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461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法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旋转装置、轴承、固定支架和对射装置;旋转装置包括螺旋桨、旋转轴和透明转动部件,旋转轴的一端与螺旋桨的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透明转动部件固定连接;透明转动部件设置在对射装置的对射路径上,透明转动部件上贴附有多个遮光条,且遮光条在透明转动部件的旋转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固定支架通过轴承对旋转轴进行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基于鱼类行为模式的传感器,通过采用机械的方式将鱼群的活跃度传递到水面以上再进行鱼群活跃度计算,避免了水体杂质和水下电气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了稳定检测鱼群活跃度。鱼群活跃度。鱼群活跃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号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池塘水产养殖模式中,饵料投喂主要依靠人工投饵以及机器定时定量投饵。人工投饵虽能较好地依靠人工经验对养殖对象的摄食欲望进行判断,提高饵料投喂的精准性,但人工成本较高,费时费力;而机器定时定量投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工成本,而在鱼类不同生长阶段都需要手动更改投饲量与投饲时间,不能最佳的适应鱼类生长。
[0003]鱼群摄食的活跃度,代表了鱼群的饥饿程度,捕获鱼群的活跃度,可以为鱼群自动饲料投喂机提供信号输入。稳定的投喂信号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优化水质条件,提高鱼类福利,也会节约养殖水处理的能耗。现有的捕获鱼群的活跃度的技术是基于水下声、光、电的传感器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电气稳定性差,受水体杂质(混浊度)的影响大,难以提供稳定的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的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所述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旋转装置、轴承、固定支架和对射装置;
[0007]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螺旋桨、旋转轴和透明转动部件,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螺旋桨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透明转动部件固定连接;
[0008]所述透明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对射装置的对射路径上,所述透明转动部件上贴附有多个遮光条,所述遮光条在所述透明转动部件的旋转周向上均匀布置且相邻所述遮光条之间有间隔,所述遮光条用于使所述对射装置的接收端随所述透明转动部件的旋转间歇性的接收到所述对射装置的发送端发送的光信号;
[0009]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轴承,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轴承对所述旋转轴进行支撑。
[0010]可选的,所述对射装置为红外对射装置。
[0011]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中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二支架中开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孔内,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孔内。
[0012]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柱上安装所述对射装置。
[0013]可选的,所述支柱数量为4个。
[0014]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有防雨棚。
[0015]可选的,所述遮光条数量为偶数个。
[0016]可选的,所述透明转动部件为透明管。
[0017]可选的,所述对射装置还包括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为所述对射装置供电。
[0018]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对射装置连接,用来控制所述对射装置发送端发送信号并根据所述对射装置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活跃度计算操作;
[0019]所述活跃度计算操作包括:
[0020]计算在设定时间内接收端接收到信号的次数;
[0021]根据所述次数计算接收信号频率;
[0022]根据所述接收信号频率确定所述活跃度。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旋转装置、轴承、固定支架和对射装置;旋转装置包括螺旋桨、旋转轴和透明转动部件,旋转轴的一端与螺旋桨的中心固定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与透明转动部件固定连接;透明转动部件设置在对射装置的对射路径上,透明转动部件上贴附有多个遮光条,且遮光条在透明转动部件的旋转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遮光条用于使对射装置的接收端随透明转动部件的旋转间歇性的接收到对射装置的发送端发送的光信号;固定支架上安装有轴承,固定支架通过轴承对旋转轴进行支撑。本专利技术是基于鱼类行为模式的传感器,通过鱼群活动在螺旋桨周围产生瞬时水流变化,螺旋桨根据水流变化而旋转并通过旋转轴将水流变化传递给透明转动部件,再经过对射装置接收端接收接收的信号频率得到鱼群活跃度;这种采用机械的方式将鱼群的活跃度传递到水面以上再进行鱼群活跃度计算,避免了水体杂质和水下电气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了智能化稳定检测鱼群活跃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固定支架和轴承连接关系俯视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透明旋转部件俯视图;
[0028]图4鱼群活跃度和投喂时间的关系图。
[0029]符号说明:
[0030]螺旋桨—1,固定支架—2,轴承—3,透明转动部件—4,对射装置—5,移动电源—6,防雨棚—7,螺旋桨固定端—8,旋转轴—9,透明通道—10,遮光条—11,轴承固定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的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方法。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旋转装置、轴承3、固定支架2和对射装置5。
[0035]旋转装置包括螺旋桨1、旋转轴9和透明转动部件4,旋转轴9的一端与螺旋桨1的中心固定连接,旋转轴9的另一端与透明转动部件4固定连接。
[0036]优选的,螺旋桨1由3

4片螺旋形硬质塑料扇叶主体部分和旋转轴9组成,每个旋转叶片外围呈圆弧形,长度、宽度可根据情况调整,旋转轴9为硬质不锈钢金属棒,底部一端固定扇叶,另一端穿过水上固定支架2的双轴承旋转支架孔,固定在水上固定支架2上,最上端固定有透明转动部件4。螺旋桨1置于水下。
[0037]透明转动部件4设置在对射装置5的对射路径上,透明转动部件4上贴附有多个遮光条11,且遮光条11在透明转动部件4的旋转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即遮光条11均匀间隔排布在透明转动部件4的内壁或外壁上。
[0038]优选的,如图2所示,透明转动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旋转装置、轴承、固定支架和对射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螺旋桨、旋转轴和透明转动部件,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螺旋桨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透明转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透明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对射装置的对射路径上,所述透明转动部件上贴附有多个遮光条,所述遮光条在所述透明转动部件的旋转周向上均匀布置且相邻所述遮光条之间有间隔,所述遮光条用于使所述对射装置的接收端随所述透明转动部件的旋转间歇性的接收到所述对射装置的发送端发送的光信号;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轴承,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轴承对所述旋转轴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射装置为红外对射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中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二支架中开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孔内,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水流扰动的鱼群摄食活跃度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芳沙宗尧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