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启亮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19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涉及防护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电机防护机构结构不完善,缺乏可以控制空气流通的结构,导致电机经常容易在阴雨天受潮,从而使内部电器元件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包括主体,调节机构,壳体和缓冲机构;所述主体为长方体中空结构,且主体为不锈钢材质,并且主体内部的下方设有矩形凹槽。在使用时,旋转旋杆带动移动件进行移动,当移动件的前端触碰到L形板时,移动件停止移动,此时移动件内后端的两组圆形孔正好与壳体上端的通孔重合,移动件前端的圆形孔处在主体的外侧,这样就可随意控制主体内部气体的流入和流出,提高了装置内气体流通的可控性。可控性。可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防护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机,这些电机更是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种种领域,电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便会发生许多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电机往往会因为电机本身的密封不良,加之环境的因素,会使电机有所损坏,或轴承的保护不当、运作时间过长不能得到缓冲,都能对电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需要使用一种电机防护机构来对电机进行保护。
[0003]例如申请号:CN202021012600.7中涉及一种电机防护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端固定有矩形的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的上端开设有对称状的凹槽,并且固定底座上端凹槽内设有防护网安装座,所述固定底座上端固定有待防护电机,所述防护网安装座的剖面为“T”形,且防护网安装座的上端开设有条形的安装座卡槽,并且防护网安装座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固定孔,所述螺栓固定孔与安装座卡槽内部相连通,所述安装座卡槽内部插设有防护网,且防护网的内侧固定有若干个防护网加固条,该电机防护装置拆卸和安装比较方便,同时重量比较轻,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搬运,提高后期的维护效率,降低工作的强度。
[0004]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电机防护机构结构不完善,缺乏可以控制空气流通的结构,导致电机经常容易在阴雨天受潮,从而使内部电器元件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且现有的电机防护机构结构简单,缺乏保护电机转轴的结构,电机转轴为电机本体最薄弱的地方,电机转动发生抖动时,转轴经常出现碰撞现象,当撞击力过大时电机的转轴容易断裂,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工作。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以解决现有电机防护机构结构不完善,缺乏可以控制空气流通的结构,导致电机经常容易在阴雨天受潮,从而使内部电器元件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且现有的电机防护机构结构简单,缺乏保护电机转轴的结构,电机转轴为电机本体最薄弱的地方,电机转动发生抖动时,转轴经常出现碰撞现象,当撞击力过大时电机的转轴容易断裂,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0007]本技术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包括主体,调节机构,壳体和缓冲机构;所述主体为长方体中空结构,且主体为不锈钢材质,并且主体内部的下方设有矩形凹槽;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安装舱室内,且调节机构的调节件插接在安装舱室的右侧,并且调节机构的转轴转动
安装在安装舱室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调节机构的旋转件贯穿安装舱室的下方转动安装在主体内,且调节机构的调节件上的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安装舱室内部的上方;所述壳体共设有两组,且上方壳体固定安装在主体内部上方,并且下端的壳体插接在主体内部下方的矩形凹槽内;所述壳体贯穿主体的前侧,且壳体前端的L形板状结构处在主体的外侧,并且壳体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缓冲机构插接在电机的前端,且缓冲机构两侧与顶板相邻,并且缓冲机构的固定块通过螺母拧接在电机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安装舱室、滑动杆和活动板,所述主体上方设有安装舱室,且主体的两侧共设有八组矩形槽,并且主体的两侧共设有四组活动板;所述安装舱室内部为矩形结构;所述滑动杆上滑动安装有滑块,且滑动杆外侧套接有支撑弹簧,并且滑动杆上的滑块通过连接轴安装有连接杆;所述活动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活动板通过连接轴活动安装在主体两边,并且活动板中间位置通过连接轴活动安装有连接杆。