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火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
·
官针》中就记:有“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外科启玄》有“专治附骨痈疽,不能外出,故用此火针开其疮口”的论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收录“火针洞式引流技术”,该项技术用于治疗乳腺炎性疾病成脓期,能使烙口内壁产生焦痂附着,形成一个内壁光滑的圆形通道,使脓液通畅排出,可达到“腐去肌生”的效果。
[0003]但是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火针外露使患者恐惧、穿刺深度、速度依赖操作者主观控制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火针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上的以下部件,
[0005]针套,可拆卸地设于壳体的一侧;
[0006]针具,可活动地设于针套内;
[0007]加热组件,位于壳体内,且其工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上的以下部件,针套(2),可拆卸地设于壳体(1)的一侧;针具(3),可活动地设于针套(2)内;加热组件(4),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其工作端位于针套(2)的出口端,所述针具(3)能够穿透加热组件(4)的工作端;传动组件(5),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其工作端与针具(3)驱动连接;控制组件(6),位于所述壳体(1)的另外一侧,且其工作端与传动组件(5)的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针套(2)可活动地设于第一滑槽(11)内,所述针套(2)的靠近传动组件(5)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开槽(23),所述传动组件(5)的工作端透过开槽(23)与针具(3)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1)的内侧设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位于靠近第一滑槽(11)的一端,所述针套(2)上下面设有突起(24),所述凸起与限位块(13)可分离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1)上设有上反向标识的刻度,通过刻度能够标记刺入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2)的外侧面设有第一推块(2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包括加热管(41)和控制器(42),所述控制器(42)设于壳体(1)内,所述加热管(41)固定在壳体(1)的一侧,所述加热管(41)位于针套(2)内,所述针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毅,司徒红林,文灼彬,井含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