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板管-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973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斜板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相关
,具体涉及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沉淀理论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沉淀池,也统称为浅池沉淀池。在沉淀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板(或斜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板(管)向下滑到池底,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泥渣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最后集中排出,而上升的污水与泥渣分离,水质得以净化。
[0003]电气浮是一种在电极上加一定的直流电压,在水中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除油杀菌的作用,在水的电解及有机物的电解氧化过程中,阳极、阴极表面上会产生如H2、O2的气体呈微小气泡析出,在其上升过程中,可粘附水中杂质微粒及油滴浮到水面,从而去除悬浮物和油类。
[0004]砂滤池是将污水通过位于顶部的布水器进入系统内部,水流自上而下流经砂滤床,污水中的污染物杂质被滤床截留后,水质得以净化的一种处理方式。
[0005]这三种污水处理单元在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较为常见,但多为分离处理,运行分散,且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将三者有机结合,在斜管、斜板上方增设电气浮,在其后侧增设砂滤池,通过合理设置分块进水以及设置砂滤池滤料多级过滤,优化反冲洗方式和强度,开发出适用于新建工程的浅池沉淀

电气浮

石英砂过滤的一体化新池型,以达到省去电气浮刮渣处理,保障沉淀过滤效率又免建砂滤或膜车间的目标,从而明显节省投资、减少工程用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分离的污水处理单元运行分散且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和进水管,所述池体的一端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池体的下端内部固定有排污泥管,所述排污泥管的一端穿过池体并设置在池体的外侧,所述池体的下端内部固定有曝气支管,所述池体的一端设置有曝气总管,所述曝气支管的一端穿过池体与曝气总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曝气总管的另一端固定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固定在池体的上端,所述曝气总管上固定有手动蝶阀,所述曝气总管上固定有电动蝶阀,所述曝气总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池体的内部固定有斜板区,所述斜板区设置在曝气支管的上端,所述斜板区的上端固定有角铁支架,所述角铁支架的上端固定有斜管区,所述池体的上端内壁上固定有水泥隔墙,所述水泥隔墙将池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气浮室,所述气浮室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电极,所述气浮室的上端都有卡槽,所述电极的一端和卡槽固定连接,所述卡槽的下端设置有搅
拌器,所述搅拌器设置在电极的一侧;
[0008]所述气浮室的一端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内部固定有溢流支管,所述溢流支管的另一端固定有溢流总管,所述溢流总管的上端开设有布水孔,所述池体的内部固定有滤床,所述滤床设置在溢流总管的下侧,所述滤床的内部固定有冲砂曝气管,所述滤床的下端固定有水泥隔板,所述滤床的一端固定有冲洗水布水装置,所述冲洗水布水装置的一端固定有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穿过池体并设置在池体的外侧,所述反冲洗管的一端固定有反冲洗阀门,所述池体的一端内壁上固定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固定在水泥隔板的下端,所述集水器的另一端固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池体并设置在池体的外侧,所述出水管上固定有出水阀门,所述池体的下端固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固定有排污阀门。
[0009]优选的,所述滤床按照密度分为三组,三组所述滤床滤料粒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每组所述滤床的底部均固定有水泥隔板。
[0010]优选的,所述水泥隔板上端等距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水泥隔板上固定有强力尼龙隔网。
[0011]优选的,所述卡槽为可调节装置,所述卡槽能够根据原水水质和所需达到的储水标准对电极间距进行调整。
[0012]优选的,所述溢流总管的上端等距开设有若干布水孔,所述溢流总管采用条缝筛围制而成。
[0013]优选的,所述斜板区的内部固定有斜板,所述斜管区的内部固定有斜管,所述斜管、斜板均采用聚乙烯材料,所述斜管采用六角蜂窝形状,所述斜管与斜板角度以六十度角度摆放,且呈相反方向。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一、针对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较为常见的几种污水处理单元,将其合理组合并优化相关参数及设施,以达到提高其净化污水的效率,其具体为:污水自下而上经由斜板沉淀池沉淀较大粒径的泥渣,其余泥渣进入斜管沉淀池沉淀,粒径较小的如悬浮颗粒则由阴阳电极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气泡带至水体表面,最后经由砂滤池过滤使水质达到澄清,且在电解水时可同步杀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现有的自由沉淀池沉淀时间久,沉淀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了简单的单元组合,通过添加斜板沉淀池、电气浮、砂滤池,使污水中的颗粒流经多级处理单元,提高沉淀效果,最后通过将污水从砂滤池过滤,提高了沉淀的效率和效果。
[0016]二、本技术将斜板与斜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首先利用斜板沉淀过滤粒径大的泥渣,且斜板与斜管之间形成折流,这就加大了泥渣随废水向上流的难度。废水在斜管部分进一步去除中等大小粒径的泥渣,经由这两部分后,达到电气浮的多为小颗粒或悬浮颗粒。在电解水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会带走这些悬浮颗粒,使其集中于水体表面。电气浮中上部分开有溢流口,废水经由砂滤池中的滤料将这些悬浮颗粒进行截留,从而无需在电气浮顶部设置刮渣装置,节省了部分投资。且电气浮单元底部设置有搅拌器,通过搅动水体使其产生的气泡更加充分的与污水接触,有利于废水的降解处理。砂石滤料采用多级粒径,这就保证了小粒径杂质也能去除,且在滤料周围设置了布水装置,连通反冲洗水管,每一级下
端均设有曝气管,在水、气共同作用下砂石充分得以洗刷再生,免去更换滤料带来的费用。滤床下端的集水器采用波浪形外壁,避免掉落的滤料对集水器造成堵塞,且集水器开有许多小孔,可有效防止滤料随清水外排,污染出水。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斜板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斜板管

电气浮及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1)和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一端安装有进水管(2),所述池体(1)的下端内部固定有排污泥管(10),所述排污泥管(10)的一端穿过池体(1)并设置在池体(1)的外侧,所述池体(1)的下端内部固定有曝气支管(9),所述池体(1)的一端设置有曝气总管(8),所述曝气支管(9)的一端穿过池体(1)与曝气总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曝气总管(8)的另一端固定有鼓风机(12),所述鼓风机(12)固定在池体(1)的上端,所述曝气总管(8)上固定有手动蝶阀(15),所述曝气总管(8)上固定有电动蝶阀(14),所述曝气总管(8)上设置有止回阀(13),所述池体(1)的内部固定有斜板区(3),所述斜板区(3)设置在曝气支管(9)的上端,所述斜板区(3)的上端固定有角铁支架(7),所述角铁支架(7)的上端固定有斜管区(4),所述池体(1)的上端内壁上固定有水泥隔墙(16),所述水泥隔墙(16)将池体(1)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气浮室,所述气浮室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电极(5),所述气浮室的上端都有卡槽(11),所述电极(5)的一端和卡槽(11)固定连接,所述卡槽(11)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器(6),所述搅拌器(6)设置在电极(5)的一侧;所述气浮室的一端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内部固定有溢流支管(17),所述溢流支管(17)的另一端固定有溢流总管(18),所述溢流总管(18)的上端开设有布水孔(19),所述池体(1)的内部固定有滤床(22),所述滤床(22)设置在溢流总管(18)的下侧,所述滤床(22)的内部固定有冲砂曝气管(21),所述滤床(22)的下端固定有水泥隔板(23),所述滤床(22)的一端固定有冲洗水布水装置(30),所述冲洗水布水装置(30)的一端固定有反冲洗管(20),所述反冲洗管(20)穿过池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淑君马荣王铁运刘云根王妍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