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980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石坝堵漏装置,该装置包括:膜袋,膜袋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能够通过充气而变形至与渗漏通道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外层不可膨胀;充气管,充气管的第一端与内层的内部相连通,充气管的第二端与气泵结构相连通;充气管连接有压力表;注浆管,注浆管的第一端与内层的内部相连通,注浆管的第二端与灌浆结构相连通。膜袋为内外双层结构,内层可变形,其能够通过充气使其变形至与渗漏通道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与渗流通道贴合,从而有效地封堵渗流通道,能够节约人工、节约材料、缩短工期,快速有效的解决土石坝中存在的渗漏问题,确保土石坝应用的安全性。此外该装置结构简单,具体操作方便,使相对于传统方式,达到的效果更好。果更好。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石坝堵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石坝堵漏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石坝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石坝目前普遍存在渗漏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对土石坝的使用性能有着不利影响,而且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决堤的现象,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针对土石坝渗漏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土石坝中存在的渗漏问题,确保土石坝应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土石坝堵漏装置,旨在解决土石坝渗漏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土石坝堵漏装置,该装置包括:膜袋,膜袋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能够通过充气而变形至与渗漏通道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外层不可膨胀;充气管,充气管的第一端与内层的内部相连通,充气管的第二端与气泵结构相连通;充气管连接有压力表;注浆管,注浆管的第一端与内层的内部相连通,注浆管的第二端与灌浆结构相连通。
[0005]进一步地,上述土石坝堵漏装置中,靠近充气管的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充气阀门。
[0006]进一步地,上述土石坝堵漏装置中,靠近注浆管的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注浆阀门。
[0007]进一步地,上述土石坝堵漏装置中,注浆管的侧面与分流管相连通,并且,注浆管与分流管的连通位置靠近第一注浆阀门。
[0008]进一步地,上述土石坝堵漏装置中,注浆管还设置有第二注浆阀门,第一注浆阀门和第二注浆阀门在注浆管内的浆液灌注流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并且,注浆管与分流管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注浆阀门和第二注浆阀门之间。
>[0009]进一步地,上述土石坝堵漏装置中,分流管设置有分流阀门,分流阀门靠近注浆管与分流管的连通位置。
[0010]本技术中,膜袋为内外双层结构,内层可变形,其能够通过充气使其变形至与渗漏通道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与渗流通道贴合,从而有效地封堵渗流通道,能够节约人工、节约材料、缩短工期,快速有效的解决土石坝中存在的渗漏问题,确保土石坝应用的安全性。此外该装置结构简单,具体操作方便,使相对于传统方式,达到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石坝堵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石坝堵漏装置中,注浆管与分流管的连接示意
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石坝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石坝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7]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土石坝堵漏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膜袋10、充气管20和注浆管30,其中,膜袋10属于轻质高强材料,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11和外层12,内层11可以变形,通过向其内部充气可以使其变形至与渗流通道50的形状和大小趋于一致,外层12不可膨胀,但膜袋10整体能够任意卷曲折叠,外层12对内层1起到保护作用,外层12在其内部容量达到自身额定容纳量时不再发生拉伸、膨胀。充气管20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内层11的内部相连通,充气管20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气泵结构70相连通,同时,充气管20上还连接有压力表(图中未示出),用于监测内层11的充气压力。注浆管30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内层11的内部相连通,注浆管30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灌浆结构80相连通。
[0018]靠近充气管20的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充气阀门21,以实现气泵结构70对内层11充气的控制。靠近注浆管30的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注浆阀门31,以实现灌浆结构80对内层11灌浆的控制。
[0019]参见图2,注浆管30的侧面与分流管40相连通,并且,注浆管30与分流管40的连通位置靠近第一注浆阀门31。注浆管30还设置有第二注浆阀门32,第一注浆阀门31和第二注浆阀门32在注浆管30内的浆液灌注流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并且,注浆管30与分流管40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注浆阀门31和第二注浆阀门32之间。分流管40伸入至外层12和渗漏通道50之间,其上设置有分流阀门41,且分流阀门41靠近注浆管30与分流管40的连通位置。当向内层11注浆完成后,即打开分流阀门41,关闭第二注浆阀门32,由分流管40对钻孔孔道60进行注浆,分流管40的作用就是对钻孔孔道60以及膜袋10的外层12与渗漏通道50之间的间隙进行注浆。
[0020]结合图3和图4,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土石坝堵漏装置对土石坝堵漏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一:采用物探技术定位渗漏通道50,利用高密度电法或无线电波透视法、电磁法等物探手段,确定土石坝90的渗漏通道50的具体位置。
[0022]步骤二:钻孔,根据渗漏通道50的具体位置,采用电钻或水钻的方法,在相应的坝顶位置进行钻孔,使得该渗漏通道50与外界相通。钻孔孔道60直径不宜过大,能够保证容纳一根充气管20(排气管)和一根注浆管30即可。
[0023]步骤三:放置膜袋10,将膜袋10由外界经钻孔孔道60放置到渗漏通道50中。
[0024]步骤四:进行充气,待膜袋10完全放置于渗漏通道50中后,利用充气管20对该膜袋10的内层11进行充气,当其压力值达到界限值,保证膜袋10内层11不再发生变形且膜袋10整体与渗漏通道50形状、大小等均趋于一致,即可停止充气。
[0025]步骤五:进行注浆、排气,停止充气后,关闭充气阀门21,控制好气压,打开第一注浆阀门31和第二注浆阀门32,分流阀门41为关闭状态,通过注浆管30向膜袋10的内层11灌注防渗堵漏效果良好的超细粉灌浆材料,同时打开充气阀门21,充气管20此时作为排气管使用,逐渐排出内层11气体,内层11注浆完毕后,关闭第二注浆阀门32,打开分流阀门41,最终使得该灌浆材料充满钻孔孔道60和外层12与渗漏通道50之间的间隙。
[0026]步骤六:封闭、检查,完全封闭后,进行检查并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即实现土石坝90堵漏的目的。
[0027]综上,本实施例中,膜袋10为内外双层结构,内层11可变形,其能够通过充气使其变形至与渗漏通道50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与渗流通道贴合,从而有效地封堵渗流通道,能够节约人工、节约材料、缩短工期,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石坝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袋,所述膜袋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能够通过充气而变形至与渗漏通道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所述外层不可膨胀;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层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充气管的第二端与气泵结构相连通;所述充气管连接有压力表;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层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浆管的第二端与灌浆结构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坝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充气管的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充气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坝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注浆管的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注浆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日升王宜港李斌王伟周波郭旭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