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23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属于截流井技术领域。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体、截流阀、油缸本体、进油管、回流结构和第二单向阀;截流阀安装在油缸本体的输出端,截流阀可在截流井体内上下移动;油缸本体安装在截流井体内,油缸本体用于驱动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上下移动;进油管其中一端与油缸本体左侧底端相连接,进油管另一端与外界液压泵站相连;液压泵站通过进油管给油缸本体内部供油,以使油缸本体驱动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向上移动;回流结构设于油缸本体与进油管之间;可以实现油缸内无油供给时,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井体内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井体内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截流井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截流井,把一些产生污染的阴井集中到一口井中,由此井通向污水处理厂,如果没有此井,要想污水进入污水厂,就必须每根管子都进污水处理厂,而在前面就用一口井来截流这些污水,到污水处理厂的管道就会大大减少,也利于收集污水,这样的井就是污水截流井,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种不同作用的截流井,用于不同的截流之用。
[0003]一体化智能截流井中的截流阀由液压泵站控制油缸的行程实现截流阀的开启与关闭,当截流阀达到指定位置后,系统会发出指令让液压泵站停止运行,此时油缸无油供给,油缸内压力逐渐减小,截流阀无法继续停留在指定位置。我公司在液压泵站的集成块上增加了液压保持功能,通过其他方式有效的阻止油缸内压力回流至液压站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它可以实现油缸内无油供给时,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体、截流阀、油缸本体、进油管、回流结构和第二单向阀;
[0009]截流阀安装在油缸本体的输出端,截流阀可在截流井体内上下移动;
[0010]油缸本体安装在截流井体内,油缸本体用于驱动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上下移动;
[0011]进油管其中一端与油缸本体左侧底端相连接,进油管另一端与外界液压泵站相连;液压泵站通过进油管给油缸本体内部供油,以使油缸本体驱动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向上移动;
[0012]回流结构设于油缸本体与进油管之间;回流结构用于使油缸本体驱动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向下移动。
[0013]第二单向阀安装在进油管与油缸本体相连接的部位;液压泵站停止供油时,第二单向阀用于防止油流回进油管内。
[0014]进一步的,回流结构包括回流部、回油管和第一单向阀;回油管安装在油缸本体右侧底端和进油管右侧端之间;回流部转动连接在油缸本体与回油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处,回流部与液压泵站电性连接;第一单向阀安装在回油管与进油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处。
[0015]进一步的,回流部包括球体、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球体位于油缸本体与
回油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处;第一过油通道开设在球体的外壁;第二过油通道开设在球体的外壁;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之间相连通;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0016]进一步的,油缸本体内进油时,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开口端均位于回油管内;油缸本体出油时,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任意一开口端位于油缸本体内。
[0017]3.有益效果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一)本方案可以实现油缸内无油供给时,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0020](二)油缸内无油供给时,当需要改变截流阀在截流井体内的位置时,可通过使回流部转动至相应的位置,使油缸本体内部与回油管内部连通,可使得油缸本体内的油通过回油管流回至进油管内。
[0021](三)油缸内停止供油时,因第二单向阀的设置,油不易回流至进油管内。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进油管进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出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回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说明:
[0027]1截流井体;
[0028]2截流阀;
[0029]3油缸本体;
[0030]4进油管;
[0031]5回流结构、51回流部、511球体、512第一过油通道、513第二过油通道、52回油管、53第一单向阀;
[0032]6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阅图1

4的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它包括截流井体1、截流阀2、油缸本体3、进油管4、回流结构5和第二单向阀6。
[0034]截流阀2安装在油缸本体3的输出端,截流阀2可在截流井体1内上下移动,截流阀2在截流井体1内的上下移动可决定水从截流阀2左侧流至截流阀2右侧的速度。
[0035]油缸本体3安装在截流井体1内,油缸本体3用于驱动截流阀2在截流井体1内上下移动。
[0036]进油管4其中一端与油缸本体3左侧底端相连接,进油管4另一端与外界液压泵站相连;液压泵站通过进油管4给油缸本体3内部供油,以使油缸本体3驱动截流阀2在截流井体1内向上移动。
[0037]回流结构5设于油缸本体3与进油管4之间;回流结构5用于使油缸本体3驱动截流
阀2在截流井体1内向下移动。
[0038]回流结构5包括回流部51、回油管52和第一单向阀53;回油管52安装在油缸本体3右侧底端和进油管4右侧端之间;回流部51转动连接在油缸本体3与回油管52之间的连接部位处,回流部51与液压泵站电性连接;第一单向阀53安装在回油管52与进油管4之间的连接部位处。
[0039]回流部51包括球体511、第一过油通道512和第二过油通道513;球体511位于油缸本体3与回油管52之间的连接部位处;第一过油通道512开设在球体511的外壁;第二过油通道513开设在球体511的外壁;第一过油通道512和第二过油通道513之间相连通;第一过油通道512和第二过油通道513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0040]油缸本体3内进油时,第一过油通道512和第二过油通道513开口端均位于回油管52内;油缸本体3出油时,第一过油通道512和第二过油通道513任意一开口端位于油缸本体3内。
[0041]第二单向阀6安装在进油管4与油缸本体3相连接的部位;第二单向阀6可使油从进油管4内进入油缸本体3内;液压泵站停止供油时,第二单向阀6用于防止油流回进油管4内。
[0042]当需要截流阀2在截流井体1内向上移动时,液压泵站开启,通过进油管4向油缸本体3供油,油缸本体3内进油后驱动输出端活塞在油缸本体3内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截流阀2向上移动;当截流阀2向上移动至最大程度时,液压泵站停止工作;当需要截流阀2在截流井体1内向下移动时,液压泵站开启,液压泵站控制球体511在油缸本体3和回油管52之间转动,使第一过油通道512(第二过油通道513)的开口端转动至油缸本体3内,第二过油通道513(第一过油通道512)的开口端转动至回油管52内,此时油可从经回流部51、回油管52和第一单向阀53流至进油管4内,可以实现油缸内无油供给时,截流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流井体(1)、截流阀(2)、油缸本体(3)、进油管(4)、回流结构(5)和第二单向阀(6);截流阀(2)安装在油缸本体(3)的输出端,截流阀(2)可在截流井体(1)内上下移动;油缸本体(3)安装在截流井体(1)内,油缸本体(3)用于驱动截流阀(2)在截流井体(1)内上下移动;进油管(4)其中一端与油缸本体(3)左侧底端相连接,进油管(4)另一端与外界液压泵站相连;液压泵站通过进油管(4)给油缸本体(3)内部供油,以使油缸本体(3)驱动截流阀(2)在截流井体(1)内向上移动;回流结构(5)设于油缸本体(3)与进油管(4)之间;回流结构(5)用于使油缸本体(3)驱动截流阀(2)在截流井体(1)内向下移动;第二单向阀(6)安装在进油管(4)与油缸本体(3)相连接的部位;液压泵站停止供油时,第二单向阀(6)用于防止油流回进油管(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液压油缸保持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回流结构(5)包括回流部(51)、回油管(52)和第一单向阀(53);回油管(52)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刘炜吴雪伟朱海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