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686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WO3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着色效率低、变色速度慢的问题,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具有弱还原性的多孔WO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信息、电子、能源、建筑以及国防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在众多的电致变色材料中,WO3是一种常用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其结构中存在大量的氧空位缺陷,这种缺陷结构有利于阳离子的迁入和迁出,在对其施加一定电压后其自身的光学属性能够在本色和蓝色之间产生相对持久的、可逆的颜色变化。
[0003]虽然WO3制备简单,带隙能小,能吸收波长小于500nm的可见光,具有潜在的光催化能力。但是纯WO3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存在易光腐蚀,对可见光利用率较低、很难获得稳定的光催化性能、着色效率低、变色速度慢等问题。
[0004]基于复合纳米技术的电致变色材料和多光谱吸收材料,工作波段涵盖了近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生长WO3二维纳米薄膜;步骤1.1、将FTO玻璃依次在清洗液中超声清洗,之后吹干备用;步骤1.2、将Na2WO4·
2H2O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逐滴加入HCl溶液至有絮状沉淀生成;步骤1.3、将步骤1.2获得的悬浊溶液旋涂在步骤1.1处理后的FTO玻璃表面,然后转移至管式炉内,高温氧化,冷却取出;步骤1.4、将步骤1.2获得的悬浊溶液旋涂在上一步处理后的FTO玻璃表面,然后转移至管式炉内,高温氧化,冷却取出;步骤1.5、重复步骤1.4的操作多次,形成均匀的WO3种子覆盖的基底;步骤1.6、将WCl6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将步骤1.5获得的基底浸入到WCl6溶液中,高温反应;在高温高压下,WCl6醇解并生成WO3‑
x
;其中x为0或1,代表不同价态的W元素;步骤2、制备金纳米颗粒复合WO3薄膜AuP/WO3;步骤2.1、用二次水冲洗步骤1.6获得的FTO玻璃表面,吹干,然后立刻浸入到氯金酸

乙醇溶液中,静止设定时间;取出后用乙醇和二次水分别冲洗,除去表面未反应的氯金酸;步骤2.2、将样品置于烘箱中烘干制成AuP/WO3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制备金纳米颗粒/棒复合的WO3薄膜AuPR/WO3;步骤3.1、将制备好的AuP/WO3薄膜浸没在乙二硫醇溶液中,设定时间后取出用乙醇冲洗多次;步骤3.2、将结合了硫醇的AuP/WO3薄膜浸没在金纳米棒溶液中,静置设定时间后取出,用乙醇清洗多次,吹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中金纳米棒溶液通过下述步骤制备:S1、制备晶种溶液;配置HAuCl4和CTAB水溶液;再向上述溶液中迅速加入新鲜NaBH4水溶液,剧烈搅拌后将溶液避光保存;S2、制备生长溶液;称取CTAB和油酸钠至去离子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AgNO3溶液,搅拌后再加入HAuCl4溶液,再继续搅拌;S3、定向生长Au纳米棒;将生长溶液的pH调至2.0,再向该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和晶种溶液;让该溶液在恒温静置,通过离心洗涤除去过量的还原剂;收集的金纳米棒用去离子水分散,通过紫外吸收来调节纳米棒的浓度,使得获得的金纳米棒溶液的SPR吸收峰强度控制在0.8~1.2之间;最后将该金纳米棒溶液低温存储待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HAuCl4水溶液的浓度为0.25mmol 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晨晋丁亥张霞李琴琴蔡秀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