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38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过滤器,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过滤器与输液管连接强度差的问题。本新型过滤器包括呈圆盘状且具有内腔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将内腔分为进液腔和出液腔的过滤膜,壳体的上部设有与进液腔连通的接头一,壳体下部设有与出液腔连通的接头二,接头一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部,接头一的端部还设有呈锥形的导向头且所述螺纹部与导向头相邻设置。本过滤器通过在接头位置设置螺纹段来实现输液管通过转动拧到接头一的后端,螺纹的存在对输液管的轴向产生的限位能力要较之现有的直接套设要好的多,大大的提高了本过滤器与输液管的连接强度。滤器与输液管的连接强度。滤器与输液管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过滤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器
,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输液是由静脉滴入人体的大剂量注射液,它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典型的输液过程是输液瓶中的药液经输液管、控制夹以及药液过滤器后进入人体经脉。药液过滤器的作用是防止药液中的微粒等污染物以及空气进入人体。
[0003]其中输液管与过滤器的连接通常都是采用插拔式,直接从真空包装里抽出输液管和过滤器,将过滤器的进液端直接插入输液管内使得两者紧配合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过于简单,导致容易松动掉落,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特别当过滤器内满载药液过滤器以下的输液管加上过滤器的重量也相当可观,病人在需要上厕所或者其他运动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输液管与过滤器的脱落。所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是当下刻不容缓要处理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过滤器。它所解决的是现有过滤器与输液管连接强度差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新型过滤器,包括呈圆盘状且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将内腔分为进液腔和出液腔的过滤膜,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与进液腔连通的接头一,所述壳体下部设有与出液腔连通的接头二,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一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部,所述接头一的端部还设有呈锥形的导向头且所述螺纹部与导向头相邻设置。
[0007]本壳体上设有与进液腔连通的接头一,接头一上具有螺纹部,接头一的端部还具有导向头,导向头呈锥形这样设置能使得输液管更加容易套设在导向头上,当输液管套设在导向头上后然后通过捏住导向头处的输液管转动即可使得输液管顺着螺纹的方向继续深入到接头一的后段,本过滤器通过在接头位置设置螺纹段来实现输液管通过转动拧到接头一的后端,螺纹的存在对输液管的轴向产生的限位能力要较之现有的直接套设要好的多,大大的提高了本过滤器与输液管的连接强度。
[0008]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过滤器中,所述壳体上位于接头一的外侧设有包围接头一的凸部,所述凸部的长度与螺纹部的长度相同。
[0009]凸部的存在能有效的防止外力对拧到螺纹部处了的输液管进行破坏,安全性更加。而且凸部包围在接管一的外侧,凸部的内周面和接管一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抵挡,在输液管伸入之间能形成抵挡限位,进一步的增加了过滤器与输液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凸部的设置使得我们看不到螺纹部和输液管与螺纹部的对接处,使得输液管连接在本过滤器上更加美观。
[0010]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过滤器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过滤膜卡设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上壳体与过滤膜包围形成进液腔,下壳体与过滤膜包围形成出液腔,
所述接头一位于上壳体上端部,所述接头二位于下壳体的下端部。
[0011]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过滤器中,所述上壳体的下部具有将进液腔与接头一连通的过水口一,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具有将出液腔与接头二连通的过水口二。
[0012]进液腔的过水口一设置在上壳体下部,而出液腔的过水口二设置在下壳体的上部,过水口一的位置比过水口二的位置要低,这样设置使得由过水口一进来的药液可以自下向上慢慢将整个内腔填满,如果药液中伴随着气泡,气泡则会停留在内腔的上部,安全性较高。
[0013]在上述的一种新型过滤器中,所述上壳体上位于靠近过滤膜一侧开设有长条形的凹槽,凹槽内开设有将上壳体贯穿的小孔。
[0014]长条形的凹槽可以安装阻水膜,凹槽的开设使得安装阻水膜变得便捷,而且两个并排开设的小孔相较之现有的单个过气孔的设置其排气更加顺畅,而且能有效的防止堵塞,稳定性更佳。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的优点在于:
[0016]1、本过滤器通过在接头位置设置螺纹段来实现输液管通过转动拧到接头一的后端,螺纹的存在对输液管的轴向产生的限位能力要较之现有的直接套设要好的多,大大的提高了本过滤器与输液管的连接强度。
[0017]2、凸部的存在能有效的防止外力对拧到螺纹部处了的输液管进行破坏,安全性更加,而且凸部包围在接管一的外侧,凸部的内周面和接管一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抵挡,在输液管伸入之间能形成抵挡限位,进一步的增加了过滤器与输液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半剖视图。
[0020]图中,1、壳体;11、上壳体;111、过水口一;12、下壳体;121、过水口二;13、接头一;131、螺纹部;132、导向头;14、接头二;15、凸部;16、凹槽;17、小孔;2、内腔;21、进液腔;22、出液腔;3、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过滤器,包括呈圆盘状且具有内腔2的壳体1,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壳体1内设有将内腔2分为进液腔21和出液腔22的过滤膜3,过滤膜3卡设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上壳体11与过滤膜3包围形成进液腔21,下壳体12与过滤膜3包围形成出液腔22,上壳体11的上端部设有接头一13,下壳体12的下端部设有接头二14。上壳体11上位于靠近过滤膜3一侧开设有长条形的凹槽16,凹槽16内开设有将上壳体11贯穿的小孔17。长条形的凹槽16可以安装阻水膜,凹槽16的开设使得安装阻水膜变得便捷,而且两个并排开设的小孔17相较之现有的单个过气孔的设置其排气更加顺畅,而且能有效的防止堵塞,稳定性更佳。
[0023]接头二14的外形与接头一13的外形相同,接头一13包括外周面上具有螺纹的螺纹
部131和外形呈锥形的导向头132且二者一体成型,导向头132位于接头一13的外端部。导向头132呈锥形这样设置能使得输液管更加容易套设在导向头132上,当输液管套设在导向头132上后然后通过捏住导向头132处的输液管转动即可使得输液管顺着螺纹的方向继续深入到接头一13的后段,本过滤器通过在接头位置设置螺纹段来实现输液管通过转动拧到接头一13的后端,螺纹的存在对输液管的轴向产生的限位能力要较之现有的直接套设要好的多,大大的提高了本过滤器与输液管的连接强度。壳体1上位于接头一13的外侧设有包围接头一13的凸部15,凸部15的长度与螺纹部131的长度相同。凸部15的存在能有效的防止外力对拧到螺纹部131处了的输液管进行破坏,安全性更加。而且凸部15包围在接管一的外侧,凸部15的内周面和接管一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抵挡,在输液管伸入之间能形成抵挡限位,进一步的增加了过滤器与输液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凸部15的设置使得我们看不到螺纹部131和输液管与螺纹部131的对接处,使得输液管连接在本过滤器上更加美观。
[0024]上壳体11的下部具有将进液腔21与接头一13连通的过水口一111,下壳体12的上部具有将出液腔22与接头二14连通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过滤器,包括呈圆盘状且具有内腔(2)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将内腔(2)分为进液腔(21)和出液腔(22)的过滤膜(3),所述壳体(1)的上部设有与进液腔(21)连通的接头一(13),所述壳体(1)下部设有与出液腔(22)连通的接头二(1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一(13)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部(131),所述接头一(13)的端部还设有呈锥形的导向头(132)且所述螺纹部(131)与导向头(132)相邻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位于接头一(13)的外侧设有围绕接头一(13)设置的凸部(15),所述凸部(15)的长度与螺纹部(131)的长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以挺林彬许益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信纳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