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119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搅拌机技术领域的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两个第一支撑柱顶端相互靠近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过滤斗,两个第一支撑柱相互靠近两端的后端固定连接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箱,两个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两个第一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两端设有主动轴,主动轴靠近传动箱的一端与传动箱贯穿活动连接,主动轴远离传动箱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撑柱的一端活动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使用简单,可对秸秆混合搅拌物进行过滤,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改变下料方向,方便后期作业。方便后期作业。方便后期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机
,具体是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搅拌机,是一种建筑工程机械,主是用于搅拌水泥、沙石、各类干粉砂浆等建筑材料。这是一种带有叶片的轴在圆筒或槽中旋转,将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混合物或适宜稠度的机器。搅拌机分为好多种,有强制式搅拌机、单卧轴搅拌机、双卧轴搅拌机等等;随着社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在搅拌机的种类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中就有用于农业秸秆进行搅拌的搅拌机。
[0003]在实际生产中,多数秸秆搅拌机均用于秸秆粉碎后混合造粒前的混合搅拌作业,而在现有的技术中,多数秸秆搅拌机搅拌作业结束后,均直接下料在下料口处堆放,后期使用需要二次搬运,且下料时不管搅拌仓内是否混入杂物,均直接混入搅拌成功的物料内,影响后期生产品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顶端相互靠近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过滤斗,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相互靠近两端的后端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两端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靠近传动箱的一端与传动箱贯穿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轴远离传动箱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撑柱的一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与从动轴的外壁共同套设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传送斗。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位于主动轴和电机之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壁与安装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位于第二轴承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轮,通过凸轮带动带动块运动,进而带动筛网做往复运动。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斗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过滤斗
靠近传送带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过滤斗远离传送带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远离传送斗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滤渣管道,通过滤渣管道将过滤物排出过滤斗内。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斗内壁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相互靠近的两侧设有筛网,所述筛网相互远离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滑轨滑动连接,通过筛网对过滤物进行筛选。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筛网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带动块,所述带动块贯穿过过滤斗后端与凸轮的外壁触接,所述筛网呈靠出渣口一侧倾斜安装,确定安装尺寸,确保过滤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提供主要支撑,通过过滤斗承接秸秆搅拌机搅拌结束的秸秆物料,通过凸轮配合带动块运动,带动筛网对进入过滤斗内的搅拌物进行删选,将杂物通过出渣口向滤渣管道内排出,将筛选后的搅拌物通过出料口向传送带上的传送斗运动,然后经过传送带的运动,带动多个传送斗承载着搅拌物向另一端运动,将搅拌物进行下料,同时方便调整下料方向。本装置使用简单,可对秸秆混合搅拌物进行过滤,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改变下料方向,方便后期作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过滤斗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传动箱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过滤斗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过滤斗;4、滤渣管道;5、支撑板;6、传动箱;7、主动轴;8、传送带;9、传送斗;10、从动轴;11、第一轴承;12、进料口;13、出料口;14、出渣口;15、滑轨;16、筛网;17、电机;18、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0、转轴;21、安装槽;22、凸轮;23、第二轴承;24、带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1,两个第一支撑柱1顶端相互靠近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过滤斗3,两个第一支撑柱1相互靠近两端的后端固定连接支撑板5,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箱6,两个第一支撑柱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2,两个第一支撑柱1相互靠近的两端设有主动轴7,主动轴7靠近传动箱6的一端与传动箱6贯穿活动连接,主动轴7远离传动箱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撑柱1的一端活动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
11,两个第一轴承11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从动轴10,主动轴7与从动轴10的外壁共同套设连接有传送带8,传送带8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传送斗9。
[0020]其中,传动箱6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端与主动轴7固定连接,电机17输出端位于主动轴7和电机17之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8,通过电机17带动主动轴7转动,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18转动;第一锥齿轮18的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20,转轴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23,第二轴承23的外壁与安装槽21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轴20位于第二轴承23与第二锥齿轮19之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轮22,通过凸轮22带动带动块24运动,进而带动筛网16做往复运动。
[0021]过滤斗3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2,过滤斗3靠近传送带8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13,过滤斗3远离传送带8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出渣口14,出渣口14远离传送斗9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滤渣管道4,通过滤渣管道4将过滤物排出过滤斗3内;过滤斗3内壁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5,两个滑轨15相互靠近的两侧设有筛网16,筛网16相互远离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滑轨15滑动连接,通过筛网16对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顶端相互靠近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过滤斗(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相互靠近两端的后端固定连接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箱(6),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相互靠近的两端设有主动轴(7),所述主动轴(7)靠近传动箱(6)的一端与传动箱(6)贯穿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轴(7)远离传动箱(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撑柱(1)的一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1),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1)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从动轴(10),所述主动轴(7)与从动轴(10)的外壁共同套设连接有传送带(8),所述传送带(8)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传送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6)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与主动轴(7)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7)输出端位于主动轴(7)和电机(17)之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搅拌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蕾崔建军杨菁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禾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