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发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65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沙发革,中间层的一侧通过第一水性粘接层与底层面料相粘接,另一侧通过第二水性粘接层与表层面料相粘接;表层面料是经编麂皮面料,底层面料为经编拉毛布;中间层为填充有发泡水性聚氨酯材料的束状超细纤维;表层面料一侧复合有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和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纹路。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和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可有效提高沙发革的耐磨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并且使用了束状纤维组成的中间层,可使得沙发革具有与真皮相似的结构,使其手感接近真皮。并且所使用的粘接剂均使用水性聚氨酯,可提供沙发革的环保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发革


[0001]本技术涉及合成革
,尤其是一种沙发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皮革制品分为真皮和人造皮革两类。真皮主要采用猪、牛、羊等动物皮经过复杂的鞣制得到;而人造革是通过在基布上采用聚氨酯涂敷并经发泡处理得到。后者表面的手感和外观虽然酷似真皮,但是透气性、耐寒性等物理性能远不及真皮,但是真皮的数量有限,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价格昂贵。
[0003]但是现有沙发用合成革在使用过程中,在抗老化在、耐磨方面的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沙发革,在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和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可有效提高沙发革的耐磨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沙发革,包括底层面料、中间层和表层面料;所述中间层的一侧通过第一水性粘接层与底层面料相粘接,另一侧通过第二水性粘接层与表层面料相粘接;所述的表层面料是一面为绒毛面、一面为光面的经编麂皮面料,所述底层面料为一面为绒毛面、一面为光面的经编拉毛布;所述中间层为填充有发泡水性聚氨酯材料的束状超细纤维;所述表层面料的绒毛面一侧复合有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和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所述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的外侧设置有压花或吸花所形成的纹路。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性粘接层1 和第二粘接层2所使用的是水性聚氨酯。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经编麂皮绒面料是采用KARL

MAYER经编设备,密度为25根/cm。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经编拉毛布是采用 KARL

MAYER双针床经编机,第一把梳栉和第二把梳栉采用75D/24F涤纶 FDY,第三把梳栉采用100D/48F涤纶复合网络丝,并对100D/48F涤纶复合网络丝进行拉毛,密度为23根/cm。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层面料1通过水性聚氨酯树脂胶合有一抗菌面料层8。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抗菌面料层8之间通过水性聚氨酯树脂胶合有一阻燃面料层9。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沙发革,在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和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可有效提高沙发革的耐磨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并且使用了束状纤维组成的中间层,可使得沙发革具有与真皮相似的结构,使其手感接近真皮。并且所使用的粘接剂均使用水性聚氨酯,可提供沙发革的环保性
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沙发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沙发革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实施例三所涉及的沙发革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

底层面料;2

中间层;3

表层面料;4

第一水性粘接;5
‑ꢀ
第二水性粘接层;6

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7

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8

抗菌面料层;9

阻燃面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沙发革,包括底层面料1、中间层2和表层面料3。
[0020]中间层2的一侧通过第一水性粘接层4与底层面料1相粘接,另一侧通过第二水性粘接层5与表层面料3相粘接。第一水性粘接层1和第二水性粘接层5 所使用的是水性聚氨酯。
[0021]表层面料3是一面为绒毛面、一面为光面的经编麂皮面料,所述底层面料1 为一面为绒毛面、一面为光面的经编拉毛布。经编麂皮绒面料是采用 KARL

MAYER经编设备,密度为25根/cm。经编拉毛布是采用KARL

MAYER 双针床经编机,第一把梳栉和第二把梳栉采用75D/24F涤纶FDY,第三把梳栉采用100D/48F涤纶复合网络丝,并对100D/48F涤纶复合网络丝进行拉毛,密度为23根/cm。
[0022]中间层2为填充有发泡水性聚氨酯材料的束状超细纤维。尼龙束状超细纤维与天然皮革结构中束状胶原纤维结构和性能相似,所使用的尼龙束状超细纤维中细度为3.3

5.6dtex,每根纤维断面中含有300个左右的“岛”,在后道工序中用特殊方法将“海”除去,使每根单纤维分离成数百根相互不相连的超细纤维组成的纤维束,其中每根超细纤维的细度均在0.01旦以下。使用这种束状超细纤维所制备的合成革,与天然皮革的结构和性能非常相似。
[0023]表层面料3的绒毛面一侧复合有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6和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7。
[0024]将石墨烯改性的聚氨酯面层浆料涂刮在离型纸上,涂层厚度为0.2

0.3mm,在110

130℃的烘箱中干燥90s,形成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7。然后涂刮经石墨烯改性的聚氨酯中间层干法发泡浆料,涂膜厚度控制在0.8

1.2mm,在 120

140℃烘箱中干燥90s,形成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6。接着涂刮常规水性聚氨酯粘合层,烘至半干后与基布热压贴合,于130

140℃干燥60s,冷却,纸革分离。
[0025]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7所用浆料的制备:在100份固含量30

35%的面层用聚氨酯溶液中,加入0.3

0.5份改性石墨烯,适量流平剂、消泡剂、增稠剂等助剂、色浆混合均匀,获得石墨烯原位改性的面层浆料。
[0026]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6所用的干法浆料的制备:在100份固含量30

35%的干法用聚氨酯溶液中,分别加入0.3

0.5份改性石墨烯,适量流平剂、消泡剂、增稠剂等助剂、填料、色浆混合均匀,机械发泡,获得石墨烯原位改性的干法发泡浆料;
[0027]并且在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7的外侧设置有压花或吸花所形成的纹路。
[0028]实施例二
[0029]结合图2,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沙发革,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底层面料1通过水性PU树脂胶合有一抗菌面料层8。
[0030]实施例三
[0031]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沙发革,与实施例二区别在于:抗菌面料层8之间通过水性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发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面料(1)、中间层(2)和表层面料(3);所述中间层(2)的一侧通过第一水性粘接层(4)与底层面料(1)相粘接,另一侧通过第二水性粘接层(5)与表层面料(3)相粘接;所述的表层面料(3)是一面为绒毛面、一面为光面的经编麂皮面料,所述底层面料(1)为一面为绒毛面、一面为光面的经编拉毛布;所述中间层(2)为填充有发泡水性聚氨酯材料的束状超细纤维;所述表层面料(3)的绒毛面一侧复合有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干法发泡层(6)和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7);所述石墨烯原位改性聚氨酯膜层(7)的外侧设置有压花或吸花所形成的纹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发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性粘接层(4)和第二水性粘接层(5)所使用的是水性聚氨酯。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杰峰张徐龙李杰胡伟章杰锋褚嘉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申腾涂层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