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应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595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属于课室管理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侧面设有摄像头和显示器,在外壳内设有主控单元,所述摄像头和显示器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通过摄像头、显示器和主控单元的配合进行图像识别;主控单元通过线路分别连接有人体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通过感应结果对教室内的各电器进行开关判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智能化较高的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用于学生考勤和课室管理。用于学生考勤和课室管理。用于学生考勤和课室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课室管理系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迭,人脸识别已成为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基础性技术。在智能生活时代,人脸识别和视频监控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现如今我国高校教育不断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如何更高效、科学合理地实现课室管理、学生考勤管理和远程智能化管理成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的领域。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考勤管理,教师在课前或课中进行点名、二维码、APP定位签到等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点名,学生可以代答代到,二维码或者APP定位签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扫码或者伪造GPS数据来实现签到,同时由于室内影响定位因素较多,定位误差较大,导致考勤结果误差偏大。
[0003]国内外对于教室考勤管理已有多年研究基础,主要的方法有:通过指纹考勤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考勤,该方法考勤精度高,但存在考勤操作较为繁琐;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获取学生个人信息用于签到,此方法使用便捷,但易存在他人代签等问题。在图像识别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由于其具有高辨识度、高安全性、高稳定性,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勤逐渐成为趋势。随着信息化在高校的铺开,课室内电气设施众多,还使用人工手动逐个课室开启关闭电气设施,不仅大量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造成电能资源浪费严重。国内对节能控制系统也有一定的研究,如姚俊红研发的可根据教室内人数及光照强度进行控制的高校教学楼照明节电控制系统、刘龙等人设计的可根据节能系统节能效率的需要,综合利用教室内人数、光照强度和温度等信息,实现对教室内电器的智能控制的教学楼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设计等。以上设计可以实现一定的智能控制以及节能效果,但在智能化上存在不足,同时对于节能效率还可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智能化较高的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侧面设有摄像头和显示器,在外壳内设有主控单元,所述摄像头和显示器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通过摄像头、显示器和主控单元的配合进行图像识别;
[0006]主控单元通过线路分别连接有人体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通过感应结果对教室内的各电器进行开关判断。
[0007]上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中,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散热孔,在外壳上设有与线路相适应的线路孔。
[0008]上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中,所述主控单元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GSM模块、继电器模块和WIFI模块;所述摄像头、显示器、人
体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分别与电路板连接。
[0009]上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中,所述GSM模块采用SIM900A型号,继电器模块采用晶体管驱动电路,WIFI模块采用ESP8266模块。
[0010]上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中,所述显示器采用集成触摸显示屏的树莓派。
[0011]上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中,所述摄像头采用OpenMV模块,人体传感器采用HC

SR501模块,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传感器。
[0012]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摄像头、显示器和主控单元的配合进行图像识别,事先采集人脸数据,将其存放在人脸数据库中,当摄像头采集到人脸数据时,将当前的人脸数据与数据库中的人脸数据进行对比,找到最为相似的人脸,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其人名及签到时间,从而实现人脸识别考勤功能。再通过人体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的配合,根据当前环境是否有人、温度、光线等情况,自动开启相应电器,当人离开时,延时自动关闭电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电器功能。该智能课室管理系统以图像识别为基础,通过感应结果对各电器进行闭合或者开启判断,从而实现学生考勤、自动控制和智能监控课室的功能,使用方便,智能化较高。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4]图1是本技术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外壳的主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外壳的俯视图。
[0017]图中:1、外壳;2、摄像头;3、显示器;4、主控单元;4a、电路板;4b、GSM模块;4c、继电器模块;4d、WIFI模块;5、线路;6、人体传感器;7、火焰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光敏传感器;10、散热孔;11、线路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侧面设有摄像头2和显示器3,在外壳1内设有主控单元4,所述摄像头2和显示器3分别与主控单元4连接,通过摄像头2、显示器3和主控单元4的配合进行图像识别;主控单元4通过线路5分别连接有人体传感器6、火焰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和光敏传感器9,通过感应结果对教室内的各电器进行开关判断。火焰传感器7实现火焰报警的功能,当其检测范围内出现有火焰时,模块将发出高电平,电路板4a部分通过GSM模块4b发送警报电话到设定联系人。光敏传感器9用于检测环境光线,当环境光线低于设定阈值时,发送信号至继电器开启照明设备;当环境光线高于设定阈值时,发送信号至继电器关闭照明设备;模块在环境火焰光谱或者光源达不到设定阈值时,DO口输出高电平,当外界环境火焰光谱或者光源超过设定阈值时,模块D0输出低电平。
[0019]其中,所述外壳1的两侧设有散热孔10,方便外壳1内部电路进行散热,有助于系统长时间运行;外壳1采用3D打印,上下可拆卸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在外壳1上设有与线路5相
适应的线路孔11,统一放置用于外部传感器与主控单元4相连的线路及电源线路,使得系统线路整洁,便于后期检查维护线路。
[0020]具体的,所述主控单元4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的电路板4a,所述电路板4a上设有GSM模块4b、继电器模块4c和WIFI模块4d;所述摄像头2、显示器3、人体传感器6、火焰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和光敏传感器9分别与电路板4a连接。当系统检测到人脸后会唤醒电路板4a工作,电路板4a部分实现区域人体感应、温度感应、光线感应及火焰感应,通过感应结果对各电器进行闭合或者开启判断。GSM模块4b实现语音拨号通话功能,当检测到温度过高或有火焰时将会拨打电话至固定联系人。采用多个继电器模块4c用于通过电信号分别控制多个用电器的通断,本系统初始采用12个继电器进行控制,将区域内分割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控制两个用电器,一共12个继电器,继电器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021]进一步的,所述GSM模块4b采用SIM900A型号,它是GS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侧面设有摄像头(2)和显示器(3),在外壳(1)内设有主控单元(4),所述摄像头(2)和显示器(3)分别与主控单元(4)连接,通过摄像头(2)、显示器(3)和主控单元(4)的配合进行图像识别;主控单元(4)通过线路(5)分别连接有人体传感器(6)、火焰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和光敏传感器(9),通过感应结果对教室内的各电器进行开关判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设有散热孔(10),在外壳(1)上设有与线路(5)相适应的线路孔(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课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4)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的电路板(4a),所述电路板(4a)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芳赖力潜何梓杰李伟鑫谢宋汕李晓烽魏洁锋
申请(专利权)人:嘉应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