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88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包括底座、顶板、柱状芯体、线圈、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包覆体,柱状芯体的一端设置在底座上,在柱状芯体的另一端上设置顶板;在柱状芯体与底座连接处的底座表面上环向设置有第一电极片,第一电极片通过第一接线端引出;在柱状芯体与顶板连接处的顶板表面上环向设置有第二电极片,第二电极片通过第二接线端引出,线圈缠绕在柱状芯体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接触连通;包覆体将各个部件包裹在内部,且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均延伸至包覆体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全方位引出线圈接线,简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率和生产良率。率和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感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感器中多是将线圈绕卷或缠绕在磁芯上之后,将两端的接线端通过固定位置引出,接线端需要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将其正确引出,这样提高了生产工艺的复杂度和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自动化生产中极易造成位置跑偏,从而降低了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能够全方位引出线圈接线,简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包括底座、顶板、柱状芯体、线圈、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包覆体,所述柱状芯体的一端设置在底座上,在所述柱状芯体的另一端上设置顶板;在所述柱状芯体与底座连接处的底座表面上环向设置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通过第一接线端引出;在所述柱状芯体与顶板连接处的顶板表面上环向设置有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通过第二接线端引出,所述线圈缠绕在柱状芯体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接触连通;所述包覆体将底座、顶板、柱状芯体、线圈、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包裹在内部,且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均延伸至包覆体外围。
[0005]进一步的是,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凹陷的柱状芯体顶部定位槽,能够在装配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柱状芯体进行定位,保证其位置不会发生窜动现象。
[0006]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陷的柱状芯体底部定位槽,能够在装配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柱状芯体进行定位,保证其位置不会发生窜动现象。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柱状芯体底部定位槽与底座形成一体结构,能够在装配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柱状芯体进行定位,保证其位置不会发生窜动现象。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采用圆环形极片,保证电流的均匀流通,提高可靠性。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一接线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电极片和第二接线端一体成型,保证器件稳固性,保证电流流通可靠性。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包覆体通过浇铸方式将安装好的底座、顶板、柱状芯体、线圈、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包裹在内部。
[0011]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将线圈套设在柱状芯体上即可,线圈的两端接线头可直接与环向设置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并通过底座和顶板的上下夹设保证了其有效电连接;从而使得装配过程,不用准确定位线圈的接线引出位置,无论线圈的线头在什么方位进行放入都可有效进行引出,实现线圈接线的全方位引出,能够简化生产过程,提高
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的包覆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是底座,2是顶板,3是柱状芯体,4是线圈,5是第一电极片,6是第二电极片,7是第一接线端,8是第二接线端,9是包覆体,10是顶部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8]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

图3所示,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包括底座1、顶板2、柱状芯体3、线圈4、第一电极片5、第二电极片6、第一接线端7、第二接线端8和包覆体9,所述柱状芯体3的一端设置在底座1上,在所述柱状芯体3的另一端上设置顶板2;在所述柱状芯体3与底座1连接处的底座1表面上环向设置有第一电极片5,所述第一电极片5通过第一接线端7引出;在所述柱状芯体3与顶板2连接处的顶板2表面上环向设置有第二电极片6,所述第二电极片6通过第二接线端8引出,所述线圈4缠绕在柱状芯体3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片5和第二电极片6接触连通;所述包覆体9将底座1、顶板2、柱状芯体3、线圈4、第一电极片5、第二电极片6、第一接线端7和第二接线端8包裹在内部,且第一接线端7和第二接线端8均延伸至包覆体9外围。
[001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1,在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凹陷的柱状芯体顶部定位槽10,能够在装配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柱状芯体3进行定位,保证其位置不会发生窜动现象。
[0020]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凹陷的柱状芯体底部定位槽,能够在装配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柱状芯体3进行定位,保证其位置不会发生窜动现象。
[002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2,在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凹陷的柱状芯体顶部定位槽10,能够在装配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柱状芯体3进行定位,保证其位置不会发生窜动现象。
[0022]所述柱状芯体底部定位槽与底座1形成一体结构,能够在装配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对柱状芯体3进行定位,保证其位置不会发生窜动现象。
[002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3,所述第一电极片5和第二电极片6采用圆环形极片,保证电流的均匀流通,提高可靠性。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片5和第一接线端7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电极片6和第二接线端8一体成型,保证器件稳固性,保证电流流通可靠性。
[002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4,所述包覆体9通过浇铸方式将安装好的底座1、顶板2、柱状芯体3、线圈4、第一电极片5、第二电极片6、第一接线端7和第二接线端8包裹在内部。
[0026]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0027]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将线圈4套设在柱状芯体3上;通过底座1和顶板2的上下夹设;线圈4的两端接线头直接与环向设置的第一电极片5和第二电极片6接触电连接;再通过包覆体9将底座1、顶板2、柱状芯体3、线圈4、第一电极片5、第二电极片6、第一接线端7和第二
接线端8包裹在内部,且第一接线端7和第二接线端8均延伸至包覆体9外围;从而实现线圈4接线的全方位引出,能够简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顶板(2)、柱状芯体(3)、线圈(4)、第一电极片(5)、第二电极片(6)、第一接线端(7)、第二接线端(8)和包覆体(9),所述柱状芯体(3)的一端设置在底座(1)上,在所述柱状芯体(3)的另一端上设置顶板(2);在所述柱状芯体(3)与底座(1)连接处的底座(1)表面上环向设置有第一电极片(5),所述第一电极片(5)通过第一接线端(7)引出;在所述柱状芯体(3)与顶板(2)连接处的顶板(2)表面上环向设置有第二电极片(6),所述第二电极片(6)通过第二接线端(8)引出,所述线圈(4)缠绕在柱状芯体(3)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片(5)和第二电极片(6)接触连通;所述包覆体(9)将底座(1)、顶板(2)、柱状芯体(3)、线圈(4)、第一电极片(5)、第二电极片(6)、第一接线端(7)和第二接线端(8)包裹在内部,且第一接线端(7)和第二接线端(8)均延伸至包覆体(9)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振波陈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嘉康中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