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电变摩擦的粘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16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压电变摩擦的粘滞阻尼器,包括缸筒,缸筒内安设有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活塞的内部安置有叠层式压电驱动器,叠层式压电驱动器与活塞杆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粘滞阻尼器的内部设置有叠层式压电驱动器,在正压电效应下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即通过对叠层式压电陶瓷通电流,改变压电陶瓷的形变量,改变作用于摩擦片上的应力,从而改变推动活塞杆的力大小,增加粘滞阻尼器的耗能,同时可以给予结构额外的刚度,辅助结构抵挡外部荷载。该技术具有灵活性高、稳定性高,精度高,使用周期长等优点,可以用来改善低频下粘滞阻尼器耗能能力低,不能为结构提供额外刚度的问题。供额外刚度的问题。供额外刚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电变摩擦的粘滞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工程、振动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压电变摩擦的粘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中,在地震等强烈的外部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安全关系到众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要求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得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目标,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思想。但是在大震面前,结构损伤依然非常大,传统的加固方法增大截面法、加固截点法、粘钢加固法均是按照加强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延性等传统抗震方法抵御地震作用,且效果有限,这样不仅会直接增加建造费用,而且在强震作用下,结构发生破坏也不易修复。
[0003]于是有研究者提出在结构中布置减震装置,通过摩擦、弯曲、弹塑性滞回变形等耗能方式合理有效地抗震,由结构和布置的减震装置共同承受地震作用,使减震装置先于结构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如果地震能量过大,先于结构破坏,从而减少了主体结构的损伤,传统的耗能减震装置有: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滞阻尼器、以及橡胶隔震支座等。摩擦阻尼器是利用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电变摩擦的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所述缸筒内安设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的内部安置有叠层式压电驱动器,所述叠层式压电驱动器与所述活塞杆相互垂直但不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式压电驱动器包括压电片用以调节正应力,所述压电片的个数大于等于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的内壁均匀包覆有摩擦材料用以增加摩擦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材料和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为环形。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建维刘家利周欣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