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科技湿地单元组合的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河道修复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科技湿地单元组合的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工业化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随之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多,污水排放到河道中,容易造成河道水污染,使得河道生态遭到破坏。因此,如何对河道生态进行修复是一件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公开号为CN10423010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的立体生态廊道系统及方法,包括沿河道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的拦截单元、预处理单元、湿地单元、植物控制单元;拦截单元,用于将上游河道来将水中的杂物进行拦截;预处理单元,用于对经拦截单元的来水,进行曝气以及微生物降解;湿地单元,用于使经预处理单元的来水,沿波浪式渗径反复流经床体的表层和底层,即反复经过好氧和厌氧的过程,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植物控制单元,用于对经湿地单元的来水,利用人工浮床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进行悬浮物拦截、氮磷吸收。
[0004]针对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科技湿地单元组合的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单元(1)、湿地单元(2)和净化单元(3),所述污水处理单元(1)设置在地势平坦的河段的河道内,所述湿地单元(2)设置在河道的两侧,所述净化单元(3)设置在湿地单元(2)背离污水处理单元(1)的一端,所述污水处理单元(1)包括拦截坝(11),所述拦截坝(11)用于拦截并过滤河道内的水,所述拦截坝(11)沿河道流向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拦截坝(11)的进水端设有过滤件(12),所述过滤件(12)包括格栅(121)、防水卷材(122)以及与防水卷材(122)的顶端相连的气囊(123),所述防水卷材(122)的底端与格栅(12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拦截坝(11)朝向进水端的一侧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13),所述导轨(13)的高度高于拦截坝(11)的高度,所述格栅(121)背离拦截坝(11)的一侧同时与两个导轨(13)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卷材(12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导轨(13)滑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科技湿地单元组合的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122)与导轨(13)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防水卷材(12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均与导轨(13)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密封件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14),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14)沿导轨(13)的竖直方向设置并与导轨(1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科技湿地单元组合的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3)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安装槽(131),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14)朝向导轨(13)的一侧设有凸块(141),所述凸块(141)插接限制在安装槽(13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科技湿地单元组合的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3)包括第一分体(132)和第二分体(133),所述第一分体(132)位于第二分体(133)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分体(133)与拦截坝(11)相连,且所述第一分体(132)和第二分体(133)之间通过铰链铰接连接,且所述第一分体(132)和第二分体(133)之间设有用于对第一分体(132)和第二分体(133)进行撑开的固定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科技湿地单元组合的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柱(134)、第一限位环(135)和第二限位环(136),所述连接柱(134)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分体(133)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分体(133)的上方,所述第一限位环(135)和第二限位环(136)均设置为圆环状,所述第一限位环(135)和第二限位环(136)的一侧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一限位环(135)背离缺口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在第一分体(132)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环(136)位于第一限位环(135)的内圈且与第一限位环(135)为同心圆,所述第二限位环(136)与第一限位环(135)滑移连接配合,当所述第二限位环(136)将第一限位环(135)的缺口封堵住时,所述第二限位环(136)与第一限位环(135)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南,张林惠,孙一钒,金晟,惠秀秀,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冬春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