第一扫描信号驱 动,偶数行GL2, GL4,…,GLm采用第二扫描信号驱动。对GL1和GL2,这两行上每 一列所在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因此GL2上每一个液晶单元充电速度较 快;而对GL2和GL3,这两行上每一列所在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受GL2 行上液晶单元的影响,在相同的扫描信号下,GL3上每一个液晶单元充电速度较慢, 由于充电周期相同,不同的充电速度影响TFT的充电电流,进而影响Feedthrough 电压,导致相邻行上下连续两个液晶单元出现亮度差。通过调整削角电位Vshl和 Vsh2,使得Vshl大于Vs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器至少包括时序控制器,源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以及含多个液晶单元的显示面板,所述栅极驱动器输出包括选通电位Von,关闭电位Voff和削角电位Vsh的扫描信号,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时序控制器提供数据给源极驱动器;b)源极驱动器施加不同极性的数据信号于数据线,保证相邻行的每一列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极性都相同或都相反;c)若当前行的数据信号和上一行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栅极驱动器则输出第二扫描信号,若相反则输出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削角电位Vsh1大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削角电位Vsh2,使得每一个液晶单元的充电速度基本一致;d)重复步骤c,直至施加第一扫描信号或第二扫描信号于所有的栅极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修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