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01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能耗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包括机房本体,所述机房本体内壁顶面的两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机房本体内壁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壁底面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机在房本体内壁顶面的两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且与电机和风扇电性连接,而导风管通过两个限位架与连接杆转动连接,进而电机和风扇通电运行,使齿轮带动齿圈和导风管共同进行循环转动,进而气流随四个出风管向四周流动,进而加速上部热空气向下方流动,便于通过热交换降低整体温度,从而降低整体能耗。从而降低整体能耗。从而降低整体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能耗自动控制
,特别是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通信机房节能方面技术发展历史悠久,现在较为常用的技术为:新风节能技术、热管式节能技术及电池恒温箱节能技术,新风节能技术是通过引进室外的冷空气,通过过滤灰尘使其达到空调环境标准后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热管式节能技术是利用热传导原理与制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电池恒温箱技术是控制电池恒温箱内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现有控制设备一般采用联动空调给机房升温来减少空调运行时间,在解决控制整体能耗问题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0003]现有能耗控制设备一般采用自循环进行整体降温,虽然能够进行降温,但是自循环冷却较慢,不能快速进行降温,从而增加整体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包括机房本体,所述机房本体内壁顶面的两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机房本体内壁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0006]所述安装块内壁底面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安装块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风扇;
[0007]所述安装架的底端设置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出风管,四个所述出风管均与导风管相连通,所述导风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架,两个所述限位架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导风管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圈,所述齿圈与齿轮相啮合。
[0008]可选的,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均通过螺钉与机房本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均通过电缆与电机和风扇电性连接,便于对电机和风扇进行直接控制,加速机房本体内部空气进行流动,降低机房本体整体能耗。
[0009]可选的,所述安装块的底面与齿圈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安装块的顶面均高出电机的顶面,防止电机与机房本体内壁的顶面直接接触,便于使用者进行安装。
[0010]可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架的底面分别位于导风管内壁的两端,且底部限位架的底面超出导风管的底面,防止导风管与安装架的顶面之间发生运动干涉,便于导风管进行转动。
[0011]可选的,所述导风管的顶面与齿轮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风管通过两个限
位架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导风管的外径小于安装架的长度,能够使导风管将风扇带动气流完全引导至四个出风管,便于加快机房本体进行降温。
[0012]可选的,四个所述出风管均以导风管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四个所述出风管的顶面与导风管的顶面相平齐,四个出风管对气流进行导流,便于实现机房本体内部空气实现循环流动,且在电机的带动下,对机房本体内部顶端四周吹去。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该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通过机在房本体内壁顶面的两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且与电机和风扇电性连接,而导风管通过两个限位架与连接杆转动连接,进而电机和风扇通电运行,使齿轮带动齿圈和导风管进行转动,进而气流随四个出风管向四周流动,进而加速上部热空气向下方流动,便于通过热交换降低整体温度,从而降低整体能耗。
[0015]2、该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通过在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进而便于将风扇安装于安装架的底端,风扇通电运行,加快空气流动,通过底部的限位架的底面超出导风管的底面,进而可以便于导风管进行转动,通过连接杆的顶端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安装块与机房本体进行固定连接,整体结构简单且紧凑,便于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导风管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机房本体,2

温度传感器,3

电机,4

安装块,5

导风管,6

出风管,7

风扇,8

紧固螺栓,9

齿轮,10

齿圈,11

连接杆,12

安装架,13

限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它包括机房本体1,机房本体1内壁顶面的两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机房本体1内壁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4;
[0025]安装块4内壁底面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9,安装块4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8,连接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2,安装架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风扇7;
[0026]安装架12的底端设置有导风管5,导风管5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出风管6,四个出风管6均与导风管5相连通,导风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架13,两个限位架13与连接杆11转动连接,导风管5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圈10,齿圈10与齿轮9相啮合。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两个温度传感器2均通过螺钉与机房本体1
固定连接,两个温度传感器2均通过电缆与电机3和风扇7电性连接,便于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2,可以便于对机房本体1内部顶端的温度进行直接感知,进而便于通过自身的连通与断开来控制电机3和风扇7的运行,而当风扇7与电机3运行后,可以加速机房本体1内部的空气流动,使机房本体1顶部的若空气相下方运动,进而便于使机房本体1内部的空气形成内循环,实现快速降温,降低整体能耗。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安装块4的底面与齿圈10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安装块4的顶面均高出电机3的顶面,不仅可以便于电机3安装在安装块4的内部,同时可以避免电机3的顶面与机房本体1内壁的顶端相接触。
[002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两个限位架13的底面分别位于导风管5内壁的两端,且底部限位架13的底面超出导风管5的底面,可以防止导风管5与安装架12的顶面直接相接触,可以便于导风管5与安装架12进行相对转动,实现对气流的引导。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导风管5的顶面与齿轮9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导风管5通过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房本体(1),所述机房本体(1)内壁顶面的两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所述机房本体(1)内壁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内壁底面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9),所述安装块(4)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8),所述连接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2),所述安装架(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风扇(7);所述安装架(12)的底端设置有导风管(5),所述导风管(5)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出风管(6),四个所述出风管(6)均与导风管(5)相连通,所述导风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架(13),两个所述限位架(13)与连接杆(11)转动连接,所述导风管(5)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圈(10),所述齿圈(10)与齿轮(9)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斌杨东晓汤汉康杨冬茂林明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