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甲鱼人工繁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697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甲鱼人工繁殖的方法,步骤是:1)筛选成熟、无机械损伤、有活力的白甲鱼为亲本;2)亲本培育:a)选择室外水泥池作为培育池;b)采用(药物)注射结合水位调节刺激促进亲本性腺发育,培育;3)人工催产:采用注射法进行人工催产;4)人工采卵:进行活体采精卵;5)人工授精:对精卵个体进行授精;6)人工孵化:白甲鱼卵属微粘、沉性,受精卵清晰透明,将受精卵用孵化用水进行清洗,加入滑石粉脱粘,清洗,倒入尤先科孵化框,孵化过程中挑出未受精卵和不发育的死卵,脱模出苗后待鱼苗卵黄囊消失平游后,移出孵化设备,转入苗种培育缸培育。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其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野生个体快。长速度较野生个体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甲鱼人工繁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生野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
,更具体涉及一种白甲鱼人工繁殖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白甲鱼自然种群恢复及人工保种。

技术介绍

[0002]白甲鱼Pseudogy rincheilus procheilus(Sauvage et Dabry),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白甲鱼属,地方名:白甲鱼、油鱼。栖息于江河流速较大的水域中下层,喜欢生活于山溪和具流水的岩洞,以及江河有泉源的地方。常以口在江底岩石上刮食附着的动植物及其它有机物质,很少进入地层为污泥的静水水体中,生殖季节游向上游产卵。一般长至重1

1.5公斤始达性成熟。产卵时间约在3

4月,卵产于石缝或石洞中。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水系,在贵州分布于乌江、北盘江、赤水河、松坎河。属于乌江贵州江段有重要经济价值鱼类。生活在江河溪涧的流水中及有泉源的溪流中,是一种中下层鱼类,3

4月份向上洄游产卵于石缝或石洞中(《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白甲鱼适宜生境日趋萎缩,种质资源受到破坏,资源量下降趋势明显。随着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各种养殖方式的日趋成熟,以及我国对水生生态健康保护的日益重视,采用人工繁殖技术保护白甲鱼资源成为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但由于白甲鱼生长缓慢,资源量锐减,河流连续性破坏导致种质资源恢复难度增加。2010

2015年,通过亲本培育和人工催产繁殖试验探索,研究出一种成熟、高效的白甲鱼亲鱼培育和人工催产技术,提高了受精卵、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白甲鱼人工繁殖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亲鱼具有稳定的产卵量和排精量,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高,所得子代苗种鱼体健壮、匀称,成活率和饵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较野生个体快。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0005]一种白甲鱼人工繁殖的方法,其步骤是:
[0006]1)筛选成熟、无机械损伤、有活力的白甲鱼作为亲本,筛选体长30-40cm,3-7龄、重量1500g~3000g以上的白甲鱼作为亲本;
[0007]2)亲本强化培育:
[0008]a)选择长宽高7
×3×
1.3m室外水泥池作为培育池,流水环境培育,鱼类增殖放流站生产车间内规格为7m
×
3m
×
1.3m的水泥鱼池,鱼池一边进水,相对的一边溢流管出水,补水量0.2-0.3m3/h,培养密度为80-100尾/池,自每年3月中旬开始,进行流水刺激,每周1-3次,每次3-5小时;水源为乌江水(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经循环系统物理和生物膜净化、降解、曝气后循环使用,水体交换量8

15%/h,池面加盖防逃网。试验期间水温15

20℃,PH 8.1

8.3,DO 6.5

7.5

/L;
[0009]b)在每年2、3月适度加大水交换率,水体交换率达到15%/h。从每年3月初到4月初
逐渐加强水流刺激,在试验水池中架设潜水泵,每天早晚各冲水一次,每次1—2h。同时,为使亲鱼性腺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营养水平中发育成熟,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性饲料如蛋白虫等,日投饲量为5%