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件、转轴、旋转件和顶板,所述调节机构右侧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左端设有斜齿轮,且调节件右侧设有摇把,并且调节件左侧通过斜齿轮与转轴齿轮啮合;所述转轴上端设有斜齿轮,且转轴下端设有齿轮,并且转轴通过链条与旋转件相连;所述旋转件共设有两组,且旋转件上设有双向螺纹,并且旋转件上设有滑块;所述顶板为方形板状结构,且顶板上下两侧通过连接轴安装有伸缩轴,并且顶板上下两侧的伸缩轴分别活动连结在旋转件上下端的滑块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有插槽、移动件和旋杆,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壳体前端为L形板状结构,并且壳体前端L形板上对称开设有两组螺纹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两组插槽;所述插槽为矩形槽,且插槽内部两侧设有三角形凸起,并且插槽上方开设有两组贯穿壳体的通孔;所述移动件为长方体中空结构,且移动件内设有三组圆柱形孔,并且移动件内三组圆柱形孔通过底槽相连通;所述移动件外部两侧设有三角形导向槽,且移动件内部安装有旋杆;所述旋杆外侧设有螺纹,且旋杆插接在壳体前侧的L形板内,并且旋杆通过后侧的圆柱形凸块转动安装在移动件的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插块、固定块和伸缩杆,所述缓冲机构前端设有插块;所述插块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且插块前端安装有两组圆柱形固定板,并且插块后侧插接在固定块内;所述固定块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且固定块中间位置设有一组圆柱形固定板,并且固定块后侧拧接有四组螺母;所述伸缩杆固定安装在插块和固定块的固定板中间,且伸缩杆共设有六组,并且伸缩杆外侧设有支撑弹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设置有壳体,在主体内部插接一组壳体,在壳体的上端开设通孔,将壳体前端的L形板内开设两组螺纹孔,将移动件插接在壳体内部,在移动件前侧转动安装旋杆,并将旋杆通过螺纹安装壳体前端的L形板上,在移动件内开设三组圆形孔,并通过底槽实现连通,在使用时,旋转旋杆带动移动件进行移动,当移动件的前端触碰到L形板时,移动件停止移动,此时移动件内后端的两组圆形孔正好与壳体上端的通孔重合,移动件前端的圆形孔处在主体的外侧,这样就可随意控制主体内部气体的流入和流出,提高了装置内气体流通的可控性;
[0015]2、本技术设置有缓冲机构,在电机前端套接缓冲机构,将插块前端设置两组固定板,将插块的后端插接到固定块内,在固定块后侧安装四组螺母,在固定块的中间位置
设置固定板,在插块和固定块的固定板中间安装六组带有支撑弹簧的伸缩杆,在使用时,将插块前端两组固定板固定到主体的侧壁上,将电机的转轴插入缓冲机构中,通过拧紧螺母将固定块固定到电机的前端,当电机的前侧发生碰撞时,插块和固定块之间的伸缩杆会吸收撞击力,保护了电机的转轴不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壳体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壳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缓冲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1、主体;101、安装舱室;102、滑动杆;103、活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调节机构(2),壳体(3)和缓冲机构(4);所述主体(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且主体(1)为不锈钢材质,并且主体(1)内部的下方设有矩形凹槽;所述调节机构(2)设置在安装舱室(101)内,且调节机构(2)的调节件(201)插接在安装舱室(101)的右侧,并且调节机构(2)的转轴(202)转动安装在安装舱室(101)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调节机构(2)的旋转件(203)贯穿安装舱室(101)的下方转动安装在主体(1)内,且调节机构(2)的调节件(201)上的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安装舱室(101)内部的上方;所述壳体(3)共设有两组,且上方壳体(3)固定安装在主体(1)内部上方,并且下端的壳体(3)插接在主体(1)内部下方的矩形凹槽内;所述壳体(3)贯穿主体(1)的前侧,且壳体(3)前端的L形板状结构处在主体(1)的外侧,并且壳体(3)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缓冲机构(4)插接在电机的前端,且缓冲机构(4)两侧与顶板(204)相邻,并且缓冲机构(4)的固定块(402)通过螺母拧接在电机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有安装舱室(101)、滑动杆(102)和活动板(103),所述主体(1)上方设有安装舱室(101),且主体(1)的两侧共设有八组矩形槽,并且主体(1)的两侧共设有四组活动板(103);所述安装舱室(101)内部为矩形结构;所述滑动杆(102)上滑动安装有滑块,且滑动杆(102)外侧套接有支撑弹簧,并且滑动杆(102)上的滑块通过连接轴安装有连接杆;所述活动板(10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活动板(103)通过连接轴活动安装在主体(1)两边,并且活动板(103)5中间位置通过连接轴活动安装有连接杆。3.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电机用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有调节件(201)、转轴(202)、旋转件(203)和顶板(204),所述调节机构(2)右侧设有调节件(201);所述调节件(201)的左端设有斜齿轮,且调节件(201)右侧设有摇把,并且调节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亮姜文川丁启泉
申请(专利权)人:刘启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