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18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菌种培养设备技术邻域的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箱、控制箱、照明灯、电机、气泵、电池组、冷热器、新风交换器和加湿箱,控制箱调控培养箱内的湿度和温度,保证菌种的培养环境稳定,控制箱内设置冷热器、新风交换器和加湿箱,冷热器进行温控调节,新风交换器一端连接液氧瓶,定期对培养箱内进行充氧加快菌种的生长速率,同时排除培养箱内的食用菌生长产生的废气,加湿器内设置紫外线灭菌灯,对水体进行杀菌,保证雾化的水分子无菌,保证培养箱的无菌环境,培养箱设置伸缩盖,伸缩盖为两个半圆结构,伸缩盖底面为斜面结构,便于对菌种的拿取,避免打开培养箱,对箱体内空气造成污染。对箱体内空气造成污染。对箱体内空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菌种培养设备技术邻域,具体是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通称为蘑菇,食用菌分为一级菌种、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在对食用菌种植之前,需对食用菌菌种进行培养。
[0003]传统食用菌菌种培养设备是一个密闭容器,食用菌需要在无菌环境中培养,使用者打开箱体进行存取菌种,在开门的时候,会造成箱体内空气环境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设备,以解决传统食用菌菌种培养设备是一个密闭容器,食用菌需要在无菌环境中培养,使用者打开箱体进行存取菌种,在开门的时候,会造成箱体内空气环境破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箱、控制箱、照明灯、电机、气泵、电池组、冷热器、新风交换器和加湿箱,所述培养箱上端表面设置伸缩盖和开关把手,所述培养箱上端内部开设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伸缩盖,所述开关把手设置于培养箱上端表面一侧,所述电机设置于培养箱内部,所述电机输出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培养盘,所述培养盘上设置多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内活动连接设置有试管放置器,所述培养盘开设多组放置槽,所述试管放置器嵌合于放置槽内,所述气泵设置于电机一侧,所述气泵内设置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端设置顶物板,所述照明灯设置于培养箱内壁表面,所述控制箱设置于培养箱一侧,所述控制箱内包括电池组、冷热器、新风交换器和加湿箱,所述电池组设置于控制箱底端一侧,所述冷热器设置于控制箱上端一侧,所述冷热器设置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于培养箱内壁表面,所述新风交换器设置于控制箱上端另一侧,所述新风交换器包括出风管、进气管和液氧瓶,所述出风管一端贯穿连接培养箱,所述出风管另一端贯穿控制箱一侧,所述进气管一端贯穿连接培养箱,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液氧瓶,所述加湿箱设置于控制箱底端另一侧。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箱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开关扭和调节扭,便于对培养箱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控。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盖为两个半圆结构,所述伸缩盖底面为斜面结构,便于试管放置器向上移动进行推移伸缩盖,便于取出食用菌。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多组所述放置槽贯穿培养盘,所述放置槽下端孔洞小于上端孔洞,便于试管放置器嵌合在培养盘上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物板尺寸小于放置槽下端孔洞,便于顶物板进入培养盘推动试管放置器向上运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热器的出风处设置灭菌装置,对进入培
