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智能处理的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997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智能处理的投料装置,包括过滤机构、夹持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过滤机构的侧面,所述支撑机构位于夹持机构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两个限位杆分别插入两侧的通孔中,污水桶与辊筒抵靠,滑轨带动污水桶的顶端稳定转动,限位杆限制圆轮的位置,污水桶的污水排至过滤网一并过滤出颗粒,颗粒滚落至过滤网二,再将大颗粒残渣遗留在渗透网,渗透网对大颗粒再次渗透过滤,将可处理的污水通过底板流向过滤网二,从而让污水桶中的污水稳定完全排出并及时过滤,提高投料过程效率的同时减少投料装置外环镜的污染和人力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智能处理的投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智能处理的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0003]生活污水的来源复杂,收集点比较分散,通常垃圾渗滤液收集到垃圾车的污水桶中,集中到处理站进行后续处理,不过污水桶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在投料至处理装置的过程,如果采用人力配合小型器械效率低,而且长时间直接接触污水桶,工人的身体健康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智能处理的投料装置,通过将两个限位杆分别插入两侧的通孔中,污水桶与辊筒抵靠,滑轨带动污水桶的顶端稳定转动,限位杆限制圆轮的位置,并防止其向滑轨的顶端滑动,污水桶的污水排至过滤网一并过滤出颗粒,颗粒滚落至过滤网二,再将大颗粒残渣遗留在渗透网,渗透网对大颗粒再次渗透过滤,将可处理的污水通过底板流向过滤网二,从而让污水桶中的污水稳定完全排出并及时过滤,提高投料过程效率的同时减少投料装置外环镜的污染和人力成本。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用于污水智能处理的投料装置,包括过滤机构、夹持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过滤机构的侧面,所述支撑机构位于夹持机构的下方,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挡板一,且两个挡板一相背离一侧的一端均固连有支撑柱一,两个所述挡板一的底端之间固连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的顶端固连有过滤网一,且连接板一的底端固连有过滤网二,且过滤网一的两端与过滤网二的两端均与相邻的一个挡板一的一侧壁固连,两个所述挡板一背离过滤网一的一侧均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固定端与相邻支撑柱一的侧壁固连,且支撑柱一侧壁对应液压缸底部位置固连有连接板二一端,所述连接板二的另一端与液压缸活动端的底部滑动连接,两个液压缸用于推动夹持机构水平移动,连接板二支撑液压缸底座和活动端的底部,减小夹持机构振动对液压缸的冲击和磨损,两个挡板一可以避免污水对液压缸的污损;
[0007]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柱二,两个所述支撑柱二的顶端之间固连有连接杆一,且连接杆一中间段的底面与两个挡板一的顶端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二的一侧壁均与对应位置液压缸的活动端固连,且两个支撑柱二的顶端均固连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一端的顶面均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支撑柱二的底端均固连有连接板三,所述连接板三沿长度侧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
[000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U型架,所述U型架顶面的背离侧之间固连有U型支撑架,所述U
型支撑架的水平中间段固连有辊筒的中间位置,所述U型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方框,所述方框顶面的背离侧均固连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轮轨,且两个相邻的轮轨与对称位置处的多个滚轮均滚动连接,所述方框的内壁活动嵌入有支撑板,且方框的外壁与U型架内壁的顶部之间固连有渗透网,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有污水桶,轮轨和滚轮的滚动连接和连接杆一与挡板一的滑动连接,使得夹持机构在支撑机构上方水平移动更加稳定。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辊筒的弧形壁与污水桶外壁的一侧滚动连接,所述污水桶顶面的背离侧均固连有圆轮,且圆轮与相邻滑轨的靠近侧滚动连接,辊筒与污水桶一侧抵靠,滑轨带动污水桶的顶端向过滤网一转动,过滤网一和过滤网二过滤出的大颗粒残渣遗留在渗透网再次过滤,从而让污水桶中的污水稳定完全排出并及时过滤。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过滤网一的网孔直径小于过滤网二的网孔直径,污水桶中的污水利用过滤网一和过滤网二分级过滤,将污水中的溶剂部分和小颗粒送入连接板一下的污水槽,进行后续的处理。
