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6970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注浆管注水开塞;S2注浆液配置;S3后注浆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注浆压力P和注浆流量,可以避免注浆压力对桩端和桩身混凝土产生损害,同时,可在桩端形成相应的扩头,对桩周围土层结构进行加密处理。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在减少注浆管的设置的同时,可使单桩竖向承载力提高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灌注桩因其承载力高、适用性强,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灌注桩的缺陷也会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后注浆技术是灌注桩施工的一种辅助工艺,可有效地弥补灌注桩的缺陷,提高单桩的承载力。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是指: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后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通过后注浆设备,将水泥浆加压注入桩底,通过水泥浆的渗扩、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作用,消除灌注桩固有的桩身泥皮和桩底沉渣(废土)两大缺陷。采用桩底后注浆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桩身泥皮和桩底沉渣影响灌注桩混凝土浇筑质量、降低桩端承载力的技术难题,有效地弥补灌注桩的缺陷,提高单桩的承载力,减少桩基的沉降,确保桩基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通常在施打钻桩孔(成孔并清孔)后,将注浆管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钢筋笼内侧,同步放入桩孔内,注浆管下端的注浆喷射头伸至桩孔底,而注浆管顶部露出桩孔口约20厘米;随后清孔并浇灌混凝土,成桩2天后实施后注浆作业。所用的后注浆设备包括注浆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注浆管注水开塞:S2、注浆液配置:S3、后注浆施工:对同一个桩进行二次注浆时所采用的顺序为先外围后内部,为先桩侧后桩端,桩侧局部先上后下的原则,采用梅花桩间隔注浆的顺序;桩侧与桩端注浆间隔的时间不少于3h,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注浆时,控制注浆压力P和注浆流量,当实时注浆压力P1≤0.5P时,采用低档压入水灰比0.6

0.65的水泥浆,注浆流量为50

60L/min,然后逐步加压,当实时注浆压力P1>0.5P时,采用水灰比为0.45

0.5的水泥浆,注浆流量为30

40L/min;当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应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宜为30

60min,或调低浆液水灰比;间歇注浆时间超过60min应用清水冲洗压浆管和管阀,以保证后续压浆能正常进行;二次注浆终止的标准为:

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

当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并维持5min以上;桩顶或地面不出现明显上抬,桩体上抬不得超过3mm;二者有一即可终止二次注浆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注浆压力的获得方法为:(1)获取注浆液参数信息,将注浆液参数信息存入注浆参数矩阵N(μ,R,t),其中,μ为浆液粘度,R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t为浆液的初凝时间;将预设的标准注浆参数矩阵N0(μ0,R0,t0)与注浆参数矩阵N(μ,R,t)相比,获得浆液系数C;(2)获取地质参数信息,将地质参数信息存入地质参数矩阵D(Ф,h,A),其中,Ф为孔隙率、h注浆点上覆土层厚度,A为密实度;将预设的标准地质参数矩阵D0(Ф0,h0,A0)与地质参数矩阵D(Ф,h,A)相比,获得地质系数F;(3)根据浆液系数C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远新卢宾冯微欧阳波李翔杨鹏苏城峰严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