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960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模块,其涉及一种能够与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结合的逆变器模块,其中,包括:主PCB,具有印制有复数个电路的主基板;复数个副PCB,结合到所述主PCB并且所述副PCB的一端穿过所述主PCB而露出;以及外壳,容纳所述主PCB和所述副PCB,当与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结合时,暴露到所述外壳的外部的所述副PCB的端部结合到所述相邻的另一个逆变器模块。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能够将复数个逆变器模块连接成一个逆变器系统来使用,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具有所需容量的逆变器系统。有所需容量的逆变器系统。有所需容量的逆变器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逆变器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向马达供电的逆变器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通常,逆变器是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在接收商用交流电后转换为直流电,然后将直流电转换为适用于马达(或泵)的交流电,从而将该交流电供给马达。逆变器的功能是通过有效地控制马达来减少电力消耗,从而提高能效。
[0003]一般的逆变器包括:将三相AC电压转换为DC电压的整流部;将由整流部转换的DC电压存储为直流电压的电容器;以及将存储的直流电压转换为适用于马达的AC电压后提供的逆变器部。
[0004]上述的整流部、电容器、逆变器部等以具有预定尺寸的部件的形式安装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上述部件根据需要相互通信或电连接,这种连接或通信可以通过PCB上的电路来实现。或者,需要电连接或通信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或通信可以利用安装在PCB上的单独的部件来实现。PCB可以使用复数个作为逆变器的功能单元或部件单元,并且以在壳体内容纳有PCB和各种部件的形式构成一个逆变器。韩国技术公开20

2018

0002789中公开了这种逆变器的一种示例。
[0005]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如果所需逆变器的容量为300KW,则设计出容量为300KW的逆变器来使用。当需要容量为100KW或200KW的逆变器时,不能使用容量为300KW的逆变器,因此需要通过单独制造容量为100KW或200KW的逆变器来使用。
[0006]因此,如果所需目标容量为复数个,则需要根据对应的容量分别设计和制造复数个逆变器,从而存在不便和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相互连接复数个逆变器模块来实现预定逆变器系统的逆变器模块。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限于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以下说明来理解未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并且能够借助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来更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能够通过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方案及其组合来实现是显而易见的。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示例提供一种逆变器模块,在能够与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结合的逆变器模块中,其包括:主PCB,所述主PCB包括主基板;复数个副PCB,结合到所述主PCB,该副PCB的一端穿过所述主PCB而暴露在外;以及外壳,容纳所述主PCB和所述副PCB,所述复数个副PC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端部暴露到所述外壳的外部并与相邻配置的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结合。
[0012]所述主PCB还包括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形成于所述主基板的一个面,在所述
第一连接件中形成有供所述副PCB插入的狭缝,该狭缝穿过所述副PCB。
[0013]所述主PCB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形成于所述主基板的另一个面,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中形成有供穿过了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狭缝的所述副PCB插入的狭缝,该狭缝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
[0014]所述复数个副PCB中的每一个包括:副基板;边缘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副基板的一侧,贯穿并插入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形成在所述副基板的另一侧,在所述边缘连接件形成有与所述副基板的电路电连接的复数个狭槽,所述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的边缘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三连接件。
[0015]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中形成有复数个狭槽,所述复数个狭槽彼此面对配置并与所述边缘连接件的狭槽电连接。
[0016]所述副基板的板面配置为垂直于所述主基板的板面。
[0017]所述外壳中,复数个狭缝穿过所述外壳中彼此面对的两个侧面而形成,所述副PCB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的狭缝而凸出到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之一的外侧。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提供一种逆变器模块,在能够与具有相同容量的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结合的逆变器模块中,其中,包括:下部外壳,形成容纳空间;上部外壳,结合到所述下部外壳的上部并形成容纳空间;板状中间板,结合到所述下部外壳和所述上部外壳之间;主PCB,一端与所述中间板结合,另一端沿与所述中间板相反的方向延伸,并容纳在所述上部外壳中;以及复数个副PCB,一端结合到所述主PCB以穿过所述主PCB,在容纳在所述上部外壳的状态下所述一端暴露到所述上部外壳的外部,当复数个逆变器模块组合时,暴露到所述上部外壳的外部的一端插入到相邻配置的另一个逆变器模块。
[0019]所述主PCB还包括:主基板;以及第一连接件,形成于所述主基板的一个面,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中形成有供所述副PCB插入的狭缝,该狭缝穿过所述副PCB。
[0020]所述主PCB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形成于所述主基板的另一个面,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中形成有供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狭缝的所述副PCB插入的狭缝,该狭缝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
[0021]所述副PCB包括:副基板;边缘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副基板的一侧,贯穿并插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形成在所述副基板的另一侧,在所述边缘连接件形成有与所述电路电连接的复数个狭槽,所述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的边缘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三连接件。
[0022]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中形成有复数个狭槽,所述复数个狭槽彼此面对配置并与所述边缘连接件的狭槽电连接。
[0023]所述副基板的板面配置为垂直于所述主基板的板面。
[0024]所述外壳中,复数个狭缝穿过所述外壳中彼此面对的两个侧面而形成,所述副PCB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的狭缝,并向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中的任一个侧面的外侧凸出。
[002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逆变器系统可以使逆变器模块化并将复数个逆变器连接,以用作一个逆变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与所需容量相应的逆变器系统。
[002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逆变器模块可以简单地与相邻配置的另一个逆变器模块连接而无需另外的结合手段。因此,使得复数个逆变器模块之间的彼此连接变得容易,从而具有
提高了组装性和改善了外观的效果。这些逆变器模块通过相互连接,具有容易实现有预定容量的逆变器系统的效果。
[0028]除了上述效果之外,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效果,对以下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式进行说明的同时一起叙述。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逆变器模块的立体图。
[0030]图2是图1的逆变器模块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31]图3是图1的逆变器模块的下部外壳和主PCB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32]图4是图3的逆变器模块的下部外壳和主PCB的结合立体图。
[0033]图5是示出图1的逆变器模块的主PCB和副PCB的分解立体图。
[0034]图6是示出图5的逆变器模块的主PCB和副PCB的结合立体图。
[0035]图7是从另一方向示出图1的逆变器模块的立体图。
[0036]图8是示出连接了复数个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逆变器模块,能够与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结合,其中,包括:主PCB,包括主基板;复数个副PCB,结合到所述主PCB,该副PCB的一端贯通所述主PCB而露出;以及外壳,容纳所述主PCB和所述副PCB,复数个所述副PCB中的至少任一个副PCB的端部向所述外壳的外部露出并与相邻配置的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模块,其中,所述主PCB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主基板的一面的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贯通形成有供所述副PCB插入的狭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模块,其中,所述主PCB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主基板的另一面的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贯通形成有供贯通了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狭缝的所述副PCB插入的狭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模块,其中,复数个所述副PCB中的每一个副PCB包括:副基板;边缘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副基板的一侧,贯通并插入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形成在所述副基板的另一侧,在所述边缘连接件形成有与所述副基板的电路电连接的复数个狭槽,所述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的边缘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三连接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模块,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有复数个狭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复数个狭槽彼此面对配置并与所述边缘连接件的狭槽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模块,其中,所述副基板的板面配置为垂直于所述主基板的板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模块,其中,在所述外壳的彼此面对的两个侧面贯通形成有复数个狭缝,所述副PCB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的狭缝而向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外侧凸出。8.一种逆变器模块,能够与具有相同容量的另一个逆变器模块结合,其中,包括:下部外壳,形成容纳空间;上部外壳,结合到所述下部外壳的上部并形成容纳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英勋
申请(专利权)人:LS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