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07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其包括导入装置,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导出装置;导入装置的第一端与患者引血端连接,导入装置的第二端与第一过滤装置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过滤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二过滤装置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过滤装置的出口端与导出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导出装置的第二端与患者出血端连接;通过此种方式使得本管路能够根据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适用于不同血液净化机设备,并根据治疗需要进行血浆吸附/血液(浆)灌流/血浆置换的治疗模式,达到血浆吸附/血液(浆)灌流治疗模式与血浆置换治疗模式之间的互相转换的结果,结构清晰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患者经济负担。患者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

技术介绍

[0002]Plasauto IQ

21连续性血液净化机,是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血液净化设备之一,是血液净化中心、血液科、人工肝、ICU、传染科、移植科、风湿免疫等科室使用的多用途全功能血液净化设备,更难得的是它涵盖全系列治疗模式配套使用的儿童耗材。Plasauto IQ

21治疗模式全面,包括,血液净化相关治疗模式,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CHDF(Continuous Hemodiafiltration)等,以及人工肝脏(Artificial Liver)支持相关治疗。研究表明,目前单一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多种治疗模式等组合与序贯治疗能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可以节省治疗耗材使用,降低治疗成本与花费,提高治疗效率。因此设计通过在治疗管路中添加止流阀与三通转换口,实现一套治疗管路序贯完成两种甚至以上治疗需求具有临床意义。
[0003]目前因原生产厂商的治疗管路耗材供给的问题,此款进口血液净化机设备无法继续使用,并且其他品牌血液净化机设备中的治疗管路无法应用在原生产厂商生产的此款进口血液净化机设备上,这就导致已经购买的进口血液净化机设备无法继续使用,而且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国内多家医院也存在同样困扰。因为耗材问题无法继续使用治疗机器,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耽误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甚至有可能延误最佳救助时机。综上所述,专利技术人希望设计一种既能够与国产血液净化机设备配合使用,也可以应用在原进口血液净化机设备的改良管路。希望通过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对治疗管路改进,得到一套治疗管路可以同时完成两种甚至以上治疗需求的目的,不仅满足临床上医护人员自由转换治疗模式的需求,降低工作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率。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
[0006]一种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其包括导入装置,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导出装置;所述导入装置的第一端与患者引血端连接,导入装置的第二端与第一过滤装置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二过滤装置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出口端与导出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导出装置的第二端与患者出血端连接;通过此种方式使得本管路能够根据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适用于不同血液净化机设备,并根据治疗需要进行血浆吸附/血液(浆)灌流/血浆置换的治疗模式,达到血浆吸附/血液(浆)灌流治疗模式与血浆置换治疗模式之间的互相转换的结果,结构清晰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0007]优选地,所述导入装置为两端分别与患者引血端和第一过滤装置连接的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在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上设置第一管路辅助组件,以保证对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内部血液的处理。所述第一管路辅助组件包括顺序设置在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的血液泵和动脉壶,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内的血液必须顺序经过血液泵和动脉壶的处理,才能继续沿着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到达第一过滤装置内;此种设置保证血液在导入装置和第一过滤装置内的正常流通,避免治疗中空气进入第一过滤装置。
[0008]优选地,在所述血液泵前端的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的一侧设置采血压件和/或冲管盐水件;在血液泵后端的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的一侧设置抗凝剂泵。上述设置满足临床上的治疗需求。采血压件与导入软管动脉管通过采血压管连接,冲管盐水件与导入软管动脉管通过输液回路导管连接,抗凝剂泵与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通过抗凝剂连接管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主体、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入口设置在第一过滤主体的上端,第一出口设置在第一过滤主体的下端;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的一端与第一入口连接,第一出口连接导出装置;此种设置保证顺利完成血液的导入和导出,构成体外循环过程。
[0010]优选地,所述导出装置设置为血液导出软管静脉管,血液导出软管静脉管与第一出口连接;在血液导出软管静脉管设置静脉壶,并在近静脉壶下端设置空气监测件。
[0011]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过滤主体的侧面还设置有出血浆口,出血浆口和第二过滤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辅助组件连接;通过第二管路辅助组件的设置保证对血浆的过滤处理。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辅助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分浆管一、分浆泵、血浆分离管、血浆壶和分浆管二,分浆管一与出血浆口连接,分浆管二与第二过滤装置连接;在血浆壶和第二过滤装置之间的分浆管二之间设置废液/浆回收件,废液/浆回收件通过废液管与分浆管二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过滤主体、第二入口、第二出口,第二入口设置在第二过滤主体的上端,第二出口设置在第二过滤主体的下端;分浆管二的一端与第二入口连接,第二出口连接返浆回路导管,返浆回路导管与血液导出软管静脉管连接;此种设置保证顺利完成血浆的导入和导出过程。
[0014]优选地,在所述返浆回路导管设置加温装置,保证液体回输入体内的温度。
[0015]优选地,在所述返浆回路导管的一侧设置补充液/预冲液件,补充液/预冲液件和返浆回路导管之间通过补充液/预冲液导管连接;且在补充液/预冲液导管设置返浆泵;补充液/预冲液件设置在加温装置和第二出口之间;此种补充液/预冲液件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治疗中正常补给与治疗前治疗管路预先冲洗工作。
[0016]优选地,所述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靠近第一入口的位置设置血液导入软管分支,血液导入软管分支的另一端与分浆管二连通;此种设置保证了血液灌流治疗模式与血浆置换治疗模式之间的转换。
[0017]优选地,在所述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和血液导入软管分支的连接处设置T型管一,在血液导入软管分支和分浆管二的连接处设置T型管二,在分浆管二和废液管的连接处设置T型管三;T型管一的设置方便从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拆下血液导入软管分支,T型管二的设置方便从分浆管二拆下血液导入软管分支,T型管三的设置方便从分浆管二拆下废液/浆回收件,可根据治疗需要安装废液/浆回收件,将第一过滤装置分离出的血浆进行密闭收
集。通过在管路的不同连接位置设置T型管,极大地方便了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模式时,不用拆卸管路就可以完成治疗模式转换,减少因拆卸导致治疗管路污染的可能。
[0018]优选地,在所述采血压件和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的连接处、冲管盐水件和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的连接处、抗凝剂泵和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的连接处、返浆回路导管和血液导出软管静脉管的连接处、返浆回路导管和补充液/预冲液导管的连接处分别设置T型管。
[0019]优选的,在所述导入装置、第一管路辅助组件、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其包括导入装置,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装置的第一端与患者引血端连接,导入装置的第二端与第一过滤装置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二过滤装置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出口端与导出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导出装置的第二端与患者出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主体、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入口设置在第一过滤主体的上端,第一出口设置在第一过滤主体的下端;在所述第一过滤主体的侧面还设置有出血浆口,出血浆口和第二过滤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辅助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管路辅助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分浆管一、分浆泵、血浆分离管、血浆壶和分浆管二,分浆管一与出血浆口连接,分浆管二与第二过滤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装置为两端分别与患者引血端和第一过滤装置连接的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在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上设置第一管路辅助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导入软管动脉管的一端与第一入口连接,第一出口连接导出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机用的改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陈占军邹怀宾孔明周莉陈煜段钟平朱彦涛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