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67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智能轮椅,包括轮椅底盘、扶手、分别设在轮椅底盘前后端的两前椅轮和两后椅轮、设在椅轮内的轮毂电机、椅座,轮椅底盘与椅座间设有液压升降杆,液压升降杆两头设有转轴,转轴分别与椅座和轮椅底盘平面对接;两后椅轮轮毂电机由同一个电机控制器控制,椅轮外侧设有散热通风口;两侧扶手分别设有控制轮椅方向的操作杆和椅座位置的按钮;轮椅底盘还设有无线充电系统和医疗物联网系统;轮椅底盘后端还设有夜光标示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安全、充电便捷、功能多样的优点,提供了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使用体验,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提高其生活的质量。的同时提高其生活的质量。的同时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轮椅


[0001]本技术涉及轮椅
,尤其涉及智能轮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轮椅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现有的轮椅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于多种功能的需求。现有轮椅的椅座通常是固定在轮椅底盘上或者使用自动升降杆活动安装在轮椅底盘上,不能很好地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调整脚踏台面与椅座位置的高度和前后位置。而且,现有轮椅两个后椅轮使用不同控制器控制,容易造成翻车的危险。再者,目前电动轮椅在充电过程得耗费人力和时间,尤其是忘记充电后给轮椅使用造成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智能轮椅,所述智能轮椅功能多样、智能化程度高且使用方便。
[0004]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5]智能轮椅,包括轮椅底盘、分别设在轮椅底盘前端和后端的两前椅轮和两后椅轮、设在椅轮椅轮内的轮毂电机、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底盘与椅座之间设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两头还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分别与椅座和轮椅底盘平面对接,实现了轮椅椅座的“前后上下”移动的功能。
[0006]优选地,所述轮椅底盘前端设有脚踏台面。
[0007]优选地,智能轮椅,在所述轮椅底盘上设有电机控制器,所述轮毂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两后椅轮;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连接。两后椅轮轮毂电机由同一个电机控制器控制,防止使用过程中两后椅轮转速不一致导致轮椅失控翻车。
[0008]优选地,所述椅轮外侧设有散热通风口,防止轮毂电机过热和热退磁现象的发生。
[0009]优选地,所述一侧扶手设有控制所述智能轮椅方向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控制连接两前椅轮;另一侧的扶手设有控制所述椅座上下前后移动的按钮,所按钮通过导线与设在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轮椅底盘内还设有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独立放置的充电桩和设在轮椅底盘后端的充电口,所述充电桩与充电口均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轮椅底盘后端还设有红外遥控传感器、避障传感器、循迹传感器和定位导航系统,所述智能轮椅在所述传感器引导下,以空间电场为媒介使充电桩与充电口对接进行无线充电。
[0011]优选地,所述轮椅底盘还设有医疗物联网系统,所述医疗物联网系统是基于Android架构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以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实现对残疾人用户身体数据管理系统各项功能,可在手机APP上进行多条件查询、更新、实时监测、密码设置、设备定位等功能。
[0012]优选地,所述轮椅底盘后端还设有夜光标示物,用于夜间提醒机械车驾驶员和过
往行人的注意,避免车祸意外。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现了轮椅椅座可“前后上下”调节的功能,解决了电机过热或热退磁现象的产生,避免了两个后轮椅轮转速不一致而导致轮椅翻车的可能,运用无线充电系统降低了人为充电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智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智能轮椅结构的后视图。
[0016]图3为椅轮结构爆炸图。
[0017]图4为液压升降杆示意图。
[0018]其中:
[0019]1、轮椅底盘;11、扶手;111、操纵杆;112、按钮;
[0020]12、前椅轮;13、后椅轮、131、轮毂电机、132、后椅轮外壳、1321、散热通风口;14、脚踏台面;
[0021]2、椅座;
[0022]3、液压伸缩杆;31、转轴;
[0023]4、无线充电系统;41、充电桩;42、充电口;
