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475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充电桩热管理系统装置包括热管理机组、充电桩模组、膨胀水箱以及连接导管组成;其中热管理机组包括装置壳体、压缩机、冷凝器、鼓风机、膨胀阀、板式换热器、水泵、加热器等组成;充电桩模块包括若干个充电桩、循环总管、循环支管、水路电磁阀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本装置通过控制冷却剂温度在充电桩内部换热,大大提高了充电桩的降温速率,使得充电桩在控温稳定、温差度、效率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改善。本装置设置分离的热管理机组和充电桩模块,二者通过四个对接口实现对接,热管理机组可以安装在较充电桩模块较远的位置,从而使热管理机组的安装可选位置大大增加,不占用充电桩安装空间。用充电桩安装空间。用充电桩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桩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充电桩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充电桩也是越来越多,充电桩在运行时放出的热量会影响使用寿命,还会导致烧毁、着火。
[0003]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领域中,还没有技术对充电桩热源进行管理,传统的充电桩放热都是通过风冷与空气换热,效率慢。若直接在充电桩上增设换热系统,一则会大量占用充电桩安装空间,二则每个充电桩安装换热系统会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占用充电桩安装空间、能多个充电桩共用一个热管理机组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热管理机组、充电桩模块、膨胀水箱以及第六导管、第七导管。所述的热管理机组包括装置壳体、压缩机、第一导管、冷凝器、鼓风机、第二导管、膨胀阀、板式换热器、第三导管、加热器、水泵以及第四导管、第五导管;其中压缩机、冷凝器、鼓风机、膨胀阀、板式换热器、加热器、水泵以及各个导管均安装在装置壳体中。所述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形成闭合回路,该闭合回路中流动有冷媒,是为冷媒循环系统。所述的鼓风机安装在冷凝器附近,用于对冷凝器吹风,促进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所述的装置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的板式换热器通过第四导管与第一接口连接,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五导管与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的充电桩模块包括若干个充电桩、循环总管、循环支管、水路电磁阀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所述的充电桩接在循环支管上,循环支管的两端接在循环总管上,每个循环支管上均安装有水路电磁阀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所述的循环总管的一端设有第三接口,另一端设有第四接口。所述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通过第六导管连接,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通过第七导管连接;所述的第四导管、第六导管、循环总管、循环支管、第七导管和第五导管组成闭合回路,该回路中循环流动有冷却剂,是为冷却剂循环系统。
[0007]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08]上述的膨胀阀安装在板式换热器上。
[0009]上述的第二导管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充注口;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的导管内冷媒压力;第一充注口用于向内充注制冷剂冷媒和人工服务压力监测口。
[0010]上述的第三导管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充注口;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压缩机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导管内冷媒压力;第二充注口用于向内充注制冷剂冷媒和人工服务压力监测口。
[0011]上述的第四导管上安装加热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加热器用于加热冷却剂;出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第四导管内冷却剂温度。
[0012]上述的第五导管上安装水泵和进水温度传感器;水泵用于给冷却剂提供流体的动能;进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五导管内冷却剂温度。
[0013]上述的第七导管上连接有膨胀水箱;膨胀水箱上有加注口和水位传感器;加注口用于加注冷却剂,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系统内部冷却剂液位。
[0014]上述的充电桩与热管理机组并联安装在预定场地上。
[0015]上述的每个循环支管均在各自对应的充电桩的两端各安装一支管水温传感器。
[0016]上述的热管理机组还包括控制器系统;压缩机、鼓风机、加热器、水泵、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水路电磁阀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均与该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接收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的信号,并能控制压缩机、鼓风机、加热器、水泵以及水路电磁阀的运作。
