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449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及控制方法。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包括登乘平台和着陆锥。着陆锥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着陆锥包括万向铰,和铰接至万向铰的球体的外侧臂和内侧臂,着陆板铰接至内侧臂,外侧臂可分离地卡接至着陆板,形成着陆锥的展开状态;外侧臂、内侧臂和着陆板还可收起至靠近登乘平台的位置,形成着陆锥的收合状态。在展开状态,着陆板适于向下支撑至着陆点,在收合状态,外侧臂适于沿离开登乘平台的方向连接至着陆点。控制方法根据着陆点的位置,控制着陆装置呈展开状态或收合状态进行着陆,并通过传感器等装置监控着陆过程。本申请实现了海上着陆装置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装置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装置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船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船舶与陆地、海洋平台或其他船舶之间经常需要进行人员和货物的交换,登乘平台就是用于连接船舶与陆地、海洋平台或其他船舶的通道。常用的登乘平台着陆装置一般通过两个小型液压缸对步桥梯架换乘点施加恒张力来使舷梯末端固定。当登乘平台的着陆地点与船舶存在高度差时,这样的方式难以使得登乘平台与着陆地点之间形成一个安全通道,导致船舶在该种工况下难以保证平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0003]为此,公开号为CN105539744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动补偿式海上平台登靠装置,通过液压升降机构连接跳板底座和座架,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液压升降机构,以主动补偿波浪造成的船舶升降。
[000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5]1.主动补偿系统较复杂,成本高,且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较高的能源消耗,适用范围较小;
[0006]2.仅提供从上往下接触着陆点的着陆方式,对着陆点和登乘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适应性不佳;
[0007]3.着陆装置和着陆点的接合过程未实现智能化,着陆过程的安全性和操作人员的舒适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提供两种着陆方式、对着陆点的适应性好,着陆过程智能化的着陆装置。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及控制方法。
[0010]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适于架设于载具和着陆点之间,包括:登乘平台,具有连接端和着陆端,所述连接端适于活动连接至所述载具;着陆锥,安装于所述着陆端,所述着陆锥包括着陆板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着陆板和所述登乘平台之间;所述着陆锥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着陆板与所述登乘平台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并且所述着陆板适于支撑至所述着陆点;在所述收合状态,所述着陆板与所述登乘平台叠合设置,所述连接组件或所述着陆板适于连接于所述着陆点。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万向铰和外侧臂,所述万向铰具有底座和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万向旋转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至所述着陆端的底面;所述着陆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旋转体;所述外侧臂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铰接至所述旋转体,在所述着陆锥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端可脱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着陆锥处于所述收合状态时,所述第四端适于与所述第二端脱开并位于
在所述登乘平台的长度方向上超出所述着陆端的位置;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外侧臂绕所述第三端旋转。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内侧臂,所述内侧臂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铰接至所述旋转体,所述第六端铰接至所述第一端;所述着陆锥还包括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着陆板绕所述第一端旋转。
[0013]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内侧臂绕所述第五端旋转。
[0014]优选地,所述第四端具有铰接设置的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匹配设置的第二卡接件。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卷绳器和第一绳索,所述第一卷绳器固定至所述登乘平台,所述第一绳索的自由端连接至所述外侧臂;所述第二驱动器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铰接至所述旋转体,另一端铰接至所述着陆板、且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驱动器包括第二卷绳器和第二绳索,所述第二卷绳器固定至所述登乘平台,所述第二绳索的自由端连接至所述内侧臂。
[0016]优选地,所述外侧臂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和至少一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分别具有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两个所述第三端相互远离地铰接至所述旋转体,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使两个所述第四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绳索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数量为两个,两根所述第一绳索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
[0017]优选地,所述内侧臂包括第三臂、第四臂和至少一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分别具有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两个所述第五端相互远离地铰接至所述旋转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使两个所述第六端相互远离。
[0018]优选地,所述着陆板设置有第一测距仪和第一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所述着陆板和所述着陆点之间的距离和压力;所述第四端设置有第二测距仪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着陆板之间的距离和压力。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测距仪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为多个,均匀交替布置于所述着陆板;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处设置有磁体,所述第二端匹配所述磁体设置有铁磁性材料;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还包括视频监控装置,设置于所述着陆端,用于获取所述着陆点和/或所述着陆锥的图像信息;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监控所述第一测距仪、所述第二测距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所述视频监控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0020]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前述的任一种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包括步骤:根据所述着陆点和所述登乘平台的相对位置,控制所述着陆装置呈所述展开状态或所述收合状态进行着陆。
[0021]优选地,操作人员根据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的视频监控装置获取所述着陆点和所述登乘平台的相对位置。
[0022]优选地,操作人员根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和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的第一测距仪、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对展开状态的所述着陆锥的着陆过程进行监控。
[0023]优选地,操作人员根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和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的第二测距仪、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对收合状态的所述着陆锥的着陆过程进行监控。
[0024]本申请提供的船舶具有船体,包括前述的任一种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所述连接端活动连接至所述船体。
[0025]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
[0026]1.通过着陆锥的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分别实现向下接触着陆点和向前接触着陆点的两种着陆方式,实现了登乘平台着陆装置的多功能化,提高了对着陆点的适应能力;
[0027]2.通过万向铰实现着陆锥的自动角度调整,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控制、可靠性好;
[0028]3.通过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的设置,用简单的方式实现着陆锥的展开和收合,成本低、易于控制;
[0029]4.通过收合状态的设置,可使着陆锥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
[0030]5.通过第一测距仪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实现智能控制着陆锥的着陆过程,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适于架设于载具和着陆点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登乘平台(1),具有连接端和着陆端,所述连接端适于活动连接至所述载具;着陆锥(14),安装于所述着陆端,所述着陆锥(14)包括着陆板(3)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着陆板(3)和所述登乘平台(1)之间;所述着陆锥(14)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着陆板(3)与所述登乘平台(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并且所述着陆板(3)适于支撑至所述着陆点;在所述收合状态,所述着陆板(3)与所述登乘平台(1)叠合设置,所述连接组件或所述着陆板适于连接于所述着陆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万向铰和外侧臂(4);所述万向铰具有底座和旋转体(2),所述旋转体(2)万向旋转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至所述着陆端的底面;所述着陆板(3)具有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所述第一端(301)连接至所述旋转体(2);所述外侧臂(4)具有第三端(401)和第四端(402),所述第三端(401)铰接至所述旋转体(2),在所述着陆锥(14)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端(402)可脱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端(302),在所述着陆锥(14)处于所述收合状态时,所述第四端(402)适于与所述第二端(302)脱开并位于在所述登乘平台(1)的长度方向上超出所述着陆端的位置;所述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器(5),用于驱动所述外侧臂(4)绕所述第三端(401)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内侧臂(6),所述内侧臂(6)具有第五端(601)和第六端(602),所述第五端(601)铰接至所述旋转体(2),所述第六端(602)铰接至所述第一端(301);所述着陆锥(14)还包括第二驱动器(7),用于驱动所述着陆板(3)绕所述第一端(301)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驱动器(8),用于驱动所述内侧臂(6)绕所述第五端(601)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402)具有铰接设置的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端(302)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匹配设置的第二卡接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智能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5)包括第一卷绳器(501)和第一绳索(502),所述第一卷绳器(501)固定至所述登乘平台(1),所述第一绳索(502)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俊姜瀚东孙攀李子龙干方律邹函成史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凌耀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