养箱的冷热风进行杀菌处理,保证培养箱内无菌环境。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湿箱包括加湿器、紫外线灭菌灯和湿度控制器,所述加湿器喷雾端贯穿控制箱一侧,所述紫外线灭菌灯设置于加湿箱内壁表面,所述湿度控制器设置于培养箱内壁表面,对加湿箱内水源进行杀菌处理,便于对培养箱内进行加湿并保证无菌环境。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培养箱和控制箱,控制箱调控培养箱内的湿度和温度,保证菌种的培养环境稳定,控制箱内设置冷热器、新风交换器和加湿箱,冷热器进行温控调节,新风交换器一端连接液氧瓶,定期对培养箱内进行充氧加快菌种的生长速率,同时排除培养箱内的食用菌生长产生的废气,加湿器内设置紫外线灭菌灯,对水体进行杀菌,保证雾化的水分子无菌,保证培养箱的无菌环境,培养箱设置伸缩盖,伸缩盖为两个半圆结构,伸缩盖底面为斜面结构,便于对菌种的拿取,避免打开培养箱,对箱体内空气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培养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控制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伸缩盖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培养箱;11、伸缩盖;111、弹簧槽;112、弹簧;12、开关把手;2、控制箱; 21、显示屏;22、开关扭;23、调节扭;3、照明灯;4、电机;41、培养盘;42、限位柱; 43、放置槽;44、试管放置器;5、气泵;51、活塞杆;511、顶物板;6、电池组;7、冷热器;71、温度控制器;8、新风交换器;81、出风管;82、进气管;83、液氧瓶;9、加湿箱;91、加湿器;92、紫外线灭菌灯;93、湿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4,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箱1、控制箱2、照明灯3、电机4、气泵5、电池组6、冷热器7、新风交换器8和加湿箱9,培养箱1上端表面设置伸缩盖11和开关把手12,培养箱1上端内部开设弹簧槽111,弹簧槽111内设置有弹簧 112,弹簧112一端连接伸缩盖11,开关把手12设置于培养箱1上端表面一侧,电机4设置于培养箱1内部,电机4输出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培养盘41,培养盘41上设置多组限位柱42,限位柱42内活动连接设置有试管放置器44,培养盘41开设多组放置槽43,试管放置器44嵌合于放置槽43内,气泵5设置于电机4一侧,气泵5内设置活塞杆51,活塞杆51顶端设置顶物板511,照明灯3设置于培养箱1内壁表面,控制箱2设置于培养箱1 一侧,控制箱2内包括电池组6、冷热器7、新风交换器8和加湿箱9,电池组6设置于控制箱2底端一侧,冷热器7设置于控制箱2上端一侧,冷热器7设置温度控制器71,温度控制器71设置于培养箱1内壁表面,新风交换器8设置于控制箱2
上端另一侧,新风交换器8包括出风管81、进气管82和液氧瓶83,出风管81一端贯穿连接培养箱1,出风管 81另一端贯穿控制箱2一侧,进气管82一端贯穿连接培养箱1,进气管82另一端连接液氧瓶83,加湿箱9设置于控制箱2底端另一侧。
[0022]其中,控制箱2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1、开关扭22和调节扭23,便于对培养箱1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控;伸缩盖11为两个半圆结构,伸缩盖11底面为斜面结构,便于试管放置器44向上移动进行推移伸缩盖11,便于取出食用菌;多组放置槽43贯穿培养盘41,放置槽43下端孔洞小于上端孔洞,便于试管放置器44嵌合在培养盘41上;顶物板511 尺寸小于放置槽43下端孔洞,便于顶物板511进入培养盘41推动试管放置器44向上运动;冷热器7的出风处设置灭菌装置,对进入培养箱1的冷热风进行杀菌处理,保证培养箱1内无菌环境;加湿箱9包括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箱(1)、控制箱(2)、照明灯(3)、电机(4)、气泵(5)、电池组(6)、冷热器(7)、新风交换器(8)和加湿箱(9),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上端表面设置伸缩盖(11)和开关把手(12),所述培养箱(1)上端内部开设弹簧槽(111),所述弹簧槽(111)内设置有弹簧(112),所述弹簧(112)一端连接伸缩盖(11),所述开关把手(12)设置于培养箱(1)上端表面一侧,所述电机(4)设置于培养箱(1)内部,所述电机(4)输出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培养盘(41),所述培养盘(41)上设置多组限位柱(42),所述限位柱(42)内活动连接设置有试管放置器(44),所述培养盘(41)开设多组放置槽(43),所述试管放置器(44)嵌合于放置槽(43)内,所述气泵(5)设置于电机(4)一侧,所述气泵(5)内设置活塞杆(51),所述活塞杆(51)顶端设置顶物板(511),所述照明灯(3)设置于培养箱(1)内壁表面,所述控制箱(2)设置于培养箱(1)一侧,所述控制箱(2)内包括电池组(6)、冷热器(7)、新风交换器(8)和加湿箱(9),所述电池组(6)设置于控制箱(2)底端一侧,所述冷热器(7)设置于控制箱(2)上端一侧,所述冷热器(7)设置温度控制器(71),所述温度控制器(71)设置于培养箱(1)内壁表面,所述新风交换器(8)设置于控制箱(2)上端另一侧,所述新风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菇巴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