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016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结构包括由内筒、外筒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构成的热风筒体;其中,内筒由导磁材料制成,其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之间具有绝缘层,内筒的内部具有同轴向布置的导风筒,导风筒的迎风端为突出的尖部,导风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空气过热的环向腔隙。该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热交换效率高、对温室大棚循环风过热快、温度调节显著的特点。温度调节显著的特点。温度调节显著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热交换
,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温室大棚生产运行中,冬季加热是保证温室大棚高效高质运行的首要条件。温室大棚的加热设备有多种类型,较多采用的是燃煤锅炉,以2吨和4吨的链条型热水锅炉为主;其次为热风炉;另外还有燃油燃气锅炉、燃油燃气热风炉以及电加热设备等。
[0003]燃煤锅炉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逐年加强,尤其是北方地区,这种燃煤锅炉大多已被天然气取代,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同时,利用电加热的热风系统应用范围也得到不断推广。目前电加热设备多为电阻丝或碘钨灯,直接过热空气,集中排布,外露且接触点多,属于明火,在通风过程中容易造成火灾,升温慢且控制不够智能;常见的管状加热装置一般是在钢管内放置电阻丝做加热体,并填充适量石英砂做传导介质,由于石英砂为松散排列出现很多空气隙,将同时做为传导热量介质,最后才能由发热的金属管外壳传递给空气。热效率不足60%,热管表面温度通常为450℃~550℃。在种植蔬菜或瓜果的温室大棚中使用上述电加热不经济、不合理;其次是,还存在着可靠性差问题,常有电阻丝断路或接地短路, 使外壳带电人身安全受危害。
[0004]因此,出现了电磁加热新技术,比如专利号为CN207849740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翅片通风电磁热风炉,其加热筒内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 干个径向翅片板,径向翅片板长度等于加热筒的长度,径向翅片板两端均固设有圆盘状挡风板,挡风板与径向翅片板配合使加热筒进口和出口处形成多个扇环形风口,扇环形风口内均设置有与加热筒内壁相固连的扰流块。该电磁热风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效率,增强了适用性,但是,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使用经济效益差;其次是,空气流通由层流转换为湍流,减缓了过热空气的流速,降低了加热工作效率,设备有效过热周期延长,电能消耗量大,使用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电热交换效率高、对温室大棚循环风过热速度快的电磁加热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筒、外筒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构成的热风筒体;其中,所述内筒由导磁材料制成,其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之间具有绝缘层,所述内筒的内部具有同轴向布置的导风筒,所述导风筒的迎风端为突出的尖部,所述导风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空气过热的环向腔隙。
[0008]构成上述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0009]——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与PLC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热风筒体内的温度传感器;
[0010]——所述热风筒体一端设置引风道,其另一端为排风口,所述导风筒通过若干支
撑架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导风筒的尖部为锥面或球面;
[0011]——所述热风筒体的引风道通过法兰盘连接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通过变频器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热风筒体的排风口通过法兰盘连接送风管道;
[0012]——所述内筒的内壁表面和/或所述导风筒的外表面设置螺旋齿片;
[0013]——所述外筒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之间设置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陶瓷纤维制成,厚度为10mm;
[0014]——所述内筒由钢板制成,厚度为10mm;所述绝缘层厚度为2mm;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为铜芯绝缘电线;所述外筒由不锈钢板制成,厚度为1mm;所述导风筒由碳钢制成,厚度为2mm。
[0015]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该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热风筒体由内筒、外筒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构成,热风筒体一端设置引风道,其另一端为排风口,内筒的内部通过若干支撑架连接导风筒,电磁感应加热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制造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空气流动通畅过热充分,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效率高;其二,由于导风筒的迎风端为突出的尖部,导风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空气过热的环向腔隙,导风筒的尖部为锥面或球面,在引流的基础上起到挡风扰流的作用,流动状态从层流变为湍流,湍流状态下的气体换热效率大大高于层流状态下的换热效率;其三,由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与PLC控制器电气连接,PLC控制器包括设置在热风筒体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控制轴流风机的变频器连接,便于实时掌握空气加热数据,并能快速对风速、风量以及电磁加热功率进行调节,提高了装置的智能化程度,温室大棚加热增温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参见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包括由内筒1、外筒2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构成的热风筒体;其中,内筒1由导磁材料制成,其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之间具有绝缘层4,内筒1的内部具有同轴向布置的导风筒5,导风筒5的迎风端为突出的尖部51,导风筒5与内筒1之间形成空气过热的环向腔隙10。
[0019]其工作原理为: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通电后,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导磁材料制成的内筒1产生涡流,致使热风筒体的内壁形成发热面,由热风筒体一端进入的冷风经过后,迅速升温,起到加热增温效果,同时,在内筒1的内部具有同轴向布置的导风筒5,导风筒5的迎风端为突出的尖部51,导风筒5与内筒1之间形成空气过热的环向腔隙10,即可以将内筒1设置较大的直径,拓展过热空气的流量,同轴向设置的导风筒5确保冷空气与内筒1发热面充分接触,提高热转换效率,防止加热不均匀现象。
[0020]在构成上述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中,
[0021]——可选的,上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与PLC控制器6电气连接,PLC控制器6包括设置在热风筒体内的温度传感器61,进一步提高了该加热装置的智能化控制效果,温度传感器61最好设置在热风筒体的出风口处,可以实时监控加热效果,对进风量、风速以及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的功率进行及时调节,精确控制加热温度,确保温室大棚加热增温效果;
[0022]——上述热风筒体一端设置引风道101,其另一端为排风口102,导风筒5通过若干支撑架50与内筒1连接,导风筒5的尖部51为锥面或球面;即前锥面加后柱状结构的导风筒5,其锥尖轴向面对冷风气流,减少了冷风流过时的风阻,冷风通过导流筒尖部51,进入导流筒和内筒1之间的环向腔隙10,提高了加热空间的气体密度,可迅速高效的吸收内筒1内壁散发的热量;当导风筒5的尖部51为球面形状时,还具有挡风扰流作用,气体流动状态从层流变为湍流,湍流状态下的气体换热效率大大高于层流状态下的换热效率。
[0023]——可选的,上述热风筒体的引风道101通过法兰盘连接轴流风机7,轴流风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筒、外筒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构成的热风筒体;其中,所述内筒由导磁材料制成,其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之间具有绝缘层,所述内筒的内部具有同轴向布置的导风筒,所述导风筒的迎风端为突出的尖部,所述导风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空气过热的环向腔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与PLC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热风筒体内的温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筒体一端设置引风道,其另一端为排风口,所述导风筒通过若干支撑架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导风筒的尖部为锥面或球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晓雨张腾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创业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