10%,每日投喂l

2次;所述的饲料含粗蛋白30.0颗粒饲料;
[0010]3)人工催产:每年4月中旬水温达到18-20℃后,拉网挑选发育成熟亲本,采用两针注射法进行人工催产,第一针注射3μg/kg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第二针间隔10小时左右注射320单位/kg高效催产剂,雄鱼第二针根据注射前精液挤出量调整药量、减半或不注射;注射催产药物后亲本混养在催产池,雌雄比例5:4,加盖防跳网,保持催产池水深0.7-0.9m,进行冲水刺激,每隔2~3h观察和拉网检查亲鱼一次,防止过熟导致流产;
[0011]所述的高效催产剂具体为鲑鱼激素;
[0012]4)人工采卵:第二针注射320单位/kg高效催产剂(鲑鱼激素)后9-11h开始观察亲本状态,每2小时拉网采用腹部节律挤压检查一次,进行活体采精卵;
[0013]5)人工授精:对精卵个体进行人工授精,先调配好精、卵保护液(100ml清水+30ml氯化钠),温度与产卵池水温相等,采卵后将精液挤于卵上,(雌鱼挤压3~5次约5000颗卵。再挤压雄鱼2ml~3ml精液,用羽毛顺时针轻柔搅拌1

2分钟,进行人工授精;
[0014]6)人工孵化:白甲鱼卵属微粘性、呈淡黄色,将受精卵用孵化用水进行2

3次清洗,无须脱粘,即可缓缓倒入孵化框进行孵化,(亦可放入孵化桶进行充气式孵化,受精白甲鱼卵每千克45000~50000颗,)孵化密度为15000

20000粒/m3,孵化22-26h后挑出死卵;水温20℃孵化96h左右开始脱模出苗,待鱼苗卵黄囊消失平游后,移出孵化设备,转入一级苗种培育缸培育,水温为17

19℃时,孵化出膜时间为100

110h,水温为21

2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81

94h。保持水流或充气,孵化过程中水流、充气不宜过大,以鱼卵缓慢翻滚为宜(水流、充气量过大,会导致鱼卵组织以及胚胎受损,影响孵化率)。最佳孵化水温为21~23℃。
[0015]所述的步骤2中a采用雌雄混养方式培育,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含粗蛋白30.0颗粒鱼饲料)、活体面包虫;
[0016]所述的面包虫一般指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原产北美洲,50年代从苏联引进中国饲养,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因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8]1.具有稳定的催产率、孵化率:一般情况下,白甲鱼雌性个体性腺发育较雄鱼早,个体间差异显著,性腺发育不同步,规模化育种困难。本专利技术结合白甲鱼生物学和繁殖生态学特性,采用人工调控手段,进行人工催产繁育,其催产率达98%,受精卵达90%,孵化率达90%,完全适用于苗种规模化生产,从而用于白甲鱼种质资源保护及其自然种群恢复。
[0019]2.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种人工调控技术,解决了雌雄发育不同步之难题,保证了人工繁育的顺利进行,方法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
[0020]3.人工繁育苗种具有的优势明显:1)鱼苗体格健壮、匀称,成活率高,饵料利用率高;2)生长速度较野生个体快,在自然环境中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甲鱼人工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1)筛选成熟、无机械损伤、有活力的白甲鱼作为亲本,筛选体长30-40cm,3-7龄、重量1500g~3000g的白甲鱼作为亲本;2)亲本培育:a)选择长宽高7
×3×
1.3m室外水泥池作为培育池,流水环境培育,鱼类增殖放流站生产车间内的水泥鱼池,鱼池一边进水,相对的一边溢流管出水,补水量0.2-0.3m3/h,培养密度为80-100尾/池,自每年3月中旬开始,进行流水刺激,每周1-3次,每次3-5小时;经循环系统物理和生物膜净化、降解、曝气后循环使用,水体交换量8

15%/h,池面加盖防逃网,试验期间水温15

20℃,PH 8.1

8.3,DO 6.5

7.5

/L;b)自每年3月底4月初,采用脑垂体肌肉注射结合水位调节刺激促进亲本性腺发育,挑选个体进行培育,0.1g/kg脑垂体或LHRH

A2/1ug/kg肌肉注射缓释促性腺发育;水温达15-17℃后,每周进行一次水位调节刺激,水位变幅为0.5

0.8m;3)人工催产:4月中旬水温达到18-20℃后,拉网挑选发育成熟亲本,采用两针注射法进行人工催产,第一针注射3μg/kgLHRH

A2,第二针间隔10小时注射320单位/kg高效催产剂,雄鱼第二针注射药量减半;注射催产药物后亲本混养在催产池,雌雄比例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涛王大礼龚昱田杜双全王崇俞伏虎胡小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水长江生态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