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升降系统的电动护理床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889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升降系统的电动护理床,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床架、身位床面、背位床面、腿位床面,床架的底面安装有脚轮或者支腿,身位床面通过一升降机构相对床架做升降运动,背位床面、腿位床面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身位床面的首端和尾端,且背位床面、腿位床面分别通过一翻转机构相对身位床面做翻转运动。上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双向传动丝杆,双向传动丝杆通过两个连杆支撑身位床面并带动其升降,而翻转机构通过电动推杆带动齿轮齿条机构的齿轮转动,进而通过凸轮迫使背位床面、腿位床面进行翻转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且动作高效。且动作高效。且动作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升降系统的电动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升降系统的电动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
[0003]电动护理床给患者提供护理时,患者需要经常起身或者改变姿势以进行护理,因此现有的电动护理床大多具有调节高度以及角度的功能。但是,现有的电动护理床的功能调节结构较为复杂,在出现问题或者损坏时难以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护理床的调节结构复杂、不方便维护更换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升降系统的电动护理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具有新型升降系统的电动护理床,包括,
[0007]床架,所述床架的底面安装有脚轮或者支腿;
[0008]身位床面,所述身位床面位于所述床架上方,且通过一升降机构相对所述床架做升降运动;
[0009]背位床面,所述背位床面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身位床面的首端,且所述背位床面通过一翻转机构相对所述身位床面做翻转运动;
[0010]腿位床面,所述腿位床面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身位床面的尾端,且所述腿位床面通过另一翻转机构相对所述身位床面做翻转运动;
[0011]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0012]双向传动丝杆,所述双向传动丝杆呈水平状设置且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床架上;
[0013]两个螺母,所述两个螺母安装在所述双向传动丝杆且旋向相反;且所述两个螺母均相对所述床架滑动连接;
[0014]两个连杆,所述两个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两个螺母上,所述两个连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身位床面的下端,且所述两个连杆对称设置;
[0015]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床架上,且所述电机与所述双向传动丝杆机械连接;
[0016]其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0017]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位于所述身位床面的下方,且与所述身位床面的下端可转动连接;
[0018]齿轮和凸轮,所述凸轮和所述齿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翻转轴上,所述凸轮的外缘抵接所述背位床面或者所述腿位床面,以使所述背位床面或者所述腿位床面相对所述身位床面做翻转运动;
[0019]齿条,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身位床面的下端,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0020]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身位床面的下端,且其输出端与所述齿条机械连接。
[0021]所述床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多个限位支撑柱,所述限位支撑柱的顶面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身位床面的下端安装有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的导向杆。
[0022]所述背位床面与所述身位床面之间、以及所述腿位床面与所述身位床面之间均连接有复位弹簧。
[0023]所述身位床面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以及所述电动推杆的控制开关。
[0024]所述连杆为可锁定长度的伸缩杆。
[0025]所述可锁定长度的伸缩杆包括相互套接的上套杆和下套杆,所述上套杆的上端与所述身位床面铰接,所述下套杆的下端与所述床架铰接,所述上套杆与所述下套杆相互套接处通过锁紧螺钉锁紧。
[0026]所述可锁定长度的伸缩杆包括上连杆和下套管,所述上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身位床面铰接,所述下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床架铰接,所述上连杆的下端套插在所述下套管内,所述上连杆上旋拧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套管的内径。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
[0028]1、通过双向传动丝杆、两个螺母以及两个连杆的设置,不但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身位床面的升降,还能够有效的保持身位床面升降的平稳性,能够有效的保持身位床面的高度位置不发生变化;
[0029]2、齿轮齿条机构、凸轮以及电动推杆的设置,不但以简单的动作结构实现背位床面以及腿位床面的翻转运动,也能够有效保证背位床面以及腿位床面翻转后,其角度能够得到有效维持;
[0030]3、可锁定长度的伸缩杆的连杆的设置,使得通过调节连杆的长度,达到调节身位床面升降幅度的目的,且调节方便;
[0031]4、限位支撑柱的设置,一方面使得身位床面不升高时,其能够用于支撑重量,避免双向传动丝杆长时间受力,另一方面还使得身位床面的最低高度得到限制,防止身位床面高度过低使出现连杆倒向水平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连杆卡死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铰接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第一铰接基座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第一铰接基座中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铰接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技术中可锁定长度的伸缩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技术中可锁定长度的伸缩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1

床架、2

脚轮、3

身位床面、4

背位床面、41

第一转轴、5

腿位床面、51

第二转轴、7

升降机构、71

双向传动丝杆、72

螺母、73

水平滑块、74

连杆、75

电机、8

翻转机构、81

支架、82

翻转轴、83

齿轮、84

凸轮、85

齿条、86

电动推杆、9

第一铰接基座、 91

固定座、92

活动座、93

销轴、10

第二铰接基座、100

固定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升降系统的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所述床架的底面安装有脚轮或者支腿;身位床面,所述身位床面位于所述床架上方且通过一升降机构相对所述床架做升降运动;背位床面,所述背位床面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身位床面的首端,且所述背位床面通过一翻转机构相对所述身位床面做翻转运动;腿位床面,所述腿位床面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身位床面的尾端,且所述腿位床面通过另一翻转机构相对所述身位床面做翻转运动;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双向传动丝杆,所述双向传动丝杆呈水平状设置且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床架上;两个螺母,所述两个螺母安装在所述双向传动丝杆且旋向相反;且所述两个螺母均相对所述床架滑动连接;两个连杆,所述两个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两个螺母上,所述两个连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身位床面的下端,且所述两个连杆对称设置;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床架上,且所述电机与所述双向传动丝杆机械连接;其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位于所述身位床面的下方,且与所述身位床面的下端可转动连接;齿轮和凸轮,所述凸轮和所述齿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翻转轴上,所述凸轮的外缘抵接所述背位床面或者所述腿位床面,以使所述背位床面或者所述腿位床面相对所述身位床面做翻转运动;齿条,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身位床面的下端,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身位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洪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