[0017]上述的支管水温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和进水温度传感器均为插入式温度传感器。
[0018]上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为热敏电阻式压力传感器。
[0019]上述的冷媒为R134a或者是407C。
[0020]上述的冷却剂为体积浓度为50%的乙二醇水溶液。
[002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1、本装置通过冷却剂在充电桩内部换热,大大提高了充电桩的降温速率,使得充电桩在控温稳定、温差度、效率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改善。
[0023]2、本装置通过设置分离的热管理机组和充电桩模块,二者通过四个对接口实现对接,热管理机组可以安装在较充电桩模块较远的位置,从而使热管理机组的安装可选位置大大增加,不占用充电桩安装空间。
[0024]3、本装置通过循环总管和循环支管的设置,可以使所有充电桩共享同一个热管理机组,能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名称:第一导管1、装置壳体11、第一接口11a、第二接口11b、压缩机12、冷凝器13、鼓风机14、膨胀阀15、板式换热器16、加热器17、水泵18、第二导管2、充电桩21、循环总管22、第三接口22a、第四接口22b、循环支管23、水路电磁阀24、支管水温传感器25、第四导管3、第一压力传感器31、第二压力传感器32、第一充注口33、第二充注口34、温度出水温度传感器35、进水温度传感器36、第四导管4、第五导管5、第六导管6、第七导管7、充电桩模块20、热管理机组30、膨胀水箱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本实施例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热管理机组30、充电桩模块20以及第六
导管6、第七导管7。所述的热管理机组30包括装置壳体11、压缩机12、第一导管1、冷凝器13、鼓风机14、第二导管2、膨胀阀15、板式换热器16、第三导管3、加热器17、水泵18以及第四导管4、第五导管5;其中压缩机12、冷凝器13、鼓风机14、膨胀阀15、板式换热器16、加热器17、水泵18以及各个导管均安装在装置壳体11中。所述的压缩机12、冷凝器13、膨胀阀15、板式换热器16通过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第三导管3形成闭合回路,该闭合回路中流动有冷媒,是为冷媒循环系统。所述的鼓风机14安装在冷凝器13附近,用于对冷凝器13吹风,促进冷凝器13与外界空气换热。所述的装置壳体11上开设有第一接口11a和第二接口11b;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6通过第四导管4与第一接口11a连接,板式换热器16通过第五导管5与第二接口11b连接。所述的充电桩模块20包括若干个充电桩21、循环总管22、循环支管23、水路电磁阀24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25;所述的充电桩21接在循环支管23上,循环支管23的两端接在循环总管22上,每个循环支管23上均安装有水路电磁阀24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25;所述的循环总管22的一端设有第三接口22a,另一端设有第四接口22b。所述的第一接口11a和第三接口22a通过第六导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热管理机组(30)、充电桩模块(20)以及第六导管(6)、第七导管(7),所述的热管理机组(30)包括装置壳体(11)、压缩机(12)、第一导管(1)、冷凝器(13)、鼓风机(14)、第二导管(2)、膨胀阀(15)、板式换热器(16)、第三导管(3)、加热器(17)、水泵(18)以及第四导管(4)、第五导管(5);其中压缩机(12)、冷凝器(13)、鼓风机(14)、膨胀阀(15)、板式换热器(16)、加热器(17)、水泵(18)以及各个导管均安装在装置壳体(11)中,所述的压缩机(12)、冷凝器(13)、膨胀阀(15)、板式换热器(16)通过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第三导管(3)形成闭合回路,该闭合回路中流动有冷媒,是为冷媒循环系统,所述的鼓风机(14)安装在冷凝器(13)附近,用于对冷凝器(13)吹风,促进冷凝器(13)与外界空气换热,所述的装置壳体(11)上开设有第一接口(11a)和第二接口(11b);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6)通过第四导管(4)与第一接口(11a)连接,板式换热器(16)通过第五导管(5)与第二接口(11b)连接,所述的充电桩模块(20)包括若干个充电桩(21)、循环总管(22)、循环支管(23)、水路电磁阀(24)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25);所述的充电桩(21)接在循环支管(23)上,循环支管(23)的两端接在循环总管(22)上,每个循环支管(23)上均安装有水路电磁阀(24)以及支管水温传感器(25);所述的循环总管(22)的一端设有第三接口(22a),另一端设有第四接口(22b);所述的第一接口(11a)和第三接口(22a)通过第六导管(6)连接,第二接口(11b)和第四接口(22b)通过第七导管(7)连接;所述的第四导管(4)、第六导管(6)、循环总管(22)、循环支管(23)、第七导管(7)和第五导管(5)组成闭合回路,该回路中循环流动有冷却剂,是为冷却剂循环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膨胀阀(15)安装在板式换热器(1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导管(2)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一充注口(33),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1)用于感应冷凝器(13)与膨胀阀(15)之间的导管内冷媒压力;所述的第一充注口(33)用于向内充注制冷剂冷媒和人工服务压力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晓飞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