[0024]5、标示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6]如图所示,智能轮椅,包括轮椅底盘1、分别设在轮椅底盘1前端和后端的两前椅轮12和两后椅轮13、设在椅轮椅轮内的轮毂电机132、椅座2,轮椅底盘1与椅座2之间设有液压升降杆3,液压升降杆两头还设有转轴 31,转轴31分别与椅座2和轮椅底盘1平面对接,实现了轮椅椅座2的“前后上下”移动的功能。
[0027]而且,轮椅底盘1前端设有脚踏台面14,用于使用者脚或其他物品的放置。
[0028]进一步的,轮椅底盘1内还设有若干个轮毂电机控制器,两后椅轮轮毂电机132由同一个电机控制器控制,防止使用过程中两后椅轮13转速不一致导致轮椅失控翻车。
[0029]具体的,上述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利用单片机控制后椅轮轮毂电机 132转动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可以是直流电机,便于获取电能,在实际应用中,为上述后椅轮轮毂电机132供电的设备可以是一个蓄电池。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电机驱动一组后椅轮轮毂可以是这样实现的:一组后椅轮轮毂共同使用一根传动轴,在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后椅轮轮毂,在传动轴上设置一个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轴线与传动轴的轴线共线;传动轴通过转轴支架连接在轮椅底部的后方;电机通过第三方连接件固定在轮椅底部,其中,第三方连接件可以是一个板状结构,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轮椅底部的刚性件上,在板状结构的板面上固定设置一个电机,电机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板状结构的板面上,在电机的工作端设置一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啮合上述驱动齿轮,在电机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驱动齿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以驱动齿轮带动转动轴以转轴支架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控制后轮
的转速,二者之间的转速与驱动齿轮以及传动齿轮的传动比相关,当上述传动比等于1时,电机的转速即为后椅轮轮毂的转速。采用上述方式即可实现利用同一控制器控制轮椅后椅轮轮毂处于相同转速的效果。
[0030]更进一步的,所述一侧扶手设有控制所述智能轮椅方向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控制连接两前椅轮;另一侧的扶手设有控制所述椅座上下前后移动的按钮,所按钮通过导线与设在所述控制器连接;轮椅一侧扶手11设有控制所述智能轮椅方向的操作杆111,使用者可通过操纵杆对智能轮椅运动的方向进行控制,如左右转弯操作,具体的,上述操作杆是通过控制两个前椅轮的朝向来实现控制轮椅的前景或后退方向的,上述控制方法可以是利用现有的机械连杆结构来控制,其原理可以是与老款汽车控制车轮的原理相同,也可以是与现在公园中,通过方向盘控制方向的游览车的控制原理相同,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利用上述现有的控制原理的结构即可实现本申请所要实现的利用操作杆控制两个前椅轮方向的方案;另一侧的扶手11设有控制所述椅座上下前后移动的按钮112,便于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或其他需求而合理地通过“上、下、前、后”四个按钮112将椅座2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按钮112通过导线与设在所述轮椅底盘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连接液压升降杆。
[0031]需进一步说明,轮椅底盘1内还设有无线充电系统4,无线充电系统 4包括独立放置的充电桩41和设在轮椅底盘后端的充电口42,充电桩41 与充电口42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轮椅,包括轮椅底盘(1)、设在所述轮椅底盘两侧的扶手(11)、分别设在所述轮椅底盘(1)前端和后端的两前椅轮(12)和两后椅轮(13)、设在所述椅轮内的轮毂电机(131)、椅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底盘(1)与所述椅座(2)之间设有液压升降杆(3),所述液压升降杆(3)两头还设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分别与所述椅座(2)和所述轮椅底盘(1)平面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底盘(1)前端设有脚踏台面(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椅底盘(1)上设有电机控制器,所述轮毂电机(131)驱动连接所述两后椅轮(13);所述轮毂电机(131)与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轮外侧设有外壳(132),外壳(132)上设有散热通风口(132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一侧的扶手(11)设有控制所述智能轮椅方向的操作杆(111),所述操作杆(111)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文波沈若凡邓盛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