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464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U),包括:图像保持部件(B),保持以转印至介质(S)为目的的图像(22)和不以转印至介质(S)为目的的图像(1);图像显示控制部件(C8),当满足不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1)的形成条件时,使确认是否形成不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1)的图像(111)显示于显示部件(UIb);以及形成部件(C9),根据在显示部件(UIb)上的显示而形成不以转印至介质(S)为目的的图像(1)的指令输入时,形成不以转印至介质(S)为目的的图像(1)。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使图像保持部件的转印性能恢复的处理满足条件时一律执行的情况相比,提高生产性。提高生产性。提高生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关于在复印机、打印机(printer)、传真机(Facsimile,FAX)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不以转印至介质为目的的图像的技术,已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
[0003]在作为专利文献1的专利第634092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为了强制消耗在显影装置(14)的内部未被消耗而受到搅拌而劣化的墨粉,在墨粉像间的非图像区域形成带状墨粉像。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在记录介质宽度比最大宽度尺寸小的情况下,使带状墨粉像的图像浓度增加,或者加长图像的长度而使发生了劣化的墨粉多多地消耗。
[0004]在作为专利文献2的日本专利特开2006-25113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当在图像形成区域以外形成墨粉带时,若印刷图像浓,则使墨粉带变薄,若印刷图像薄,则使墨粉带变浓,以使对清洁装置(18)的墨粉供给量为固定。
[0005]在作为专利文献3的日本专利特开2006-22110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单色图像形成模式中,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感光鼓中,为了维持清洁刮片的润滑性,形成墨粉带,并且使最上游的感光鼓的墨粉带的墨粉量最多。
[0006][现有技术文献][0007][专利文献][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40927号公报(权利要求书,“0038”至“0053”,图6)
[000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51138号公报(“0043”至“0050”,图4)<br/>[0010]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6-221106号公报(权利要求书,“0023”至“0032”,图2)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与使图像保持部件的转印性能恢复的处理满足条件时一律形成墨粉带的情况相比,提高生产性。
[001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4]为了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15]图像保持部件,保持由显影剂所形成的图像且以转印至介质为目的的图像、及不以转印至介质为目的的图像;
[0016]图像显示控制部件,当满足不以预定的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时,使确认是否形成不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件;以及
[0017]形成部件,根据在所述显示部件上的显示而形成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的指令输入时,形成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
[0018]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19]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件,当转印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介质的种类为转印性灵敏度高的介质时,视为满足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而使所述进行确认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件。
[0020]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0021]转印性灵敏度高的介质是压印纸或日本纸。
[0022]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0023]根据过去形成的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历史,基于墨粉消耗量的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
[0024]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0025]所述墨粉消耗量的信息为平均图像密度,当所述平均图像密度未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满足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
[0026]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0027]相对于与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区域,当各区域中的所述墨粉消耗量的信息即平均图像密度的值之差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满足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
[0028]为了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29]图像保持部件,保持由显影剂所形成的图像且以转印至介质为目的的图像、及不以转印至介质为目的的图像;
[0030]图像显示控制部件,当满足不以预定的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时,使对作为不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而使用的显影剂的量进行设定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件;以及
[0031]形成部件,基于根据在所述显示部件上的显示而设定的显影剂的量,形成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
[0032]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33]所述形成部件,通过对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面积进行增减,从而对所使用的显影剂的量进行增减。
[0034]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35]形成部件,通过对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浓度进行增减,从而对所使用的显影剂的量进行增减。
[0036]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37]所述形成部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旋转多圈的期间,形成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
[0038]技术方案1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0039]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沿着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而具有预定的长度。
[0040]技术方案1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41]所述形成部件,在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彼此之间隔开间隙而形成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并且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下次以后的旋转中,在与所
述间隙重复的区域形成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
[0042][专利技术的效果][0043]根据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与当使图像保持部件的转印性能恢复的处理满足条件时一律执行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生产性。
[0044]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使用容易发生转印不良的转印性灵敏度高的介质的情况下,能够显示进行确认的图像。
[0045]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使用容易发生转印不良的压印纸或日本纸的情况下,能够显示进行确认的图像。
[0046]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基于墨粉消耗量的信息来显示进行确认的图像,以进行不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的确认。
[0047]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作为墨粉消耗量信息的平均图像密度低的情况下,能够显示进行确认的图像,以进行不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的确认。
[0048]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在宽度方向上作为所述墨粉消耗量信息的平均图像密度之差大的情况下,能够显示进行确认的图像,以进行不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的确认。
[0049]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对图像的面积进行增减,从而能够对显影剂的使用量进行增减,利用者能够调整显影剂的使用量。
[0050]根据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保持部件,保持由显影剂所形成的图像,所述图像包括以转印至介质为目的的图像、及不以转印至介质为目的的图像;图像显示控制部件,当满足不以预定的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时,使确认是否形成不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件;以及形成部件,根据在所述显示部件上的显示而形成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的指令输入时,形成不以转印至所述介质为目的的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件,当转印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介质的种类为转印性灵敏度高的介质时,视为满足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而使进行确认的所述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印性灵敏度高的介质是压印纸或日本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过去形成的以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历史,基于墨粉消耗量的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粉消耗量的信息为平均图像密度,当所述平均图像密度未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满足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与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区域,当各区域中的所述墨粉消耗量的信息即平均图像密度的值之差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满足不以所述转印为目的的图像的形成条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原谆富永宜幸山浦正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