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粉集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846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11
一种防漏粉集装袋,其是在集装袋本体的外表面及内表面通过双面淋膜工艺设一外防漏覆膜和内防漏覆膜;集装袋本体是PE(聚乙烯)或PP(聚丙烯)编织布,防漏覆膜的优选为PE膜、PP膜、或PE/PP复合膜。编织布厚度与覆膜厚度比为4:1~1:1。通过内、外的防漏覆膜,保持集装袋本体的结构轻薄度并加强其韧性和提高抗撕裂能力,以该防漏覆膜达到防漏粉、防水、防潮、防尘的目的,保护内装粉料。保护内装粉料。保护内装粉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粉集装袋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袋
,具体为一种防漏粉集装袋。

技术介绍

[0002]集装袋又称吨装袋或太空袋,是集装单元器具的一种,属柔性运输包装容器,广泛用于包装或无包装的粉状、颗粒、块状物料等物品,将其汇集成一个扩大的、便于装卸搬运和运输的包装单元。
[0003]集装袋用于盛装粉状或细小颗粒物质时经常会出现渗漏现象,究其原因是集装袋本体由PE编织布和尼龙复合膜层组成,PE编织布由PE编织丝按照经纬比1:(1~2)编织而成,尼龙复合膜层结合于PE编织布的外表面。PE编织布的经纬编织丝之间已经存在着无法避免的间隙,再加上内装物重量、吊挂、搬运、牵引、拉扯等因素,均可能使局部的经纬编织丝的间隙扩大,而尼龙复合膜层在某些区域也可能因上述的外力因素而局部变薄或者是破裂,因而粉粒或细小颗粒的内装物漏出。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先前技术于集装袋的内部再设一塑料薄膜内袋,由内袋来解决防漏问题,如此一来,必需要解决内袋与集装袋如何密切连接的问题,否则内袋极容易滑落至集装袋的内部,而且也无法充份的打开,造成装填物料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防漏粉集装袋,其是在集装袋本体的外表面及内表面通过双面淋膜工艺设一外防漏覆膜和内防漏覆膜;集装袋本体是PE(聚乙烯)或PP(聚丙烯)编织布,防漏覆膜的优选为PE膜、PP膜、或PE/PP复合膜。编织布厚度与覆膜厚度比为4:1~1:1。
[0006]本技术的功效在于:通过内、外的防漏覆膜,保持集装袋本体的结构轻薄度并加强其韧性和提高抗撕裂能力,以该防漏覆膜达到防漏粉、防水、防潮、防尘的目的,保护内装粉料。
[0007]具有内、外防漏覆膜的集装袋,可通过热合密封工艺拼接成型,或缝合工艺成型。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集装袋的外观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集装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集装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集装袋内部盛装粉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是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
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
[0013]如图1,本技术集装袋包括本体10,本体10上部中间设有一进料口11,本体下部中间可视承载及卸料所需设置或不设置卸料口,在图例中,没有设置卸料口,集装袋还设有数个吊带12。图例所示的集装袋只是用于描述其基本态样,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14]如图2及图3,该本体10是PE(聚乙烯)编织丝或PP(聚丙烯)编织丝通过经纬编织而构成的编织布,该本体10的外表面及内表面通过双面淋膜工艺设一外防漏覆膜21和内防漏覆膜22;该防漏覆膜的优选为PE(聚乙烯)膜、PP(聚丙烯)膜、或PE/PP(聚乙烯/聚丙烯)复合膜。该本体10的编织布厚度与覆膜厚度比为4:1~1:1。
[0015]如图4,本技术集装袋本体10内部盛装粉料30的示意图,通过该外防漏覆膜21和内防漏覆膜22完全密闭该编织布的经纬编织丝之间无法避免的间隙,达到防漏粉的目的。此外,通过该外防漏覆膜21和内防漏覆膜22,进一步达到防水、防潮、防尘的目的,保护内装粉料。再者,该外防漏覆膜21和内防漏覆膜22可保持集装袋本体10的结构轻薄度并加强其韧性和提高抗撕裂能力,使集装袋可以承受内装物重量以及吊挂、搬运、牵引、拉扯等外力,减少破裂的机率。
[0016]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粉集装袋,其特征在于:该集装袋的本体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分别设有一外防漏覆膜和一内防漏覆膜。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崇
申请(专利权)人:鸿宝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