[0011]进一步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滑动嵌入有限位杆,限位杆位于圆轮的两侧,滑轨带动污水桶翻转时,限位杆限制圆轮的位置并防止其向滑轨的顶端滑动。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板一的底面与渗透网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渗透网过滤残渣后的污水从方框的外壁流向连接板一一侧,避免已过滤污水的回流。
[0013]进一步在于:所述U型架内壁的底部之间固连有底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与底板的顶面之间固连有多个弹簧,所述过滤网二的底端与底板的顶面固连,污水桶绕顶端的两个圆轮转动时,其底端与支撑板产生摩擦,且污水桶的污水排出时,总重量下降,污水桶在滑轨一端的位置发生改变,多个做过防锈处理的弹簧可以减小支撑板和污水桶的硬摩擦,且通过压缩并回复后接触污水桶的底端,帮助污水桶回归原来的位置,便于污水桶的回收。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通过控制两个液压缸推动两个支撑柱二移动,滚轮在轮轨中滚动,连接杆一的中间段与挡板一滑动,保持夹持机构的水平稳定移动,两个圆轮与相邻的滑轨滚动连接时,两个限位杆分别插入两侧的通孔中,污水桶一侧与辊筒抵靠,滑轨带动污水桶的顶端向过滤网一稳定转动,限位杆限制圆轮的位置,并防止其向滑轨的顶端滑动,污水桶的污水排至过滤网一并过滤出颗粒,颗粒滚落至过滤网二,再将大颗粒残渣遗留在渗透网,渗透网对大颗粒再次渗透过滤,将可处理的污水通过底板流向过滤网二,从而让污水桶中的污水稳定完全排出并及时过滤,提高投料过程效率,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减少直接接触,有利于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U型架底部示意图。
[0022]图中:100、过滤机构;110、挡板一;111、支撑柱一;120、连接板一;121、过滤网一;
122、过滤网二;130、液压缸;131、连接板二;200、夹持机构;210、支撑柱二;211、连接杆一;220、滑轨;221、通孔;222、限位杆;230、连接板三;231、滚轮;300、支撑机构;310、U型架;320、U型支撑架;321、辊筒;330、方框;331、轮轨;340、支撑板;341、弹簧;350、渗透网;360、污水桶;361、圆轮;37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用于污水智能处理的投料装置,包括过滤机构100、夹持机构200和支撑机构300,夹持机构200设置在过滤机构100的侧面,支撑机构300位于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智能处理的投料装置,包括过滤机构(100)、夹持机构(200)和支撑机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0)设置在过滤机构(100)的侧面,所述支撑机构(300)位于夹持机构(200)的下方,所述过滤机构(10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挡板一(110),且两个挡板一(110)相背离一侧的一端均固连有支撑柱一(111),两个所述挡板一(110)的底端之间固连有连接板一(120),所述连接板一(120)的顶端固连有过滤网一(121),且连接板一(120)的底端固连有过滤网二(122),且过滤网一(121)的两端与过滤网二(122)的两端均与相邻的一个挡板一(110)的一侧壁固连,两个所述挡板一(110)背离过滤网一(121)的一侧均设置有液压缸(130),且液压缸(130)的固定端与相邻支撑柱一(111)的侧壁固连,且支撑柱一(111)侧壁对应液压缸(130)底部位置固连有连接板二(131)一端,所述连接板二(131)的另一端与液压缸(130)活动端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20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柱二(210),两个所述支撑柱二(210)的顶端之间固连有连接杆一(211),且连接杆一(211)中间段的底面与两个挡板一(110)的顶端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二(210)的一侧壁均与对应位置液压缸(130)的活动端固连,且两个支撑柱二(210)的顶端均固连有滑轨(220),两个所述滑轨(220)一端的顶面均开设有两个通孔(221),两个所述支撑柱二(210)的底端均固连有连接板三(230),所述连接板三(230)沿长度侧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231);所述支撑机构(300)包括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庞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