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05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包括:柱体基层、钢骨架基层、异形石材面层单元、收口固定件和收口条,钢骨架基层包括竖龙骨和横龙骨,横龙骨固定安装在竖龙骨上,横龙骨两端设置有倾斜的拼合面,横龙骨两端还设置有对称布置的螺杆,异形石材面层单元固定安装在横龙骨上,收口固定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横龙骨的拼合处,收口条的插接板穿过拼接缝隙并扣合在收口固定件的卡扣座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收口固定件和收口条组合形成的可拆卸式收口件,不锈钢收口条通过收口固定件直接与钢骨架基层进行连接,使得安装效率及后期维修效率大大提高。装效率及后期维修效率大大提高。装效率及后期维修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石材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石材柱通常是以截面呈长方形、圆柱形、圆锥形为主的一些石材装饰柱,装修效果单一,制作繁琐、施工周期长。异形石材柱由于其自身造型、规格的多样性,具有其它造型无法比拟的独特装饰效果和良好空间效果,已经越来越多的在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得到运用。
[0003]现有超高异形石材柱的施工过程中,第一步往往先采用现场切割加工槽钢(或角钢)并现场焊接加工的方式,制作加工钢骨架基层。钢骨架基层加工完成后,根据钢骨架基层的尺寸进行面层的切割加工,最后将面层固定安装在钢骨架基层上。受施工技术水平及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这种现场加工的作业方式,一方面材料的加工精度不足,如钢材在人工进行弯度及倾斜角度制作时角度误差较大,导致面层安装出现偏差,影响石材柱的装饰效果以及面层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大量进行现场加工,而施工现场无先进的专业制作设备,容易产生施工事故,且面层的切割加工必须等待钢骨架基层施工结束才能进行,浪费时间,导致施工周期大大延长。
[0004]为了提高异形石材柱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需要采用装配式的工艺,在工厂预制工件再现场组装。但是异形石材柱的面层在安装时,相邻两个石材面层单元的拼缝效果难以控制、收口难,传统的直条形不锈钢收口条安装难度大,安装效果不佳,影响异形石材柱的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采用收口固定件和收口条组合形成的可拆卸式收口件,不锈钢收口条通过收口固定件直接与钢骨架基层进行连接,使得安装效率及后期维修效率大大提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包括:柱体基层、钢骨架基层、异形石材面层单元、收口固定件和收口条,柱体基层的截面呈正方形,钢骨架基层包括竖龙骨和横龙骨,竖龙骨固定安装在柱体基层的侧面上,横龙骨固定安装在竖龙骨上,横龙骨两端设置有倾斜的拼合面,横龙骨两端还设置有对称布置的螺杆,螺杆垂直于横龙骨,柱体基层上相邻两个侧面上的横龙骨的拼合面相互拼合,异形石材面层单元通过至少一个挂接件固定安装在横龙骨上,收口固定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横龙骨的拼合处,收口固定件的安装座通过螺杆固定安装在横龙骨上,收口固定件的端部设置有卡扣座,卡扣座朝向柱体基层上相邻两个侧面上异形石材面层单元的拼接缝隙,收口固定件还包括伸缩杆体,伸缩杆体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卡扣座上,收口条的插接板穿过拼接缝隙并扣合在卡扣座内。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伸缩杆体包括外杆体和内杆体,外杆体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内杆体滑动连接在外杆体上的滑槽内,卡扣座固定安装在内杆体上,内杆体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外杆体上,内杆体上设置有腰型孔,第一紧固件穿过腰型孔后固定安装在外杆体上。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安装座通过容纳腔卡接在相邻两个横龙骨的拼合处,安装座的顶板上设置有位置对应螺杆的开口,螺杆穿过开口并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顶板上。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挂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臂,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异形石材面层单元的背面,连接臂垂直于连接板,连接臂的截面呈“F”形,连接臂的横臂固定安装在横龙骨上,横臂上平行布置的两个隔板对称布置在横龙骨两侧。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异形石材面层单元背面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挂接件,挂接件的横臂一侧抵在竖龙骨上。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收口条还包括端板,插接板垂直于端板,端板设置在相邻两个异形石材面层单元形成的拼接缝隙内。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端板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凹槽。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凹槽的截面呈弧形。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端板的表面为光滑的弧面。
[002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专利技术中,异形石材面层单元通过钢骨架基层固定安装在柱体基层上,柱体基层上相邻两个侧面的异形石材面层单元形成拼接缝隙,拼接缝隙通过收口条进行收口。收口固定件固定安装在钢骨架基层的横龙骨上,收口条的插接板穿过拼接缝隙并扣合在收口固定件的卡扣座内,收口条拆卸方便,大大提高后期维修效率。
[0025]2、本专利技术中,收口固定件的安装座通过容纳腔卡接在相邻两个横龙骨的拼合处,并且通过两个横龙骨拼接处的两个螺杆固定,收口固定件有效提高了钢骨架基层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异形石材柱面层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中异形石材面层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0029]图3为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中收口固定件和收口条的拆分示意图。
[0030]图4为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中收口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中收口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中挂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例说明:
[0034]1、柱体基层;2、钢骨架基层;21、竖龙骨;22、横龙骨;221、螺杆;3、异形石材面层单元;4、收口固定件;41、安装座;411、顶板;412、开口;42、卡扣座;43、伸缩杆体;431、外杆体;432、内杆体;4321、腰型孔;5、收口条;51、插接板;52、端板;521、凹槽;522、弧面;6、挂接件;61、连接板;62、连接臂;621、横臂;62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基层(1)、钢骨架基层(2)、异形石材面层单元(3)、收口固定件(4)和收口条(5),所述柱体基层(1)的截面呈正方形,所述钢骨架基层(2)包括竖龙骨(21)和横龙骨(22),所述竖龙骨(21)固定安装在所述柱体基层(1)的侧面上,所述横龙骨(22)固定安装在所述竖龙骨(21)上,所述横龙骨(22)两端设置有倾斜的拼合面,所述横龙骨(22)两端还设置有对称布置的螺杆(221),所述螺杆(221)垂直于所述横龙骨(22),所述柱体基层(1)上相邻两个侧面上的所述横龙骨(22)的所述拼合面相互拼合,所述异形石材面层单元(3)通过至少一个挂接件(6)固定安装在所述横龙骨(22)上,所述收口固定件(4)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横龙骨(22)的拼合处,所述收口固定件(4)的安装座(41)通过所述螺杆(221)固定安装在所述横龙骨(22)上,所述收口固定件(4)的端部设置有卡扣座(42),所述卡扣座(42)朝向所述柱体基层(1)上相邻两个侧面上所述异形石材面层单元(3)的拼接缝隙,所述收口固定件(4)还包括伸缩杆体(43),所述伸缩杆体(43)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1)上、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卡扣座(42)上,所述收口条(5)的插接板(51)穿过所述拼接缝隙并扣合在所述卡扣座(4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石材柱的可拆卸式设计拼缝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体(43)包括外杆体(431)和内杆体(432),所述外杆体(43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1)上,所述内杆体(432)滑动连接在所述外杆体(431)上的滑槽内,所述卡扣座(42)固定安装在所述内杆体(432)上,所述内杆体(432)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杆体(431)上,所述内杆体(432)上设置有腰型孔(4321),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腰型孔(4321)后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慕鲁胡长东万国平刘松施晓凯周佳龙杨婷婷黄艳张潮鸿李灿快朱铭涛李勇江东刘滕飞邹芬艳朱卫东唐永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