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964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并在高效沉淀池的进水混凝区和进水絮凝区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总磷及悬浮物,通过在高效沉淀池中就地处理,从而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负荷,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对回流水的处理,避免了回流水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进水的稀释,同时达到对反洗废水处理的目的。废水处理的目的。废水处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节能减排逐渐重视,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由(GB18918

2002)一级B提升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因而,许多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应运而生,常用的处理工艺为反硝化深床滤池,其主要作用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通过投加碳源,进一步去除高效沉淀池来水中的总氮(TN)和悬浮固体(SS)及总磷(TP)等污染物,但是其在运行时,容易出现滤砖、滤料层堵塞情况,尤其长时间运行时出水浊度增加,水头损失增大,出水通量能力下降,需定期进行反冲洗;而反冲洗后的废水流入废水池,通过废水泵导流提升后输送至厂区预处理单元的粗格栅前,重新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从而增加了进水负荷;尤其是回流废水在恰逢来水高峰回流时,易给进水泵房的高峰液位起到不良的叠加效应,易导致厂内污水管道的冒溢现象;除此之外回流水COD值偏低,对进水稀释后,使得生物段营养源浓度偏低,不利于生化反应的进程。
[0003]因此,对于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的科学合理处理很有必要,亟待研究一种处理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的装置及处理工艺,能够减轻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运行周期负荷,减少污水处理厂对回流水的处理,避免回流水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进水的稀释,同时达到对反洗废水处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流程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并通过高效沉淀池就地处理,从而减轻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运行周期负荷,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对回流水的处理,避免了回流水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进水的稀释,同时达到对反洗废水处理的目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滤池废水池、中间提升泵房以及高效沉淀池;
[0007]所述滤池废水池设于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粗格栅井前段,通过第一碳钢管路与所述进水粗格栅井连接;所述滤池废水池中设有废水潜水泵;
[0008]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设于所述滤池废水池与进水粗格栅之间,通过第二碳钢管路与所述第一碳钢管路连接;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设有提升泵;
[0009]所述高效沉淀池通过第三碳钢管路与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连接;所述高效沉淀池的进水端依次设有进水混凝区和进水絮凝区,所述高效沉淀池的上部设有出水端,所述高效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沉淀出口;所述进水混凝区设有第一加药系统,所述进水絮凝区设有第
二加药系统。
[0010]优选地,所述中间提升泵房靠近所述滤池废水池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碳钢管路和所述第二碳钢管路上均设有阀门;
[0012]所述第一碳钢管路上的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水粗格栅井的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二碳钢管路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碳钢管路的长度为20
±
1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转移至高效沉淀池中进行除磷和悬浮物沉淀,在高效沉淀池中就地处理,从而减轻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运行周期负荷,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对回流水的处理,避免了回流水污水处理对进水的稀释,同时达到对反洗废水处理的目的;
[0016]2、本技术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在原有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在反硝化深床滤池至进水粗格栅井前段的碳钢管路上增设管道及阀门,将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并提升至高效沉淀池中进行就地处理,减少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回流水处理,使得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在水质上减少了低营养源水的影响,增强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的稳定生长及活性等效果,节约了废水循环处理的能源消耗;
[0017]3、与现有技术中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回流处理相比,采用本技术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反应池每天能减少15761~19613t回流水量的处理,减少了低营养源水的回流,使得生化反应池能更好地维持活性污泥的周期性生长增殖,增加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采用本技术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反洗废水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滤池废水池140、中间提升泵房120以及高效沉淀池130、以及相关管路和阀组附件等;
[0023]滤池废水池140与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出水端连接,用于收集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后排出的反洗废水;滤池废水池140设置在污水处理厂进水粗格栅井110的前段,通过第一碳钢管路151与进水粗格栅井110连接;滤池废水池140中设有废水潜水泵,用于将反洗废水送至中间提升泵房120;
[0024]中间提升泵房120设置在滤池废水池140与进水粗格栅110之间,具体位置是靠近滤池废水池140设置,通过第二碳钢管路152与第一碳钢管路151连接;中间提升泵房120设
有提升泵,便于将来自滤池废水池140中的反洗废水提升至高效沉淀池130中;
[0025]第一碳钢管路151和第二碳钢管路152均设置有阀门(手动阀门),其中第一碳钢管路151上的阀门设置在进水粗格栅井110的进水管路与第二碳钢管路152之间;通过两个阀门,将第一碳钢管路151关闭,将第二碳钢管路152打开,便于将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
[0026]高效沉淀池130通过第三碳钢管路153与中间提升泵房120连接;高效沉淀池130的进水端依次设有进水混凝区和进水絮凝区,高效沉淀池130的上部设有出水端,高效沉淀池130的底部设有沉淀出口;进水混凝区设有第一加药系统,便于添加混凝剂;进水絮凝区设有第二加药系统,便于添加阴离子助凝剂。反洗废水进入高效沉淀池130后,在进水混凝区中与混凝剂产生化学反应沉降,达到化学除磷(TP)和降低水中固体悬浮物(SS)的目的,然后在进水絮凝区中,与阴离子助凝剂产生吸附、中和以及架桥等物理作用,从而确保悬浮物颗粒能浓缩沉淀后,实现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清澈。
[0027]通过上述改造,将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120,送至高效沉淀池130中处理,减少了回流水的处理,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滤池废水池、中间提升泵房以及高效沉淀池;所述滤池废水池设于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粗格栅井前段,通过第一碳钢管路与所述进水粗格栅井连接;所述滤池废水池中设有废水潜水泵;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设于所述滤池废水池与进水粗格栅之间,通过第二碳钢管路与所述第一碳钢管路连接;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设有提升泵;所述高效沉淀池通过第三碳钢管路与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连接;所述高效沉淀池的进水端依次设有进水混凝区和进水絮凝区,所述高效沉淀池的上部设有出水端,所述高效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喜生沈怡雯吕瑞滨陈伟斌程健忠朱旭坤刘秉奇汪巧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