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050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适用于金属基础装置其包含金属框架以及多组相互匹配的金属锚杆、金属塔腿连接部以及金属固定螺栓,用于将各金属塔腿固定于地面之下,其包含自然接地体以及镁合金牺牲阳极。其中,上述自然接地体为上述金属基础装置的上述金属框架通过各上述金属固定螺栓分别与对应的各上述塔腿的角钢连接并深埋于地下形成,且上述金属基础装置的上述金属框架及上述金属锚杆均为金属材质且全部采用螺栓连接;上述镁合金牺牲阳极全埋于上述金属基础装置附近的地下。保证铁塔防雷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的节省了材料及工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著的经济效益。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电铁塔的防雷接地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采用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约一半是由雷击造成。现有的杆塔接地装置可以在输电线路或杆塔本身遭受雷击时,向大地泄放雷电流,使得杆塔本身的电位升尽可能小、降低雷电反击跳闸率。
[0003]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高压铁塔杆塔接地装置,在输电塔固定基础上需要单独加装镀锌圆钢、铜覆钢或石墨基柔性复合接地,此外还需要对应使用不同材质的导体线,按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及图4B中的方式围绕铁塔的塔腿布置,才可起到向大地泄放雷电流的作用。但是如上所述的接地装置存在如下缺陷。
[0004](1)如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及图4B中所示,传统接地引下线的布置在塔基础平面范围上需要延伸长度,例如,图中的H、L 长度通常为10

20m,但地面开挖的总长度可达上百米,当施工范围内生态环境脆弱、地表土覆盖层薄时,会对大面植被造成破坏,多年不宜恢复。
[0005](2)传统接地装置是独立在基础、铁塔之外额外增加的一套材料,特别是当采用铜覆钢接地、石墨基柔性复合接地时,耗费的材料及人工成本相当可观。
[0006]针对现有“接地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需要一种创新的采用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保证铁塔防雷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的节省了材料及工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保证铁塔防雷效果的同时,进一步节省材料及工时,保护自然环境。
[0008]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0009]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适用于金属基础装置,其包含金属框架以及多组相互匹配的金属锚杆、金属塔腿连接部以及金属固定螺栓,用于将各金属塔腿固定于地面之下,其特征在于,包含自然接地体以及镁合金牺牲阳极。
[0010]其中,该自然接地体为该金属基础装置的该金属框架通过各该金属固定螺栓分别与对应的各该塔腿的角钢连接并深埋于地下形成,该金属基础装置的该金属框架及该金属锚杆均为金属材质且全部采用螺栓连接;该镁合金牺牲阳极全埋于该金属基础装置附近的地下。
[0011]进一步的,还包含检测桩、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
[0012]其中,该检测桩立于该金属基础装置附近并部分埋于地面之下;该检测桩埋于地
下的端部分别通过该第一导线以及该第二导线与该金属基础装置的该金属固定螺栓及该镁合金牺牲阳极联通。
[0013]该检测桩的外露部分设有检查窗口。
[0014]进一步的,该检测桩可为具有物联网功能的IoT桩。
[0015]进一步的,该金属基础装置的该金属框架及该金属锚杆均为结构钢。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创新的提出了一种采用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保证铁塔防雷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的节省了材料及工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
[0017](1)充分利用现有深埋式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可不单独设置接地引下线,不但省去了单独设置接地装置的材料量,还不需要挖方施工节省了工时、而且避免了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
[0018](2)替代接地体的全金属基础采用螺栓连接,无需进行混凝土现浇构件、焊接构件,从而加快了施工工期。
[0019](3)外露地面的IoT检测桩既可以在不挖方的情况下观察土中牺牲阳极的工作状态,还可以兼具物联网设备功能,同时实现储存、备份铁塔传感器数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的传统接地装置在铁塔基础上的布置对比示意图。
[0021]图2A、图2B为现有的传统接地装置在铁塔基础的塔腿A侧的正视、俯视布置示意图。
[0022]图3A、图3B为现有的传统接地装置在铁塔基础的塔腿B侧的正视、俯视布置示意图。
[0023]图4A、图4B为现有的传统接地装置在铁塔基础的塔腿C侧的正视、俯视布置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5所示,本技术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适用于金属基础装置100,其包含金属框架10以及多组相互匹配的金属锚杆11、金属塔腿连接部13以及金属固定螺栓14,用于将各金属塔腿12固定于地面之下,其包含自然接地体30以及镁合金牺牲阳极21。
[0026]其中,上述自然接地体30为上述金属基础装置100的上述金属框架10通过各上述金属固定螺栓14分别与对应的各上述塔腿12的角钢连接并深埋于地下形成,上述金属基础装置100的上述金属框架10及上述金属锚杆11均为金属材质且全部采用螺栓连接。由于铁塔通过这些金属部件连接,埋入土中的金属塔腿12及金属锚杆11都较长,可以将电流直接导入较深的土层下,起到防雷自然接地体作用而无需额外设置接地引线下。上述镁合金牺牲阳极21全埋于上述金属基础装置100附近的地下,因地下土壤中有地下水,金属在土壤中会受电化学腐蚀,因此在上述金属基础装置100旁边埋置镁合金牺牲阳极21将被保护金属与电位更低的牺牲阳极直接相连,形成电流回路,使金属基础装置100阴极化,靠牺牲阳极
的腐蚀来保护上述金属基础装置100。
[0027]优选的,如图5所示,还包含检测桩20、第一导线22以及第二导线23。其中,上述检测桩20立于上述金属基础装置100附近并部分埋于地面之下。上述检测桩20埋于地下的端部分别通过上述第一导线22以及上述第二导线23与上述金属基础装置100的上述金属固定螺栓14及上述镁合金牺牲阳极21联通。上述检测桩20的外露部分设有检查窗口24。从而实现了可以不挖方的情况下观察土中牺牲阳极的工作状态。
[0028]优选的,如图5所示,上述检测桩20可为具有物联网功能的IoT桩,可以作为铁塔上气象、舞动、微风振动等智能感知设备的载体和存储终端,同时实现输电塔的物联网功能。
[0029]优选的,如图5所示,上述金属基础装置100的上述金属框架10及上述金属锚杆11均为结构钢。
[0030]综上可知,本技术所述的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保证铁塔防雷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的节省了材料及工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适用于金属基础装置(100),其包含金属框架(10)以及多组相互匹配的金属锚杆(11)、金属塔腿连接部(13)以及金属固定螺栓(14),用于将各金属塔腿(12)固定于地面之下,其特征在于,包含自然接地体(30)以及镁合金牺牲阳极(21);其中,所述自然接地体(30)为所述金属基础装置(100)的所述金属框架(10)通过各所述金属固定螺栓(14)分别与对应的各所述塔腿(12)的角钢连接并深埋于地下形成,且所述金属基础装置(100)的所述金属框架(10)及所述金属锚杆(11)均为金属材质且全部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镁合金牺牲阳极(21)全埋于所述金属基础装置(100)附近的地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属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接地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隆宇刘杰锋施菁华付金琪吴启维黄珣邹峥吴炜刘玮王帅王玉雷赵思远王睿史永宏梁立龙段正阳程鹏郑晓斌周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