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分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498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裹分类系统,通过区分人口集中地区和其它地区且为了只允许投入并分类对应地区的包裹而利两个轨道分开进行运营,从而可有效地进行包裹分类,且在狭小面积中可有效地组建系统。地组建系统。地组建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裹分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裹分类系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过区分人口集中地区和其它地区且为了只允许投入并分类对应地区的包裹而利用两个轨道分开进行运营的包裹分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快递产业的成长,包裹的物量每年呈增加态势。因此,为了有效地对邮寄物进行分类,邮寄集中局或者物流中心一般会使用包裹分类系统。最近,为了提高处理量,开发出了交叉带式、E

Tray式等新的分拣装置并已商用化,其能够分拣小型甚至大型包裹。
[0003]通常,包裹分类系统由相当于硬件的机械装置结构物、用于控制机械装置的控制单元及用于分拣的信息处理及用于管理分拣机操作的操作软件组成,具体地,机械装置由用于投入物品的供给输送带、将输送带传递的物品高速投放到分类机(Sorter)的感应装置(Induction)、用于将供给至分类机的物品搬运至分拣口滑槽(Chute)的运输工具(Carrier或者Tray)、用于安装并驱动运输工具的轨道(Track)、用于将物品按照目的地分类并排出的滑槽等组成。
[0004]即,大量包裹分类机为开放或者闭合型的环状,环状部分形成轨道或者环路(Loop),环状的边缘具有滑槽。通过感应装置大量连续地将包裹投入到在这种包裹分类机的轨道中,通过滑槽将自动分类的包裹按照目的地进行分拣,利用搬运工具搬运所述分拣的包裹,并将其装载到指定的货物车之后向目的地出发。
[0005]作为现有技术的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

