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利用该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661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香菇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利用该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成活率低、产量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固体原料称重,按比重称取以下组分原料:木霉菌、秸秆、麦麸、石膏和硝酸铵,其中,各组分按质量份数比为:木霉菌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利用该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香菇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利用该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香菇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在种植香菇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采用菌棒种植。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菌棒种植方法,香菇的种植周期长,而且成活率比较低。因此,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种植方法,就是采用液体培养技术进行生产。
[0003]然而在采用液体发酵生产香菇的过程中,对于液体培养基的选择和重要,它决定了香菇是否能够健康快速的生长,为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利用该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利用该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成活率低、产量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固体原料称重,按比重称取以下组分原料:木霉菌、秸秆、麦麸、石膏和硝酸铵,其中,各组分按质量份数比为:木霉菌0.1

0.5份、秸秆100

120份、麦麸50

70份、石膏1

2份、硝酸铵0.5

1份;
[0008]S2、液体原料的称重,按比重称取以下组分原料:去离子水、葡萄糖、硫酸镁和维生素B1,其中,各组分按质量份数比为:去离子水20

30份、葡萄糖2

4份、硫酸镁8

10份、维生素B11

2份;
[0009]S3、混料,将称取的固体原料导入到混合装置中,然后再将液体原料倒入混合装置中与固体原料混合在一起,然后持续搅拌15

20分钟,使得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混合均匀;
[0010]S4、装袋,将混合后的原料从混合装置中取出,然后再装入到菌袋中,装袋完成后,再在菌袋表面扎上合适数量的孔洞;
[0011]S5、灭菌,将制好的菌棒放入灭菌锅中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完成后,再将菌棒取出;
[0012]S6、降温,将从灭菌锅中取出的菌棒放入到降温装置中进行降温,使得菌棒的温度降至室温,之后再将菌棒取出,然后再转运至接种间。
[0013]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秸秆为粉碎后的秸秆粉,麦麸中结块的麦麸掰开后在与其他原料混合。
[0014]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在混料的过程中,液体原料的添加方式采用边搅拌边添加的方式,搅拌完成后对混合原料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保重混合原料中水分含量在50%

60之间,混合原料的PH值在6
±
0.5,如水分达不到要求,则相应的往混合原料中加去离子
水,并且边加水边搅拌,相同的,PH值达不到要求时,同样继续对PH值进行调节,直到参数达到要求。
[0015]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灭菌时,分两次进行灭菌,第一次灭菌时,温度控制在100

110摄氏度,灭菌时间为30min,灭菌时压力控制在0.05MPa,第二灭菌时,温度控制在120

125摄氏度,灭菌时间为30min,灭菌时压力控制在0.05MPa。
[0016]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秸秆选取时,选取新鲜、无霉变、含水量不超过20%的秸秆粉末。
[0017]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麦麸选择采用新鲜、无结块、无霉变的麦麸。
[0018]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9](1)接种,首先对接种间进行清扫,然后将接种间的菌棒每排之间留出至少20cm的作业通风道,之后再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使用接种机接种到菌棒上;
[0020](2)培养,将接种好的菌棒转运至培养室进行培养,并对培养室内的环境进行调节,根据接种菌种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满足菌种生产的需求;
[0021](3)翻堆,当超过80%的菌棒上的菌圈生长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先检测培养室内的氧气浓度,当氧气浓度低于正常值的时候,再利用增氧设备对培养室内进行增氧,完成增氧的菌棒接种口向外摆放,呈三角垛摆放整齐,并按原间隙摆放,并且设置好氧气浓度监测装置,当氧气浓度下降到设定值以下是再次进行增氧;
[0022](4)采摘,当菌棒上80%的菌株生长到正常大小的时候,开始初次对菌棒上的菌株进行采摘,采摘的时候轻轻旋动菌株将其摘下,不要伤到未成熟的菌株,一端时间后,当菌棒表面的菌株重新长大后再次进行采摘,直到最后一次采摘时菌棒上的菌株少于10%的情况时,则不再进行下一次的采摘。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1、菌棒中填充合理配比的秸秆、麦麸、石膏、木霉菌、硝酸铵,再混合去离子水、葡萄糖、硫酸镁和维生素B1,最后再调节合适的PH值和含水量,使得接种后的菌种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培养的菌株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0025]2、在培养的过程中,时时保证培养间内的氧气浓度处于正常值的状态,增强了菌株的生长能力和代谢能力,促进了菌株对菌棒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0026]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培养食用菌时产量低和成活率低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食用菌对菌棒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吸收,从而提升食用菌的质量,易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一、
[0029]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固体原料称重,按比重称取以下组分原料:木霉菌、秸秆、麦麸、石膏和硝酸铵,其中,各组分按质量份数比为:木霉菌0.1份、秸秆100份、麦麸50份、石膏1份、硝酸铵0.5份,选取的秸秆为粉碎后的秸秆粉,而且秸秆选取时,选取新鲜、无霉变、含水量不超过20%的
秸秆粉末,麦麸选择采用新鲜、无结块、无霉变的麦麸;
[0031]S2、液体原料的称重,按比重称取以下组分原料:去离子水、葡萄糖、硫酸镁和维生素B1,其中,各组分按质量份数比为:去离子水20份、葡萄糖2份、硫酸镁8份、维生素B11份;
[0032]S3、混料,将称取的固体原料导入到混合装置中,然后再将液体原料倒入混合装置中与固体原料混合在一起,然后持续搅拌15

20分钟,使得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混合均匀,在混料的过程中,液体原料的添加方式采用边搅拌边添加的方式,搅拌完成后对混合原料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保重混合原料中水分含量在50%

60之间,混合原料的PH值在6
±
0.5,如水分达不到要求,则相应的往混合原料中加去离子水,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固体原料称重,按比重称取以下组分原料:木霉菌、秸秆、麦麸、石膏和硝酸铵,其中,各组分按质量份数比为:木霉菌0.1

0.5份、秸秆100

120份、麦麸50

70份、石膏1

2份、硝酸铵0.5

1份;S2、液体原料的称重,按比重称取以下组分原料:去离子水、葡萄糖、硫酸镁和维生素B1,其中,各组分按质量份数比为:去离子水20

30份、葡萄糖2

4份、硫酸镁8

10份、维生素B11

2份;S3、混料,将称取的固体原料导入到混合装置中,然后再将液体原料倒入混合装置中与固体原料混合在一起,然后持续搅拌15

20分钟,使得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混合均匀;S4、装袋,将混合后的原料从混合装置中取出,然后再装入到菌袋中,装袋完成后,再在菌袋表面扎上合适数量的孔洞;S5、灭菌,将制好的菌棒放入灭菌锅中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完成后,再将菌棒取出;S6、降温,将从灭菌锅中取出的菌棒放入到降温装置中进行降温,使得菌棒的温度降至室温,之后再将菌棒取出,然后再转运至接种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秸秆为粉碎后的秸秆粉,麦麸中结块的麦麸掰开后在与其他原料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在混料的过程中,液体原料的添加方式采用边搅拌边添加的方式,搅拌完成后对混合原料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保重混合原料中水分含量在50%

60之间,混合原料的PH值在6
±
0.5,如水分达不到要求,则相应的往混合原料中加去离子水,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梵山菌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