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荷分享的源极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52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源极驱动器包含四个输出开关、两个电阻及一个电荷分享开关。该第一输出开关及该第一电阻串联耦接于该源极驱动器的第一输出通道。该第二输出开关及该第二电阻串联耦接于该源极驱动器的第二输出通道。该第三输出开关并联耦接于该第一输出开关,该第四输出开关并联耦接于该第二输出开关。该电荷分享开关耦接于该第一电阻及该第二电阻之间。通过控制该第三输出开关及该第四输出开关调整该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电流路径的电阻值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源极驱动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具有高驱动能力、高 稳定度、以及高电荷分享效率的源极驱动器。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源极驱动器的示意图。源极驱动器10 包含一伽玛电阻分压器(Gamma Resistor Voltage Divider) 11、 一第一数字 至模拟转换器(DAC) 12、 一第二数字至模拟转换器13、 一第一运算放大器14、 一第二运算放大器16、 一第一输出开关18、 一第二输出开关20、 一第一电 阻22、 一第二电阻24及一电荷分享开关26。第一输出开关18及第二输出 开关20为传输门(transmission gate),由一组控制信号0PC、 0PCB所控制, 电荷分享开关26由一控制信号EQC所控制。第一电阻22及第二电阻24为 静电放电(ESD)保护电阻,电阻值为R。一般来说,为了增加源极驱动器10的驱动能力,会增大第一输出开关 18及第二输出开关20的面积(减小输出开关18、 20的等效电阻),或减小第 一电阻22及第二电阻24的电阻值,来减小第一运算放大器14及第二运算 放大器16的输出电流路径至负载的电阻值。但是,该电阻值也提供给系统一个零点的位置,对于系统的稳定度是有 帮助的,因此,减小第一输出开关18及第二输出开关20的面积(增大输出 开关18、 20的等效电阻),或增大第一电阻22及第二电阻24的电阻值,反而会提高系统的稳定度。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图2为图1的源极驱动器的操作波形图。由于 液晶不能停在固定电平过久,因此要不断的反转。再者,源极驱动器10的 第 一输出信道AV0-0DD及第二输出信道AV0-EVEN必定是一个为正极性电平, 另一个为负极性电平,所以源极驱动器IO可通过电荷分享开关26,在每次 驱动负载之后,做电荷分享的操作,以节省能量。如图2所示,当控制信号OPC由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时,第一输出开关18及第二输出开关20关闭,所以由负载端看到的源极驱动器10为高阻抗状态,此时伽玛电阻分压器11会将要输出电平的数据分别传送至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12及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13。接着,当控制信号EQC会转换到高电平时,电荷分享开关26导通,使 系统进入电荷分享时相t2,此时负载端的电荷会通过电荷分享开关26重新 分布,使源极驱动器10的第一输出信道AV0—0DD及第二输出信道AV0-EVEN 的电平到达一中间值。之后,控制信号EQC由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使电荷分享开关26关闭, 因此电荷分享时相t2结束;此时控制信号OPC也由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 使第一输出开关18及第二输出开关20导通,以使系统进入运算放大器输出 时相tl。若源极驱动器10的第一输出通道AV(LODD要达到负极性电平,第 二输出通道AVO-EVEN要达到正极性电平,则第一数字冲莫拟转换器12通过第 一运算放大器14所组成的緩冲器将负极性电平输出至第一输出信道 AVO—ODD,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13通过第二运算放大器16所组成的緩沖器 将正极性电平输出至第二输出通道AVO-EVEN。在此请注意,在电荷分享时相t2中,第一电阻22及第二电阻24的电 阻值会影响到电荷分享的效率。当第一电阻22及第二电阻24的电阻值越大 时,源极驱动器10的第一输出信道AVO-ODD及第二输出信道AVO-EVEN的电 平到达该中间值的时间会越久,所以电荷分享的效率就越差;而在运算放大 器输出时相tl中,第一电阻22及第二电阻24的电阻值会限制源极驱动器 IO的驱动能力;此外,当第一电阻22及第二电阻24的电阻值越大,源极驱 动器10输出的第一输出信道AVO-ODD及第二输出信道AVO-EVEN的电平到达 终值的时间会越久。然而,若不断地将输出开关的等效电阻及静电放电保护 电阻的电阻值减小,虽然可改善源极驱动器的驱动能力和电荷分享的效率, 但系统的稳定性也变差了。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具有高稳定度以及高 驱动能力的源极驱动器,以改善已知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电荷分享的源极驱动器,包含一第一运算放大器, 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 一第二运算放大器,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 一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一第一数据线; 一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 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一第二数据线; 一第三开关,并 联耦接于该第一开关; 一第三电阻,并联耦接于该第一电阻; 一第四开关, 并联耦接于该第二开关; 一第四电阻,并联耦接于该第二电阻;及一第五开 关,该第五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该第五开关的第二端 耦接于该第二电阻的第 一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电荷分享的源极驱动器,包含一第一运算放大 器,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 一第 二运算放大器,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 入端; 一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一电阻 的第二端耦接于一第一数据线; 一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 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 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一第二数据线; 一第三开关,该 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 一第三电阻,该第三电阻的 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一第四开关,该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 一第四电阻,该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四开关的第二端,该第四电阻 的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一第五开关,该第五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该第五开关的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电荷分享的源极驱动器,包含一第一运算放大器,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 一第 二运算放大器,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 入端; 一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一电阻 的第二端耦接于一第一数据线; 一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 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一第二数据线; 一第三开关,并联耦接于该第一开关; 一第四开关,并联耦接于该第二开关;及一第五开关, 该第五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该第五开关的第二端耦接 于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器,其包含有一输出緩冲器,用来输出一驱 动电流; 一第一电流路径,耦接于该输出緩冲器与一数据线之间; 一第二电 流路径,并联于该第一电流路径;其中在一第一驱动时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荷分享的源极驱动器,包含: 一第一运算放大器,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 一第二运算放大器,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 一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一第一数据线; 一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一第二数据线; 一第三开关,并联耦接于该第一开关; 一第三电阻,并联耦接于该第一电阻; 一第四开关,并联耦接于该第二开关; 一第四电阻,并联耦接于该第二电阻;及 一第五开关,该第五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该第五开关的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昭安宋光峰
申请(专利权)人: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