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067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具备:记录材料支承部,其从下方支承被装载的记录材料;接触部件,其配置在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侧方,供该记录材料的缘部压靠,该接触部件设置为能够向与该记录材料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移动;弹性部件,其承受来自供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压靠的所述接触部件的载荷;以及部件支承部,其以与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非接触的状态配置,对所述接触部件进行支承。支承。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处理:在将从排出单元排出的片状介质完全装载于托盘上之后,使对齐部件与和片状介质的排出方向平行的该片状介质的端面接触分离而将端面的位置对齐。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02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将记录材料对齐时,通过设置供记录材料的缘部压靠的接触部件,并向该接触部件压靠记录材料,从而能够将记录材料对齐。
[0008]然而,在进行记录材料的对齐时,向记录材料施加负荷,当该负荷较大时,记录材料可能发生波浪形变形,当解除了该负荷时,记录材料有可能弹起而使对齐错乱。此外,当作用于记录材料的负荷较大时,记录材料的缘部也有可能折叠。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1目的在于,与供记录材料压靠的接触部件不移动的情况相比,在进行记录材料的对齐时,能够减轻作用于记录材料的负荷。
[0010]在对记录材料进行处理的装置中,有时记录材料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对不齐。此外,有时在记录材料的厚度方向上鼓起。作为应对这些情况的方法,考虑除了设置将记录材料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的机构之外,还设置用于向记录材料施加在记录材料的厚度方向上作用的载荷的机构。但是,由于分别构成作用于记录材料的机构而使零件个数增加,或者需要控制作用于记录材料的机构的顺序等,结构变得复杂。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在于,与分别设置用于将记录材料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的机构和用于向记录材料施加在记录材料的厚度方向上作用的载荷的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记录材料的处理所需的结构变得复杂。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是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具备:记录材料支承部,其从下方支承被装载的记录材料;接触部件,其配置在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侧方,供该记录材料的缘部压靠,该接触部件设置为能够向与该记录材料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移动;弹性部件,其承受来自供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压靠的所述接触部件的载荷;以及部件支承部,其以与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非接触的状态配置,对所述接触部件进行支承。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
部件支承部配置在隔着所述接触部件而与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相反的一侧,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部件支承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有多个的所述弹性部件配置为,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延伸的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部件支承部在新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缘部被压靠到所述接触部件时,配置在已装载于该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即已装载记录材料所具有的上表面的对置位置。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部件支承部位于所述已装载记录材料所具有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方,且以与该上表面分离的状态配置。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缘部的厚度比该接触部件的上缘部的厚度小。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或第6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件具有:被压靠面,其是供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压靠的面;以及相反面,其是位于与该被压靠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所述相反面上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与所述被压靠面的距离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变大。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倾斜面将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缘部作为起点而朝向上方延伸。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件及所述部件支承部沿着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延伸的方向配置,在比较了与所述缘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厚度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件的厚度与所述部件支承部的厚度不同。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10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件的厚度比所述部件支承部的厚度小。
[0023]本专利技术的第11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记录材料处理装置还具备:按压部件,其配置在隔着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而与所述接触部件的设置侧相反的一侧,朝向该接触部件按压该记录材料;以及弹性部件,其承受来自按压记录材料的所述按压部件的载荷。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12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承受来自所述按压部件的载荷的所述弹性部件、以及承受来自所述接触部件的载荷的所述弹性部件分别由螺旋弹簧构成,在所述按压部件将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朝向所述接触部件按压时,承受来自该按压部件的载荷的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位于比承受来自该接触部件的载荷的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靠下方的位置。
[0025]本专利技术的第13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记录材料处理装置还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配置在隔着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而与所述接触部件的设置侧相反的一侧,朝向该接触部件按压该记录材料,所
述按压部件在朝向所述接触部件按压所述记录材料时,该按压部件的下缘部位于比该接触部件的下缘部靠下方的位置。
[0026]本专利技术的第14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件设置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0027]本专利技术的第15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向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新装载记录材料时,所述接触部件与已装载于该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即已装载记录材料的上表面接触配置,在新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张数超过预先决定的张数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件向上方移动,并且/或者该记录材料支承部下降,该接触部件从所述已装载记录材料分离。
[0028]本专利技术的第16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被压靠到靠近所述接触部件具有的下缘部和上缘部中的该下缘部的一侧。
[0029]本专利技术的第17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所记载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配置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部件支承部之间的所述弹性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被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具备:记录材料支承部,其从下方支承被装载的记录材料;接触部件,其配置在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侧方,供该记录材料的缘部压靠,该接触部件设置为能够向与该记录材料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移动;弹性部件,其承受来自供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压靠的所述接触部件的载荷;以及部件支承部,其以与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非接触的状态配置,对所述接触部件进行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部件支承部配置在隔着所述接触部件而与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相反的一侧,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部件支承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部件,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弹性部件配置为,多个所述弹性部件在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延伸的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部件支承部在新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缘部被压靠到所述接触部件时,配置在已装载于该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即已装载记录材料所具有的上表面的对置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部件支承部位于所述已装载记录材料所具有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方,且以与该上表面分离的状态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缘部的厚度比该接触部件的上缘部的厚度小。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件具有:被压靠面,其是供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压靠的面;以及相反面,其是位于与该被压靠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所述相反面上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与所述被压靠面的距离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变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倾斜面将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缘部作为起点而朝向上方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件及所述部件支承部沿着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延伸的方向配置,在比较了与所述缘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厚度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件的厚度与所述部件支承部的厚度不同。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件的厚度比所述部件支承部的厚度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材料处理装置还具备:按压部件,其配置在隔着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而与所述被压靠部件的设置侧相反的一侧,朝向该被压靠部件按压该记录材料;以及弹性部件,其承受来自按压记录材料的所述按压部件的载荷。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承受来自所述按压部件的载荷的所述弹性部件、以及承受来自所述接触部件的载荷的所述弹性部件分别由螺旋弹簧构成,在所述按压部件将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朝向所述接触部件按压时,承受来自该按压部件的载荷的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位于比承受来自该接触部件的载荷的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靠下方的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材料处理装置还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配置在隔着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而与所述接触部件的设置侧相反的一侧,朝向该接触部件按压该记录材料,所述按压部件在朝向所述接触部件按压所述记录材料时,该按压部件的下缘部位于比该接触部件的下缘部靠下方的位置。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件设置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在向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新装载记录材料时,所述接触部件与已装载于该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即已装载记录材料的上表面接触配置,在新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张数超过预先决定的张数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件向上方移动,并且/或者该记录材料支承部下降,该接触部件从所述已装载记录材料分离。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被压靠到靠近所述接触部件具有的下缘部和上缘部中的该下缘部的一侧。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配置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部件支承部之间的所述弹性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被压靠到所述接触部件中的位于比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靠下方的部分。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缘部与已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即已装载记录材料接触的状态下,装载于该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的所述缘部被压靠到位于比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轴靠下方的所述部分。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其中,当将装载于所述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新装载在已装载于该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记录材料即已装载记录材料上时,新装载于该记录材料支承部的该记录材料成为已装载记
录材料,之后,在该已装载记录材料上进一步进行新的记录材料的装载,在每次进行新的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山武志大桥史郎浜端直人渡边大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