2014

0042992号中,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邮件分类系统,包括:检测单元40,其用于输出临近输送带30、32及34的邮件的长度有关的检测信号sg以使临近的邮件10布置于交叉带20的设定区域,并便于在目的地的排出位置排出邮件;交叉带驱动单元22,其用于控制与交叉带20联动的发动机,所述交叉带20包括中央区域以及以所述中央区域为基准临近两侧面的第一侧区域、第二侧区域,所述中央区域移动布置有来自所述输送带30的所述邮件;以及控制单元44,其用于将控制所述发动机的转数和旋转速度中至少一个的发动机控制信号sc传送至所述交叉带驱动单元,从而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将所述邮件布置于所述中央地区以及第一侧地区、第二侧地区中任意一个地区。
[0006]据了解设置现有包裹分类机时需要较大的空间,由于是以单段构成,因此为了设置所需数量的分拣口滑槽,所需空间较大,需要组建具有充分长度的轨道等,进而存在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最近,考虑到现有物流中心所占有的面积受限但向上方可确保充分大的空间,一种具有崭新结构的包裹分类系统的研究正积极地展开。
[0007]另外,对于各地区物流中心而言,一般情况下,集中接收该地区内的所有包裹并且集中提供给包裹分类系统后按照目的地进行分离,因此存在输送带和交叉带需要不间断地驱动的问题,现在基于自然形成的城市集中化现象,地区也分为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地区和其他人口密度低且广泛分布的小城市地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地区的包裹应进行分拣处理
来提高包裹投入和分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因特定大城市的集中化现象导致相关的生活圈内也呈现出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地区及其他人口密度低且广泛分布的小城市地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拣这些地区的包裹后向包裹分类系统投入并进行分类。
[0010]此外,另一目的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处理能力以解决物流中心内包裹分类系统所占面积受限的问题。
[0011]【技术方案】
[0012]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包裹分类系统包括:轨道,其利用交叉带方式进行驱动;承载管线,其承载作为分类对象的包裹并向所述轨道侧输送;承载管线感应装置,其将通过所述承载管线提供的包裹投入到所述轨道;运输工具,其置于所述轨道的上侧,并以承载投入的包裹的状态,随着所述轨道的驱动一起移动;滑槽,其沿着所述轨道设置有多个,且使所述轨道上的包裹按目的地进行排出;五面图像处理单元,其置于所述轨道的一侧,且用于读取标记在包裹的上面和侧面的包裹信息,并且感知所述轨道上包裹的位置;反馈管线,其将未经所述五面图像处理单元读取的包裹重新投入到所述轨道;以及控制单元,其利用由所述五面图像处理单元传递的所述包裹信息来确定用于排出包裹的滑槽,所述轨道具有组成一对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并分别处理包裹集中地区的包裹及其以外地区的包裹,其中,进一步包括当非对应地区的包裹被误投时为了使所述包裹能够输送到对应的轨道而用于连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捷径管线;以及将通过所述捷径管线提供的包裹投入到所述轨道的捷径管线感应装置。
[0013]此外,在所述承载管线中进入所述承载管线感应装置之前的一部分上连续且相隔地布置有多个计量输送机,具有一面图像处理单元,其设置于所述计量输送机之间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计量输送机之间的相隔空间,读取标识在所述包裹底面的所述包裹信息之后传递给所述控制单元。
[0014]此外,经所述一面图像处理单元读取的同时投入到所述承载管线的包裹将依次被赋予包裹固有编号,所述计量输送机的各包裹导入单元具有传感器单元,其测定已赋予所述包裹固有编号的包裹的长度并向所述控制单元传递。
[0015]此外,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实时地比较沿着所述计量输送机依次输送的包裹所包括的所述包裹固有编号和所述包裹长度在内的追踪信息,从而删除与最初测定的长度值存在预定差值的包裹的所述包裹固有编号,对于以所述包裹固有编号被删除的状态投入到所述轨道的包裹,通过与所述轨道中设置的所述五面图像处理单元联动并赋予以重新分类的编号序列开始的包裹固有编号。
[0016]此外,在所述捷径管线中进入所述捷径管线感应装置之前的一部分上连续且相隔地布置有计量输送机,所述计量输送机的一侧具有用于读取标识在包裹上的包裹信息的三面图像处理单元,判断将包裹送往所述捷径管线的轨道上的包裹信息和在接收所述包裹的捷径管线的所述计量输送机中读取的包裹信息是否相同,当不同时,对所述包裹赋予以重
新分类的编号序列开始的包裹固有编号。
[0017]此外,所述计量输送机的各包裹导入单元均设置有传感器单元,其测定已赋予包裹固有编号的包裹的长度并向所述控制单元传递,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实时地比较沿着所述计量输送机依次输送的包裹所包括的所述包裹固有编号及所述包裹的长度在内的追踪信息,从而删除与最初测定的长度值存在预定差值的包裹的所述包裹固有编号并投入到所述轨道之后,与所述轨道中所具有的所述五面图像处理单元联动并赋予以重新分类的编号序列开始的包裹固有编号。
[0018]此外,由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组成的所述轨道设置成沿垂直框架的上下多段结构,各段中沿着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设置的所述滑槽在各段都具有用于投入包裹的投入口的同时连接各段并利用最下段下侧设置的一个排出口将包裹排出。
[0019]此外,所述捷径管线在各段都具有第一捷径管线和第二捷径管线,所述第一捷径管线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包裹分类系统(100),包括:轨道(110),其以交叉带方式驱动;承载管线(120),其承载作为分类对象的包裹并向所述轨道(110)侧输送;承载管线感应装置(125),其将通过所述承载管线(120)供给的包裹投入到所述轨道(110);运输工具(112),其置于所述轨道(110)的上侧,并以承载投入的包裹的状态,随着所述轨道(110)的驱动一起移动;滑槽(140),其沿着所述轨道(110)设置有多个,且使所述轨道(110)上的包裹按目的地进行排出;五面图像处理单元(150),其置于所述轨道(110)的一侧,且用于读取标记在包裹的上面和侧面的包裹信息,并且感知所述轨道(110)上包裹的位置;反馈管线(160),其将未经所述五面图像处理单元(150)读取的包裹重新投入到所述轨道(110);以及控制单元,其利用由所述五面图像处理单元(150)传递的所述包裹信息确定用于排出包裹的滑槽(140),所述轨道(110)具有组成一对的第一轨道(110a)和第二轨道(110b),并分别处理包裹集中地区的包裹及其以外地区的包裹,其中,进一步包括当非对应地区的包裹被误投时为了使所述包裹能够输送到对应的轨道(110)而用于连接第一轨道(110a)和第二轨道(110b)的捷径管线(180);以及将通过所述捷径管线(180)提供的包裹投入到所述轨道(110)的捷径管线感应装置(18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管线(120)中进入所述承载管线感应装置(125)之前的一部分上连续且相隔地布置有多个计量输送机(122),具有一面图像处理单元(124),其设置于所述计量输送机(122)之间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计量输送机(122)之间的相隔空间,读取标识在所述包裹(10)底面的所述包裹信息之后传递给所述控制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裹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经所述一面图像处理单元(124)读取的同时投入到所述承载管线(120)的包裹将依次被赋予包裹固有编号,所述计量输送机(122)的各包裹导入单元具有传感器单元(126),其测定已赋予所述包裹固有编号的包裹的长度并向所述控制单元传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裹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实时地比较沿着所述计量输送机(122)依次输送的包裹所包括的所述包裹固有编号和所述包裹长度在内的追踪信息,从而删除与最初测定的长度值存在预定差值的包裹的所述包裹固有编号,对于以所述包裹固有编号被删除的状态投入到所述轨道(110)的包裹,通过与所述轨道(110)中设置的所述五面图像处理单元(150)联动并赋予以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英大
申请(专利权)人:大成产业株式会社英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