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896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热雾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加热雾化机构,加热雾化机构底部固定有供电机构,加热雾化机构包括外壳、雾化组件、底板和导电接触,雾化组件固设在外壳内部,外壳底部内壁固定有侧壁,侧壁顶部固定有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集液管上方固定连通有喇叭口型结构的导流体用于冷却液的导流,使得冷却液能更好的回流至集液腔中,有效避免了冷却液对供电机构的干扰,且喇叭口型结构的阻流体与导流体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降低冷却液溢出的概率,并能促使冷却液的回流,使得冷却液对供电机构的干扰进一步降低,从而更好的保护了该装置整体的使用安全。体的使用安全。体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加热雾化
,具体是一种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种类不断增多,使得市场上雾化器的款式也在不断更新。雾化器通常包括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中的雾化腔通常与设置于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底部的进气口正对。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中设有储存液态物体的储液腔,储液腔中的液态物体从储液腔中渗入雾化腔后,由于受重力作用可能会通过进气口流至供电装置,从而出现短路的现象,导致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损坏。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通过在集液管上方固定连通有喇叭口型结构的导流体用于冷却液的导流,使得冷却液能更好的回流至集液腔中,有效避免了冷却液对供电机构的干扰,且喇叭口型结构的阻流体与导流体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降低冷却液溢出的概率,并能促使冷却液的回流,使得冷却液对供电机构的干扰进一步降低,从而更好的保护了该装置整体的使用安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包括加热雾化机构,所述加热雾化机构底部固定有供电机构;
[0005]所述加热雾化机构包括外壳、雾化组件、底板和导电接触,所述雾化组件固设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底部内壁固定有侧壁,所述侧壁顶部固定有盖板,所述底板位于侧壁内部且两者之间固定有过滤网,所述雾化组件上开有若干过液孔,所述雾化组件底部固设有导电引脚,所述导电引脚与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0006]所述盖板顶部固定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外壳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密封件轴心处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雾化组件和密封件之间围设形成有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通过若干过液孔与储液腔相互连通,所述盖板轴心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均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有若干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夹块、集液管和套管,所述雾化组件底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套接于若干夹块中,所述雾化组件底端与套管间隙配合,若干所述夹块和套管均位于集液管内部且与集液管均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所述集液管顶端固定连通有导流体,所述底板和集液管之间围设形成有集液腔。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顶端内壁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侧壁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化组件与第一通孔结合处、雾化组件与盖板结合处均设有密封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轴心处开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
通孔与套管相互连通,所述导电引脚底端依次穿过套管和第三通孔且与导电接触过盈卡接,所述导电引脚与导电接触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引脚与供电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套管与导电引脚结合处、第三通孔与导电引脚结合处均设有密封圈。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下表面固定有阻流体,所述阻流体位于导流体内部且与导流体均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所述导流体和阻流体均为喇叭口型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在集液管上方固定连通有喇叭口型结构的导流体用于冷却液的导流,使得冷却液能更好的回流至集液腔中,有效避免了冷却液对供电机构的干扰,且喇叭口型结构的阻流体与导流体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降低冷却液溢出的概率,并能促使冷却液的回流,使得冷却液对供电机构的干扰进一步降低,从而更好的保护了该装置整体的使用安全。
[0013]2、本技术通过呈圆形阵列分布的若干夹块用于雾化组件的卡接,使得集液腔中回流的液体能得到有效的再利用,且侧壁与底板结合处设有的过滤网使得进气更加的洁净,从而有效降低了该装置内部被污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加热雾化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0016]图3为外壳、雾化组件、密封件和储液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底板、集液管、导流体和集液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的结构俯视图。
[0019]图中:1、加热雾化机构;2、供电机构;101、外壳;102、雾化组件;103、过液孔;104、导电引脚;105、密封件;106、储液腔;107、凹槽;108、第一通孔;109、盖板;110、第二通孔;111、侧壁;112、过滤网;113、底板;114、夹块;115、集液管;116、导流体;117、阻流体;118、套管;119、第三通孔;120、集液腔;121、导电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包括加热雾化机构1,加热雾化机构1底部固定有供电机构2;
[0022]加热雾化机构1包括外壳101、雾化组件102、底板113和导电接触121,雾化组件102固设在外壳101内部,外壳101底部内壁固定有侧壁111,侧壁111顶部固定有盖板109,底板113位于侧壁111内部且两者之间固定有过滤网112,雾化组件102上开有四个过液孔103,雾化组件102底部固设有导电引脚104,导电引脚104与雾化组件102电性连接;
[0023]盖板109顶部固定有密封件105,密封件105与外壳101内壁过盈配合,密封件105轴
心处开有第一通孔108,外壳101、雾化组件102和密封件105之间围设形成有储液腔106,雾化组件102通过四个过液孔103与储液腔106相互连通,盖板109轴心处设有第二通孔110,第二通孔110与第一通孔108均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底板113上表面固定有四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夹块114、集液管115和套管118,雾化组件102底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08和第二通孔110且套接于四个夹块114中,雾化组件102底端与套管118间隙配合,四个夹块114和套管118均位于集液管115内部且与集液管115均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集液管115顶端固定连通有导流体116,底板113和集液管115之间围设形成有集液腔120。
[0024]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
[0025]雾化组件102、导电引脚104和导电接触121为现有技术的常用部件,采用的型号等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定制;
[0026]其中,第一通孔108顶端内壁开有凹槽107,凹槽107侧壁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使得储液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漏液的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雾化机构(1),所述加热雾化机构(1)底部固定有供电机构(2);所述加热雾化机构(1)包括外壳(101)、雾化组件(102)、底板(113)和导电接触(121),所述雾化组件(102)固设在外壳(101)内部,所述外壳(101)底部内壁固定有侧壁(111),所述侧壁(111)顶部固定有盖板(109),所述底板(113)位于侧壁(111)内部且两者之间固定有过滤网(112),所述雾化组件(102)上开有若干过液孔(103),所述雾化组件(102)底部固设有导电引脚(104),所述导电引脚(104)与雾化组件(102)电性连接;所述盖板(109)顶部固定有密封件(105),所述密封件(105)与外壳(101)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密封件(105)轴心处开有第一通孔(108),所述外壳(101)、雾化组件(102)和密封件(105)之间围设形成有储液腔(106),所述雾化组件(102)通过若干过液孔(103)与储液腔(106)相互连通,所述盖板(109)轴心处设有第二通孔(110),所述第二通孔(110)与第一通孔(108)均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所述底板(113)上表面固定有若干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夹块(114)、集液管(115)和套管(118),所述雾化组件(102)底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08)和第二通孔(110)且套接于若干夹块(114)中,所述雾化组件(102)底端与套管(118)间隙配合,若干所述夹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红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冀豫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