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英裕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729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支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机构,所述气囊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右端贯穿气囊机构并延伸至气囊机构的右侧外部,使用时将气囊机构对应需要支撑的地方进行抵触支撑,再对气管进行重启,使气囊机构膨胀,在气囊膨胀之后弹簧伸缩杆在第一弹簧的弹力支撑下将角度支撑机构顶起,解决了气囊在压力下,气体向下运动对上方支撑力不均匀的问题,角度支撑机构内部的第二弹簧、限位环、连接绳可对接触支撑机构形成支撑,使之角度可以随着支撑面进行有力的改变支撑。的改变支撑。的改变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支撑
,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往往需要进行定型支撑,即对模具进行一阶段的支撑,使模具内的造型可以进行凝固固定,而在建筑施工中难免会在顶部进行装饰性建模,在进行顶部支撑时,往往需要很复杂的进行支撑,但往往却面临着支撑效果不好,不能应对多变的造型墙内容等问题,针对此情况应该解决对顶部造型墙造型多变的均匀支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达到对顶部造型墙造型多变的均匀支撑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机构,所述气囊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右端贯穿气囊机构并延伸至气囊机构的右侧外部。
[0005]优选的,所述气囊机构包括固定座、气囊、弹簧伸缩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与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机构(3),所述气囊机构(3)的内部设置有气管(4),所述气管(4)的右端贯穿气囊机构(3)并延伸至气囊机构(3)的右侧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机构(3)包括固定座(301)、气囊(302)、弹簧伸缩杆(303)、第一连接杆(304)、滑块(305)、滑杆(306)、第一弹簧(307)、角度支撑机构(308),所述固定座(301)的下表面与支撑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301)的上表面与气囊(30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伸缩杆(303)的底端与固定座(301)的上表面铰接,所述弹簧伸缩杆(303)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杆(304)与滑块(305)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304)的上端与弹簧伸缩杆(303)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304)的下端与滑块(305)铰接,所述滑块(305)套接在滑杆(306)的外壁,所述滑杆(306)的地段与固定座(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07)套接在滑杆(306)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307)设置在滑块(305)的左侧,所述弹簧伸缩杆(303)的上端设置有角度支撑机构(3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支撑机构(308)包括固定环(801)、第二连接杆(802)、第二弹簧(803)、限位环(804)、连接绳(805)、接触支撑机构(806)、弧形杆(807),所述固定环(801)套接在弹簧伸缩杆(303)的外壁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801)的左侧与第二连接杆(80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802)的左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环(804)的外壁,所述限位环(804)的上侧通过第二弹簧(803)与接触支撑机构(806)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限位环(804)、第二弹簧(803)套接在弧形杆(807)的外壁,所述弧形杆(807)的左端与接触支撑机构(80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807)的右端贯穿弹簧伸缩杆(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英裕
申请(专利权)人:杨英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