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95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包括电梯轿厢,电梯轿厢的下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电梯轿厢的上端设置有机箱,机箱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套杆,转动套杆的一端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该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通过设置伸缩杆、缓冲气压筒、转动套杆和激光测距传感器,可以达到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如果电梯轿厢存在移动,能够迅速的使电梯固定,同时突然制动,底座能够对电梯进行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人们的安全,同时在电梯门打开时,能够对电梯轿厢进行稳定的固定作用,避免电梯出现移动,同时只有当转动套杆完全脱离或者固定时,电梯门才能够打开,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电梯已与人们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通报,截至2017年底,我国电梯总量已达到562.7万台,占特种设备总量的43.4%,电梯事故56起,占特种设备事故数量23.53%。最近几年,由于电梯事故频发,除了部分人为事故,绝大部分因为电梯制动器失效和轿厢意外移动造成的,尤其是轿厢意外移动造成的挤压和剪切伤害更触目惊心,给公众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现有的电梯轿厢使用过程中,当电梯运动至指定楼层时,需要停止才可以进行上下乘客作用,在乘客的上下过程中,往往电梯由于人们的运动,会导致电梯的移动,从而对乘客的人事安全造成影响,少数的电梯也会采用电梯的平稳固定方式,往往灵敏度不高,会造成电梯的提前或者延迟移动,这种运行方式都会对乘客造成伤害,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往往现有的存在移动的突然制动结构,在突然制动中,电梯内的乘客会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电梯容易发生移动,对乘客造成一定的伤害,突然制动时会对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设置有机箱,所述机箱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套杆,所述转动套杆的一端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端设置有主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从动伞齿轮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双向液压套筒,所述底座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套筒,所述缓冲套筒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气压筒,所述缓冲气压筒的内部设置有与缓冲套筒相连接的移动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分为四组,且呈中心对称排布在底座两侧,所述伸缩杆与双向液压套筒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套杆分为两组,且呈对称排布在机箱两侧,所述转动套杆与螺纹杆螺纹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与电机存在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向液压套筒与电梯轿厢的速度传感器存在电性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向液压套筒与电梯轿厢的速度传感器存
在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通过缓冲弹簧与缓冲套筒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与缓冲气压筒活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通过设置转动套杆和将测距传感器,在电梯运动至指定的楼层需要上下乘客时,只有转动套杆与墙体进行完全固定时,电梯的门体才会打开,同时只有当门体完全关闭时,转动套杆才会脱离固定墙体,提高了电梯运动时的稳定性,保护了乘客乘坐上下时的安全性;
[0015]2、该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通过设置伸缩杆、缓冲弹簧和缓冲气压筒,电梯运行过程中,当由于外界因素出现电梯移动的情况,伸缩杆会在双向液压套筒的作用下,能够对电梯进行制动作用,同时还能够对电梯突然制动产生的作用力进行缓冲作用,对电梯内部的乘客起到了移动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设备机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设备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设备底部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电梯轿厢;2、底座;3、伸缩杆;4、机箱;5、转动套杆;6、激光测距传感器;7、电机;8、主动伞齿轮;9、从动伞齿轮;10、螺纹杆;11、双向液压套筒;12、连接杆;13、缓冲套筒;14、缓冲弹簧;15、移动板;16、缓冲气压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包括电梯轿厢1,电梯轿厢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2,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3,电梯轿厢1的上端设置有机箱4,机箱4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套杆5,转动套杆5的一端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6(SK-Z-30),机箱4的内部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下端设置有主动伞齿轮8,主动伞齿轮8的一侧设置有从动伞齿轮9,从动伞齿轮9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杆10,伸缩杆3的一端设置有双向液压套筒11,底座2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套筒13,缓冲套筒13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14,缓冲套筒1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气压筒16,缓冲气压筒16的内部设置有与缓冲套筒13相连接的移动板15。
[0023]本实施例中,伸缩杆3分为四组,且呈中心对称排布在底座2两侧,伸缩杆3与双向液压套筒11滑动连接,加强了电梯的突然制动时的稳定性;转动套杆5分为两组,且呈对称排布在机箱4两侧,转动套杆5与螺纹杆10螺纹连接,主要作用是在电梯运动至指定楼层时,
保证了电梯的在乘客上下过程中电梯的稳定性;激光测距传感器6与电机7存在电性连接,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6测量墙体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电梯门体的运动,提高了门体运动的准确性,防止电梯门体出现固定不稳定时的运动,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双向液压套筒11与电梯轿厢1的速度传感器存在电性连接,主要作用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当电梯出现移动时,能够实现制动作用,对电梯内部乘客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缓冲气压筒16分为六组,且均匀的排布在底座2的内部,提高了电梯突然制动时的稳定性;连接杆12通过缓冲弹簧14与缓冲套筒13活动连接,移动板15与缓冲气压筒16活动连接,主要作用是对电梯突然制动产生的作用力进行缓冲作用,对电梯内部的乘客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运动到指定的楼层时,电机7会带动转动套杆5与墙体进行固定作用,激光测距传感器6测量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只有当距离达到指定的数值时,电梯门体才会打开,当乘客上下完成时,转动套杆5与墙体脱离,运动到第二指定数值时,电梯才会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移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1),所述电梯轿厢(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3),所述电梯轿厢(1)的上端设置有机箱(4),所述机箱(4)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套杆(5),所述转动套杆(5)的一端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6),所述机箱(4)的内部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下端设置有主动伞齿轮(8),所述主动伞齿轮(8)的一侧设置有从动伞齿轮(9),所述从动伞齿轮(9)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伸缩杆(3)的一端设置有双向液压套筒(11),所述底座(2)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套筒(13),所述缓冲套筒(13)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14),所述缓冲套筒(1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气压筒(16),所述缓冲气压筒(16)的内部设置有与缓冲套筒(13)相连接的移动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和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