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传军专利>正文

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66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汇总管、截污组件和过滤组件,雨水汇总管安装在地表层下方,所述雨水汇总管下方连通有沉淀池,且沉淀池一侧安装截污组件,所述截污组件右侧安装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一侧安装有蓄水池,所述截污组件下方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截污组件由壳体、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挂篮和排污门组成,所述挂篮安装在壳体内,且壳体两侧分别连通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一进水管连通沉淀池与截污组件,通过第一出水管连通截污组件与过滤组件,所述挂篮底部安装有排污门,所述第一进水管中的水流入到挂篮内,通过挂篮过滤后流进到第一出水管。通过挂篮过滤后流进到第一出水管。通过挂篮过滤后流进到第一出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资源领域,尤其涉及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雨水是目前尚未充分利用的一种水资源,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降低生活用水压力,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但现有的雨水收集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仅仅在室外安装一个蓄水池,这种收集的雨水量非常少,收集的雨水质量用途单一不能满足多种用途使用,并且不能长久存储,因此本技术提出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通过雨水收集池和渗水砖将雨水集中收集到雨水汇总管中,通过沉淀池、截污组件和过滤组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过滤处理,使过滤干净的雨水便于多种使用用途及长久存放,通过排污管将过滤沉淀的过滤物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汇总管(1)、截污组件(2)和过滤组件(3),雨水汇总管(1)安装在地表层下方,所述雨水汇总管(1)下方连通有沉淀池(4),且沉淀池(4)一侧安装截污组件(2),所述截污组件(2)右侧安装有过滤组件(3),且过滤组件(3)一侧安装有蓄水池(5),所述截污组件(2)下方连通有排污管(6),所述截污组件(2)由壳体(7)、第一进水管(8)、第一出水管(9)、挂篮(10)和排污门(11)组成,所述挂篮(10)安装在壳体(7)内,且壳体(7)两侧分别连通第一进水管(8)和第一出水管(9),通过第一进水管(8)连通沉淀池(4)与截污组件(2),通过第一出水管(9)连通截污组件(2)与过滤组件(3),所述挂篮(10)底部安装有排污门(11),所述第一进水管(8)中的水流入到挂篮(10)内,通过挂篮(10)过滤后流进到第一出水管(9),当挂篮(10)内部过滤物过多时,通过排污门(11)将过滤物排入到排污管(6)内,进行排污泄压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门(11)由排污门A(12)、排污门B(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主动轮(16)、从动轮(17)和第一步进电机(18)组成,所述壳体(7)底部安装有排污门A(12)和排污门B(13),且排污门A(12)和排污门B(13)对称安装,所述排污门A(12)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杆(14),所述排污门B(13)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5),所述第一连接杆(14)与主动轮(16)连接,所述主动轮(16)一侧啮合有从动轮(17),且从动轮(17)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5),所述主动轮(16)下方安装有第一步进电机(18),且第一步进电机(18)与主动轮(16)固定连接,当第一步进电机(18)驱动主动轮(16)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杆(14)带动排污门A(12)向一侧转动,同时排污门B(13)向另一侧转动,从而使挂篮(10)内的过滤物排入到排污管(6)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由第二出水管(19)、过滤外壳(20)、进水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传军王刚张明涛
申请(专利权)人:顾传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