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73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9
本申请涉及地漏,其包括上壳体、隔网、下盖体、浮体、下水件及止逆阀;上壳体、下盖体及下水件之间形成主腔室;隔网用于使主腔室通过隔网连通外部环境;止逆阀用于在主腔室中的水量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封堵主腔室;浮体容置于主腔室中,浮体用于在主腔室中的水量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压在出水口外,以使止逆阀与主腔室相间隔;浮体还在主腔室中的水量高于第二预设值时上浮以使止逆阀与主腔室相连通;其中,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异物堵塞止逆阀影响止逆阀正常使用;另方面有利于通过浮体实现快速排水及清理异物;再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异物堵塞影响浮体上浮及封堵出水口;因此既有效地实现了防止臭气反流,又实现了正常下水功能。下水功能。下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漏


[0001]本申请涉及下水领域,特别是涉及地漏。

技术介绍

[0002]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689449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贯穿型浮子防臭地漏,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漏的防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壳体、盖体和浮子;壳体的朝向盖体的一端开口,出水口设置于壳体的背离盖体的一端;浮子设置于壳体内腔,并且浮子可分离地抵接于壳体的出水口;盖体设置于壳体上方,并且具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入水孔;盖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浮子伸出的浮子通道。其提供的贯穿型浮子防臭地漏能够有效解决地漏防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4]但是该专利的下水管周沿会淤积杂物顶起浮子,致使无法解决异味反流问题;而且当其浮子浮起时,由于浮子重心及壳体形状不匹配,申请人在测试时发现,下水完成后浮子经常不能正常回到正确位置挡住异味。
[0005]授权公告号为CN2017858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封闭的地漏,包括壳体和顶盖,在壳体内放置有浮球,壳体的上面盖有顶盖,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壳体下部的出水孔的直径。当壳体内存有一定污水时,该浮球就会上浮,使污水从出水孔排出,当壳体内无水时,浮球回落至出水孔的上开口上,使出水孔的上开口被封闭。
[0006]对于该专利,申请人在测试时发现,回流的气稍大一点时浮球就会飘起来,挡不住臭气,而下水稍微大一点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浮球会被吸住,无法浮起来。
[0007]授权公告号为CN20098201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子式地漏,由壳体、上盖、浮子密封罩组成。壳体下端有一水槽,与落下的浮子密封罩相配合。当大量积水进入腹腔时,水将浮子密封罩升起,水便从出水口流出。水流尽后,浮子密封罩会自动落下插入水槽底部,起到完全密封的作用。
[0008]对于该专利,申请人在测试时发现,但是当泥沙、小石子或毛发等积聚在浮子密封罩与水槽相连的位置时,就会影响正常使用。
[0009]申请公布号为CN1041961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防臭和蚊蝇的地漏,包括地漏壳体、地漏盖和排水管,还包括用于封盖和开启该排水管进水管口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为倒扣的钟罩和钟罩底部外侧镶嵌的中空圆环状浮体部件,该钟罩钟底的内壁上中间位置镶嵌着能插入且密封该排水管进水管口的管口塞,该中空圆环状浮体部件的底部等距依次设置有4

