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供电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98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供电机柜,电源系统设有直流电源输出端口和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直流电源输出端口与铜排组件通过两路电路电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端口通过两路电路与配电箱电连接,直流PDU安装于机柜后部的两侧,并分别与铜排组件和ICT设备电连接,备电系统设有两路直流接口,两路直流接口与铜排组件电连接,配电箱设置于机柜后部底部并设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用于与电源系统电连接,另一连接端用于与市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支持双路供电模式,可靠性高,当一路市电异常,可自动切换到另一路,保证系统持续给负载供电,而且采用模块化架构设计,满足柔性、紧凑、灵活的使用需求,适用于数据中心新老机房的新建、改进。改进。改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供电机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供电机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数据、5G技术迅速发展,机房需要根据业务的增长和技术的更新进行扩容或改建,数据中心配电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机房利用率问题、供电可靠性问题和能耗问题也随之而来。
[0003]目前大部分数据中心仍采用UPS系统供电,其能耗损失达到12%左右,由于受结构限制,UPS系统供电故障率高,并且UPS系统在机房中需集中摆放,占据一定空间,降低了机房利用率。
[0004]5G时代,通信行业产生的电力消耗也可想而知,有相关预测指出,到2025年,通信行业将消耗全球20%的电力,如何降低机房业务负载对市电输入容量的需求,从而达到节约机房能耗的目的,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度高、可柔性扩容、供电效率高、稳定可靠的一体化供电机柜。
[0006]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一体化供电机柜,包括机柜,所述机柜内设有ICT设备、电源系统、备电系统、直流PDU、铜排组件和配电箱,所述电源系统设有直流电源输出端口和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铜排组件通过两路电路电连接,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口通过两路电路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所述直流PDU安装于所述机柜后部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铜排组件和所述ICT设备电连接,所述备电系统设有两路直流接口,所述两路直流接口与所述铜排组件电连接,所述配电箱设置于机柜后部底部并设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用于与电源系统电连接,另一连接端用于与市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源系统包括电源框体、监控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框体设置多个插槽。如此,电源系统占用空间为2~3U,电源框体设置多个插槽可实现多模块并联应用,进而可根据不同功率需求灵活配置模块数量。电源框体设置多个插槽,实现多模块并联应用,可根据不同功率需求灵活配置模块数量。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和直流电源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电源框体后部,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口从外部接入,并输出汇集到直流电源输出端口。优选,电源模块支持热插拔和模块并联。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监控模块包括通信电源模块和第一电池模块,所述监控模块用于对各类模块和系统的运行参数、状态进行管理以及对各类模块的功率输出进行智能调度,并根据负载实时供电容量需求,对电池容量进行智能调度,进而实现储能错峰、削峰供电。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机柜设有托盘组件和L型托架,所述电源系统设置在所
述托盘组件上,所述备电系统设置在所述L型托架上,所述托盘组件上设有隔热板和第一止推块,所述L型支架上设有第二止推块。隔热板主要是减少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对电池模块寿命的影响。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备电系统包括电池框体和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为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储能单元,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内置有DC/DC电路模块,所述DC/DC电路模块汇流于电池框体后部的直流接口。备电系统占用空间为4U,电池框体设置多个插槽,实现多模块并联应用,可根据不同功率需求灵活配置模块数量。备电系统也优选支持热插拔和模块并联。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可对电池单体的温度、电流、电压等进行状态监测,并提供过压、欠压、过流、短路、高低温等保护功能。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体化供电机柜包括两个所述直流PDU,其中一个直流PDU设有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直流PDU的底部并与铜排组件电连接,所述输出端用于与负载电连接。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铜排组件包括第一路负极铜排、第二路负极铜排、正极汇流排、第一路电池负极汇流排、第二路电池负极汇流排、第一路电池负极并联横排、第二路电池负极并联横排和电池正极并联纵排,所述铜排组件通过支撑杆架设于托盘组件上。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配电箱内设有两个3P断路器和两个UK接线端子,其中一个UK接线端子接入市电,另一个UK接线端子接入电源系统交流电源端口。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机柜采用顶部进线方式,所述功率线进线孔设置于顶板,所述通信线进线孔设置于顶板中间。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机柜还设有接地排、防护罩、理线架。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罩为阻燃透明PC材质。
[0018]本专利技术可以结合负载波动情况控制备电系统进行充放电,实现削峰功能,降低业务负载对市电输入容量的需求,本专利技术不仅支持双路供电模式,可靠性高,当一路市电异常,可自动切换到另一路,保证系统持续给负载供电,而且采用模块化架构设计,满足柔性、紧凑、灵活的使用需求,适用于数据中心新老机房的新建、改进。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体化供电机柜的系统架构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体化供电机柜整体结构布局的正面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体化供电机柜整体结构布局侧面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柜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柜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柜侧面剖视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铜排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电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托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L型托架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流PDU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框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框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机柜
ꢀꢀꢀꢀꢀꢀꢀꢀꢀꢀꢀꢀꢀ
2防护罩
ꢀꢀꢀꢀꢀꢀꢀꢀꢀ
3配电箱
ꢀꢀꢀꢀꢀ
4第一直流PDU
[0035]5第二直流PDU
ꢀꢀꢀꢀꢀꢀ
6铜排组件
ꢀꢀꢀꢀꢀꢀꢀ
7托盘组件
ꢀꢀꢀ
8L型托架
[0036]9电源框体
ꢀꢀꢀꢀꢀꢀꢀꢀꢀ
10电池框体
[0037]101功率线进线孔
ꢀꢀꢀ
102通信线进线孔 103理线架
ꢀꢀꢀ
104接地排...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供电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所述机柜内设有ICT设备、电源系统、备电系统、直流PDU、铜排组件和配电箱,所述电源系统设有直流电源输出端口和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铜排组件通过两路电路电连接,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口通过两路电路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所述直流PDU安装于所述机柜后部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铜排组件和所述ICT设备电连接,所述备电系统设有两路直流接口,所述两路直流接口与所述铜排组件电连接,所述配电箱设置于机柜后部底部并设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用于与电源系统电连接,另一连接端用于与市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供电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电源框体、监控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框体设置多个插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供电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和直流电源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电源框体后部,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端口从外部接入,并输出汇集到直流电源输出端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供电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模块包括通信电源模块和第一电池模块,所述监控模块用于对各类模块和系统的运行参数、状态进行管理以及对各类模块的功率输出进行智能调度,并根据负载实时供电容量需求,对电池容量进行智能调度,进而实现储能错峰、削峰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供电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设有托盘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夏辉石雪倩汤睿李毅欧阳飙
申请(专利权)人:湘投云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