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02]本申请以2019年3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9
‑
045032号和2019年3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9
‑
045035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并将它们的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实现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薄型化、多功能化。与之相伴,对于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的电池,强烈期望小型轻量化、薄型化、可靠性提高,使用固体电解质作为电解质的全固体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受到关注。
[0004]作为全固体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已知有将正极和负极隔着固体电解质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层叠型的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下面,称为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中,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
[0005]另外,已知有将正极和负极隔着固体电解质层交替地层叠并烧结而成的层叠型的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正极和负极隔着固体电解质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层叠体具有形成为与层叠方向平行的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正极集电体层露出的第一侧面和负极集电体层露出的第二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极外部电极;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负极外部电极,所述正极外部电极与所述正极集电体层电连接,且所述正极外部电极的侧端部位于不与所述负极对置的位置,所述负极外部电极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层电连接,且所述负极外部电极的侧端部位于不与所述正极对置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具有形成为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正极外部电极和所述负极外部电极分别具有延伸至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副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外部电极的所述副电极的前端部位于不与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最靠近该副电极的位置层叠的所述负极的主面对置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外部电极的所述副电极的前端部位于不与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最靠近该副电极的位置层叠的所述正极的主面对置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位于对置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外部电极的侧面副电极位于不与所述负极的侧端部对置的位置,所述负极外部电极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层电连接,且所述负极外部电极的侧面副电极位于不与所述正极的侧端部对置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具有形成为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正极外部电极和所述负极外部电极具有上表面副电极或下表面副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外部电极的所述上表面副电极或下表面副电极的前端部位于不与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最靠近该上表面副电极或下表面副电极的位置层叠的所述负极的主面对置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外部电极的所述上表面副电极或下表面副电极的前端部位于不与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最靠近该副电极的位置层叠的所述正极的主面对置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位于对置的位置。11.一种层叠型全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由正极和负极隔着固体电解质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烧结而得到的层叠烧结体,所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层叠烧结体具有形成为与层叠方向平行的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正极集电体层露出的第一侧面和负极集电体层露出的第二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极外部电极;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负极外部电极,所述正极外...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