6处圆弧形凹陷。有效的防止了排水管路中的污浊气体甚至蚊虫进入室内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当该地漏再次排水时水体还便于进入中空圆环状浮体部件的底部从而将封盖排水管口的倒扣的钟罩浮起。
[0010]但是同样地,当泥沙、小石子或毛发等积聚在底部位置时,就会影响正常使用。
[0011]因此,传统地漏在防止臭气反流方面存在缺陷,而臭气反流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
染及细菌、病毒传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2]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地漏。
[0013]一种地漏,其包括:上壳体、隔网、下盖体、浮体、下水件及止逆阀;所述上壳体设置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下水件装配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上壳体、所述下盖体及所述下水件之间形成主腔室;所述隔网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隔网用于使所述主腔室通过所述隔网连通外部环境;所述止逆阀装配于所述下水件上,所述止逆阀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封堵所述主腔室;所述浮体容置于所述主腔室中,所述浮体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压在所述出水口外,以使所述止逆阀与所述主腔室相间隔;所述浮体还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上浮,以使所述止逆阀与所述主腔室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0014]上述地漏,通过采用隔网阻隔异物进入主腔室,及采用浮体配合止逆阀共同防止臭气反流,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异物堵塞止逆阀影响止逆阀正常使用;另方面有利于通过浮体实现快速排水及清理异物;再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异物堵塞影响浮体上浮及封堵出水口;因此既有效地实现了防止臭气反流,又实现了正常下水功能。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抵接于所述下水件上;或者,所述浮体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抵接于所述下盖体上。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网包括上隔网及下隔网;所述上隔网及所述下隔网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且所述上隔网与所述下隔网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隔网开设有第一漏槽,所述下隔网开设有第二漏槽;所述第一漏槽包括并排设置的平行槽,所述第二漏槽包括同心圆周向设置的弧形槽;或者,所述第一漏槽包括同心圆周向设置的弧形槽,所述第二漏槽包括并排设置的平行槽;或者,所述第一漏槽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漏槽的排列方向形成涡流拦阻状态结构。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的盖体设有提手部,所述下隔网对应所述提手部设有避位孔;及/或,所述盖体形成倾斜面,且所述提手部位于所述倾斜面的顶部。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位孔为盲孔以使所述提手部在下水时保持干燥。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设有顺序连接的外壳部、第一承托部、内联体、连接体及第二承托部,且所述上壳体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外壳部设置于所述下盖体上,且与所述下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一承托部位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第一承托部及所述外壳部共同形成第一承托区,且所述第一承托部、所述内联体及所述连接体共同形成卡合区;所述内联体、所述连接体及所述第二承托部均位于所述下盖体中,所述连接体及所述第二承托部共同形成第二承托区;所述上隔网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托区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承托部上,所述上隔网的卡合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卡合区中,以安装或拆卸所述上隔网;所述下隔网放置于所述第二承托区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承托部上;所述上隔网及所述下隔网分别遮蔽所述进水口以形成两层隔离网。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盖体一体成型设置;或者,所述上壳体、所述下盖体及所述下水件一体成型设置。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体设有相连接的壁部及安装底部;所述壁部及所述安装底部之间形成有避让区,所述避让区用于在所述浮体上浮或压在所述出水口外时,与所述浮体的弧面底部形成间隔;所述安装底部形成有安装区,所述下水件装配于所述安装底部上且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区中;及/或,所述下盖体还设有底凸部,所述底凸部用于加固安装所述下盖体。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设有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盖体、底壳及内壁,所述盖体、所述底壳及所述内壁共同围合形成内腔体;所述盖体的顶部设有提手部;所述底壳的底部设有抵接端,所述抵接端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抵接于所述下盖体或所述下水件上;所述内壁还朝向所述盖体凸出设置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底壳的底部还形成有弧面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隔网、下盖体、浮体、下水件及止逆阀;所述上壳体设置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下水件装配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下水件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上壳体、所述下盖体及所述下水件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出水口的主腔室;所述隔网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隔网用于使所述主腔室通过所述隔网连通外部环境;所述止逆阀装配于所述下水件上,所述止逆阀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封堵所述主腔室;所述浮体容置于所述主腔室中,所述浮体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压在所述出水口外,以使所述止逆阀与所述主腔室相间隔;所述浮体还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上浮,以使所述止逆阀与所述主腔室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抵接于所述下水件上;或者,所述浮体用于在所述主腔室中的水量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抵接于所述下盖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包括上隔网及下隔网;所述上隔网及所述下隔网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且所述上隔网与所述下隔网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隔网开设有第一漏槽,所述下隔网开设有第二漏槽;所述第一漏槽包括并排设置的平行槽,所述第二漏槽包括同心圆周向设置的弧形槽;或者,所述第一漏槽包括同心圆周向设置的弧形槽,所述第二漏槽包括并排设置的平行槽;或者,所述第一漏槽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漏槽的排列方向形成涡流拦阻状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的盖体设有提手部,所述下隔网对应所述提手部设有避位孔;及/或,所述盖体形成倾斜面,且所述提手部位于所述倾斜面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孔为盲孔以使所述提手部在下水时保持干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顺序连接的外壳部、第一承托部、内联体、连接体及第二承托部,且所述上壳体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外壳部设置于所述下盖体上,且与所述下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一承托部位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第一承托部及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