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针灸学医用针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针灸学医用针具。
技术介绍
[0002]浮针属于针灸学医用器具,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浅筋膜层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具有无痛苦、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0003]但目前的浮针疗法存在以下缺点:1.浮针导管留置在皮下后,留置在体外的导管尾部长且粗大,患者产生恐惧心理。2.浮针导管留置在皮下后,形成由体外进入体内的空气通道,使得空气能够通过浮针导管进入体内,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3.浮针导管需要留置在体内,数小时后拔出,通常是患者离院后自行拔出,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错误理解、错误记忆等原因造成留置时间过长,导致感染风险增加。4.拔除留置体内的浮针导管后对穴位、筋膜的刺激终止,该次治疗效力终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针灸学医用针具;拟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针灸学医用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针灸学医用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2)、针芯(16)以及软管(1),所述针管(2)套装在针芯(16)上,针管(2)具备一个用于刺入皮肤的尖锐部(3),且所述针芯(16)能够沿针管(2)轴线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针管(2)远离尖锐部(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8),第一连接部(8)安装在盒体(4)上;针芯(16)贯穿盒体(4)从第一连接部(8)伸入针管(2)内;所述针芯(16)远离针管(2)尖锐部(3)的一端安装在滑钮(7)上,滑钮(7)贯穿盒体(4)延伸至盒体(4)外部,对应的,盒体(4)上设置滑槽(5),使得滑钮(7)能够沿滑槽(5)长度方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针芯(16)沿针管(2)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软管(1)的任意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第二连接部(10)通过连接套(9)与第一连接部(8)连接,连接套(9)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8)上,使得软管(1)整体也套装在所述针管(2)上;所述第二连接部(10)上设置有凸起部(13),对应的在连接套(9)上设置有导槽(11),凸起部(13)能够在所述导槽(11)内移动,使得凸起部(13)沿导槽(11)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后,能够带动软管(1)向针管(2)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遮蔽或露出针管(2)的尖锐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灸学医用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4)远离针管(2)尖锐部(3)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端盖(6)通过可拆卸的安装方式盖合在所述开口上;且端盖(6)形成滑槽(5)的封闭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灸学医用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16)通过可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